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

4.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秦观、柳永。

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5.蒲松龄著作《聊斋》6.《冯谖客孟尝君》中狡兔三窟是指焚券市义、复谋相位、请立宗庙。

7.词又称乐章、乐府、琴趣、长短句、诗余。

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8.《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汇集而成。

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扬“克己复礼为仁”。

9.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10.冯梦龙:“三言二拍”中“三言”是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11.诗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

12.诗经先秦称诗三百,汉初被称诗,是现实主义诗歌源头。

13.柳宗元与韩愈合称“韩柳”,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韦应物并称“韦柳”。

14.白居易与元稹同是中唐时期新乐府的倡导者,创作了一批深刻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新乐府诗,与元稹并称“元白”。

15.蒲松龄《聊斋志异》所收作品将近500篇,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奇之长,借谈鬼说狐,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

16.胡适《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诗集,郭沫若的《女神》奠定了中国新诗集的基础。

17.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钱钟书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8.《国语》国别体《左传》编年体《史记》纪传体19.小康是私有制,大同是公有制。

20.新月派诗人作品3个美的特点: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新月派诗人代表:徐志摩、闻一多)。

21.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

张、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捍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劳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不追究讨论这些,却拿死守睢阳来责备张、许二位,也可见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与逆乱者同类的地位,捏造谎言来帮他们一起攻击有功之人了。

2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臣听说土地广大的粮多,国家大的人多,军队强盛的战士勇敢。

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王者不拒绝众民,所以能够宣扬他的德教。

因此,土地不论四方,百姓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来降福,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

现在却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得天下的士子后退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就是所谓帮助寇盗兵器并且给与粮食啊。

23.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24.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

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

”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到太尉自泾原节度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之时,告诫他的家属说:“经过岐州时,朱泚可能赠送财物,切不要接受。

”待到过歧州之时,朱砒坚决要赠送大绫三百匹。

太尉女婿韦晤坚决拒绝,得不到同意。

到了京都,太尉大发脾气说:“你们果真没有听我的话?”韦晤谢罪说:“居于卑下的地位,没有办法拒绝。

”太尉说:“但是终究不能将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

”就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

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叫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

评价:正直廉洁、有先见之明、不同流合污。

25《报刘一丈书》中干谒者的奴颜婢膝,守门者的狐假虎威,当权者的贪婪虚伪,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26.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婴宁“笑”的音容姿态?“笑容可掬”、“笑语自去”、“含笑拈花而入”、“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狂笑欲堕”、“且下且笑”、“女笑又作”、“微笑而止”、“浓笑不顾”、“极力忍笑”、“孜孜憨笑”、“笑处嫣然”、“笑极不能俯仰”、“一笑即解”、“不避而笑”、“见人辄笑”……。

“笑”是婴宁最突出的特征,作者只是在不断点染她那天真爽朗的笑声,再加上具有象征意义的鲜花,烘染出主人公天真无邪、富于诗意的美好性格。

婴宁的形象有三个突出的地方:一是天真烂漫、无所顾忌的痴笑,一是到了似乎全然不通人情世故程度的娇憨,一是透过那个促狭的恶作剧表现出的狡黠。

27.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围绕着婴宁的鲜花的?这些笔墨艺术效果如何?婴宁生长在花的世界里,她手里总是拿着花,她爱种花养花,她的言行几乎都与花相关。

人与花相映相照,处处充满浓郁的象征意味。

28.吴组缃《菉竹山房》中的景物描写这篇小说以新婚的“我”和阿圆去看望二姑姑为线索,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一个传统的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出腐朽的封建旧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和摧残。

29.《长恨歌》对唐玄宗李隆基的评价?一方面唐玄宗是一个有作为、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开创的“开元盛世”是唐朝成为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国家。

但他后期耽于声色,荒淫误国,重用杨国忠,宠幸安禄山,宠幸杨玉环,酿成了安史之乱(又称天宝之乱)。

同时,他又忠于爱情,对杨玉环的思念无比深切真挚。

所以,总的来说,唐玄宗是一个历史上非常复杂的人物。

为什么对唐玄宗同情?1.他开创了盛唐繁荣——开元盛世2.儿子夺权3.对爱情无比忠贞30.陆游《沈园二首》赏析1.对爱情有永恒的主旋律2.爱情是感觉更是责任3.正确看待爱情的变化4.坚持自我,不受世俗文化的影响31.秦观《鹊桥仙》赏析《鹊桥仙》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

“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

“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

“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

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3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

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

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 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 不见飞动; 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静穆的月,引发了诗人一连串诗意的哲理性问题,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

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始终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静默不语,它在期待何人呢?……想到这里,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飘于青枫浦上,他又起了一种感慨:生命短暂,应该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两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

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去离人身边,然而鸿雁不可传书,鱼龙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遥远,它们帮不上忙。

后半部,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