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迅速跃居世界经济的前列。

美国内战结束后,奴隶制的废除,更是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了质的飞跃。

对此,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出新的变化。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世纪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时期,学区制在18世纪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州教育管理体制得以最终确立,而联邦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式出台。

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崛起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及基础,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

1.学区制的兴衰在马萨诸塞州学区制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时,各州纷纷建立学区制度,使学区制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的主要制度。

学区制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的就近入学,同时也符合了居民自治的愿望,因而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欢迎。

但在实施过程中,学区制也开始暴露出其不足,即由于各学区的经费投入因学校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而存在事实上差别,这也导致各学区的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

为此,美国社会开始对学区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两方面的改革意见。

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如将教师聘任和教材选择的权力从学区上收,以保证学区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等。

二是合并学区,通过把许多乡村的地的小学区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学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

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学区合并成为学区制度改革的趋势。

2.州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美国教育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制度设计是在19世纪完成的。

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制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

”正是以此为依据,美国社会认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权利应属于州的政府所有。

由此确立了美国的州教育管理体制。

1812年到1821年。

纽约州设立教育督察长,对全州的初等学校进行管理。

这标志着美国州教育管理体制的开端。

在此基础上,马萨诸塞州于1837年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真正确立起了州教育的全面领导与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他各州教育委员会的设立。

导19世纪下半期,州教育管理与领导体制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该制度也一直延续至今。

3.联邦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美国内战结束后,为加强对各州教育教育发展的协调,促进美国教育的均衡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开始逐步介入对教育的管理与领导。

当然,这种领导与管理是以维护地方权利为其前提的。

1867年,美国设立联邦教育署,标志着联邦教育管理机构的正式成立。

该就够后于1870年被改称为教育局,隶属内务部,负责教育事业的调查,统计;传达各州教育情况及划拨教育经费等。

教育局对各州的教育没有强制的行政约束力。

这一职责定位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国联邦教育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所在。

联邦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对于协调美国教育的平衡,确保美国教育的总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公立教育运动公立教育运动是19世纪由贺拉斯.曼和巴纳德等人在美国初等教育领域所发起的运动。

公立教育是只有公共税收维持,公共教育机构管理,所有公民都能享受的免费教育。

基于此,美国19世纪的公立教育运动主要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措施。

1. 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通过地方税收制度的建立,为公立小学的创办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这也是保证税收免费教育和面向全体公民的重要制度支持。

2. 强迫入学1852年,马萨诸塞州颁布了美国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规定8—12岁儿童每年必须入学12周。

在马萨诸塞州的影响下,美国其他各州纷纷出台有关法律。

到19世纪末期时,美国有2/3的州出台了本州的义务教育法。

到20世纪初期时,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6岁,提出了9年义务教育的主张。

3. 免费教育公立教育运动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应对所有的符合规定的学龄儿童实行免费教育。

1832年,纽约市首先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后来,大多数州都纷纷开始实行免费政策。

免费政策的实行,对于确保公立教育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等教育类型19世纪,美国中等教育除文实中学继续发展和完善外,在19世纪下半期出现了公立中学。

文实中学和公立中学构成了美国19实际中等教育发展的两大支柱。

1. 文实中学19世纪中期以前,文实中学一直是美国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但这一时期文实中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性质上看,传统的完全以私立为主的文实中学开始出现了变化,出现了许多公私合营的学校。

在文实中学的类型上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出现了三类文实中学,一是兼有升学和就业两种职能的文实中学;二是具有专业学科性质的文实中学,如师范类的文实中学等;三是职业性的文实中学。

文实中学的发展,扩大了中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美国中等教育从欧洲的古典传统向关注社会发展的现代中学的转变。

不可否认,文实中学也存在相应的局限,如期收费性质就极大地限制了中等教育机会的普及。

这也为公立中学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 公立中学公立中学是公立教育运动在中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公立和免费原则的实行,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

美国最早的公立中学与1821年创办于波士顿,但公立中学得到极大发展则是19世纪后半期的事情。

由于文实中学在19世纪后半期出现许多不足,公立中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文实中学的缺陷。

因此,许多文实中学在这一时期纷纷改为公立中学,这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公立中学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方面,公立中学除开坚持免费和公立原则外,在课程开设上,公立中学注重结合实际的需要,重视开设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等科目。

使公立中学迅速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主要机构的重要原因所在。

四高等教育发展概况19世纪是美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无论从办学形式,还是课程设置,学校类型和办学规模等方面,美国的高等教育都有了巨大变化。

具体而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办学形式丰富多样美国19世纪高等教育仍然以私立为其主体,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公立的大学或学院,在办学形式上呈现出公,私立并存的局面。

2. 高等学校数量大增,但规模普遍偏小18世纪末,美国共有24所高等学校,到1885年时,学生数在250人以上的高校仅有9所,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在100人以内。

3. 农工学院的兴起,开创出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先河1862年,美国颁布《莫里尔法案》。

该法案规定:联帮政府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按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像各州拨增土地。

但规定各州州只能将受赠的土地或出让该土地所得的收入用于开办获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

在法案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大部分的州都将受赠的土地用于创办农工学院或资助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相关高等教育机构。

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工教育的开展,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人才。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及农工学院的兴起,为美国高等教育走向社会,打破古典高等教育传统的局限提供了契机。

这也是对高等教育职能的极大丰富,尤其是提出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这也揭示出美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的巨大发展及其贡献所在。

4. 学术型大学建立,提高了美国大学的研究实力美国在19世纪强调大学与社会接轨的同时,开始学习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并与1876年创办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开创了美国高等教育关注学术研究的先河。

在此影响下,一大批传统大学开始重视学术研究。

这直接成就出了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在学术领域的巨大贡献。

此外,美国高等教育在19世纪,开始面向女子开放。

最初是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创办了一批女子学院。

到19世纪末期,各大学纷纷向女性开放,实行男女同校的教育。

这也显示出美国高等教育在民主和平等观念上的巨大进步。

五贺拉斯曼的教育思想贺拉斯曼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教育家,由于他在推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也被后人称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贺拉斯曼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人,先后任过众议员,参议员,也曾出任过议长。

1837年弃政从教,任马萨诸塞州首任教育委员会秘书,投身于该州的公立教育运动。

在他的努力下,使马萨诸塞州成为美国公立教育的楷模,直接影响了美国其他各州公立教育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1. 论教育的目的及作用从当时社会发展出发,贺拉斯.曼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致力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实际工作者。

为此,他曾将教育比作机器,认为依靠这种机器,可以产生出发明家、发现家、技工、学者和律师等“产品”。

由此表明贺拉斯.曼对教育的讨论主要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和需要进行讨论及思考的。

在教育的作用方面,贺拉斯.曼认为教育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用建立免费学校的办法实施普及教育是共和政府继续存在的必不可少的保证。

贺拉斯.曼认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如何使来自不同地域的民族能形成凝聚力,就成为美国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他指出,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美国需要的国家公民。

也只有这样,才可能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团结。

其次,贺拉斯.曼认为教育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

他指出,如果公民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不能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富人的财产安全也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为此,贺拉斯.曼提出,开一所学校犹如关闭一座监狱。

第三,教育是使人民摆脱贫穷的重要手段。

他说,流氓与抢劫只能得到别人原先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教育则能创造或开发出新的财源。

因此,为使人民摆脱贫穷,更好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作为国家和社会来说,就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教育的职责,为公民提供免费教育。

2.论教育内容为实现培养社会实际工作者的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育内容方面,贺拉斯.曼认为应从体育、智育、德育和政治、宗教教育等方面进行设计。

关于体育。

贺拉斯.曼首先指出体育的意义。

他指出在人类的幸福和繁荣中,健康和体力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幸福都以健康的身体为基础。

而健康与否是可以由人自己控制的。

因此,作为人类来说,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此基础上,贺拉斯.曼提出了体育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他认为智慧是指于体育有关的各种知识,包括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健身知识以及其他卫生方面的知识等。

而服从这些规律,最终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在智育方面,贺拉斯.曼认为主要应向学生传授对学生将来生活有用的实用学科,如生理学、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科目。

在学习方法上,贺拉斯.曼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掌握。

贺拉斯.曼认为道德教育是社会存在的基本需要。

因此,学校教育应努力培养儿童的各种道德,使他们形成相应的道德意识,养成相应的道德习惯。

如何实施道德教育呢?他指出:应尽早实施道德教育。

贺拉斯.曼认为:“在一个人的儿童时代就培养他走正路,他成人以后就不会离开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