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原概况

镇原概况


车牌代码:
甘M
特产:
镇原烧鸡,老板面,镇原烤烟
简介
地理交通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资源环境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2011年经济发展状况
2012年经济发展目标
社会事业
镇原风俗
饮食
风俗礼仪
戏剧
文化考古
文庙
“赫连城”
王新庄宋墓群
旅游风光
天恩寺
石崆寺
原峰山
屯字原三颗明珠
地方特产
烧鸡
老板面
烤烟
展开
简介
地理交通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
编辑本段资源环境
镇原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豆类、薯类;经济作物主要有黄花、烤烟、油料、药材、花椒等;杏子、苹果、西瓜、桃、枣、梨、核桃等果品久负盛名,尤以黄花、杏子为最。黄花菜品类繁多,风味独特,产量居全国第二。烟叶质优色正,香味浓郁,被定为全国商品烟叶生产基地县。畜产品以皮张、羊毛、羊绒等比较有名。石油及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六、迎亲——男方去女家迎娶。
上述六项议程的进行,都要选择吉利的日辰。在迎亲前男女请阴阳开嫁娶单子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说明禁忌事宜。再备迎亲的工具和人员。接新媳的用具过去多是花轿,民国时期乘马、驴,现在用自行车、手扶拖拉机,大小汽车。娶亲时男方去单回双,就是说迎亲时男方去五人或七人,回来时添上新娘便是双数,女方送人的大客为双数,同时双方都要有个女的,民间过去清规戒律颇多,现分述于后。
镇原小吃品类繁多,玲朗满目。有豆腐花、豆腐脑、猪肉烩面、凉皮、凉粉、糖角角、干粮锅盔、烧鸡、清汤羊肉、羊羔肉等,这些别具特色的小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在镇原民间饮食风俗中,始终保持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正月初一食“扁食”(水饺),正月十五蒸面灯,正月二十三吃粘面,二月二日炒豆豆,五月端午包棕子,八月十五吃月饼,九月九日“打平伙”(几家人合伙杀羊平均分配吃羊肉),腊月初八食“腊八饭”,直到除夕全家,甚至全族聚餐。饮食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平添了许多情趣。
改革开放以来,镇原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
镇原金针菜(黄花菜)
使全县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地方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善,交通道路四通八达,电力供应富余充足,邮电通信突飞猛进,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西部开发的热潮给镇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镇原人民正在进一步实施全方位的开放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战略,宏伟可行;招商引资,政策优惠;投资创业,前景广阔。古老而崭新的镇原,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高原风姿,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资源优势,诚挚的合作态度,已向外部世界敞开了大门,镇原人民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这方热土投资兴业,携手共图发展。
镇原概况
镇原县地图
镇原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界于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境内山川塬兼有,以山地居多,占总耕地的68%以上。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雨量400-500mm,无霜期150天。
旧的婚嫁礼俗主要讲究“六礼告成”:
一、纳采——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应允,男家备礼前去求婚。
二、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
三、纳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姻缘,挂锁。
四、纳征——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
五、请期——择定婚期备礼通知女家,送二程。
一、新房的设置:提前将洞房布置完备,新郎早三天要住进去,谓之暖房。在新媳未来之前,有服规的和女孩子都不能进新房,尽管贫富有别,但洞房的布置都充满吉样喜庆的气氛。
二、迎亲的赆礼:男家要备一斗麦(叫坐斗麦)、带半桌碟果、十双馒头、二斤肉绺子、两瓶酒、伴女罐、红布、上头梳子、盖头布等。还要准备包装嫁妆品的东西。迎亲的人吃饭时,除酒席外、都要吃点搅团,象征一团和气,起程时还要给新郎的祖父母或父母磕头,新郎也要给前去迎亲的人磕头并坐上迎亲的车辆前行十余步,预示将来女人顺从男人。
2012年经济发展目标
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43.6亿元,同比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68亿元,增长2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6亿元,增长25%;大口径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000元,增长25.1%;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增长17.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之内。
镇原佑德观
镇原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齐全。华北油田镇远区块开始大规模的油气田开发,邮电通信方便快捷,通讯光缆辐射全县19个乡镇,全县电话全部实现程控化,程控交换总容量22848门,开通139、138、137、136、135、130、131、133网全球通电话及Internet服务。广播电视卫星插转率、覆盖率分别达到95.7%和93.6%,现已开通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城乡电网分布均衡,现有110KV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7座,小水电站2座,年发电量175万千瓦时,全县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98.5%和88.4%。
编辑本段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2011年经济发展状况
2011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03亿元,同比增长20.5%,工业总产值完成13.8亿元,同比增长25.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7亿元,同比增长93.9%;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14.0%;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3356元,同比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13亿元,同比增长18.1%。
三、娶亲的讲究。迎亲的人到女家后,忙吃三顿饭,先便饭,次面条,最后是酒席。饭罢,由迎亲的领头人给女家长辈磕头,后女方家主妇在院子里支起案子摆陪房——衣服、鞋袜、化妆品、被毯等什物,让来客看,常引起一片夸赞声。此时男方主事人则付给女方折仪(陪物折价)、针黹钱(做针线的手工钱)。然后叫将陪房点清装进箱子里加锁,带到男方家。起程时还要向女方家长行礼,把年老人请到桌子前递杯、斟酒、磕头。迎亲人中的女客则去新娘房里上头,先往带来的伴女罐滴上少许油搅上几下,象征俩口感情如蜜和油,这个伴女罐等新郎回门时带回。上头时先把预先用硬纸剪好的提捡放在头发中心,把发挽起来用红头绳扎住,前后左右梳下,盖上红盖头。上完了头就把伴女红布剪成约五分的小条给新娘衣扣上拴一条,其余分给娶送人员佩戴。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镇原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各代均在此在封署设置,委官牧民。西汉初年,北地郡分设安定郡,所辖21县,临泾县是其中之一,北魏时置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唐时筑临泾城,为临泾县治,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后又成为镇原州的州治。明初镇原州改县,临泾县被废,民国初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1935年县城设临泾镇。1983年,设临泾乡。如今,镇原县辖7镇12乡。即城关镇、屯字镇、太平镇、三岔镇、开边镇、平泉镇、孟坝镇、临泾乡、南川乡、上肖乡、新集乡、方山乡、殷家城乡、马渠乡、庙渠乡、武沟乡、郭塬乡、中原乡和新城乡,下辖215个行政村、2008个自然村。
食中有文化,食中有学问。镇原酒席文化底蕴丰盈,融民俗礼仪,饮食科学与一炉。它以本地特产米、面、肉、蛋、菜为主料,用灸、蒸、焖、炒、爆、炸、拌等手法制成热凉交错,荤素相间,口味各异,五色俱全的镇原酒席。该席有“九魁”、“十全”、“十漏一”、“十三花”等名称。因事而用。白事(丧葬)用“九魁”、“十漏一”,红事(婚、寿、满月等)用“十全”、“十三花”。主食以馒头为主,酒多用米酒,附以白酒。筵席由两大块组成,一是食碟果,二是上菜。农村都用方桌,每桌8人,共摆12个碟果,即肉碟4个(排骨、旋肉、肝子、鸡蛋),水菜碟4个(鹿角、带丝、十香菜、苤蓝丝)干果碟4个(白炉、红炉、瓜子、花生)。菜以“十三花”为例,共有大菜八个,小菜八个,馒头四回。大菜分别为红肉、鸡肉、丸子、三仙蜂蜜肉、骨头肉、肘子、甜盘子、笋煎肉。小菜有里脊肉、蹄花或耳脆、肚丝、夹三肉、蜜制骨肉、冰糖肘子、鸡杂、肋脊或鸡马肉。扫席五围子。按碟大碗小的规矩,凡大菜均用碟装,小菜一般都用碗装。馍与大菜肘子、甜盘子、笋煎肉、五围子同上。全席落桌“金盘错落雪花飞,细缕银丝妙入微。”客棚或客窑凡安客桌的地方必须挂幛或中堂,首座一定要陈设八仙桌,太师椅,以显示落坐客人之尊贵。
资源环境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2011年经济发展状况
2012年经济发展目标
社会事业
镇原风俗
饮食
风俗礼仪
戏剧
文化考古
文庙
“赫连城”
王新庄宋墓群
旅游风光
天恩寺
石崆寺
原峰山
屯字原三颗明珠
地方特产
烧鸡
老板面
烤烟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镇原县潜夫山森林公园佑德观
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沃土平畴,物华天宝,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梁、糜谷、豆类、薯类;经济作物主药材、花椒等;杏子、苹果、西瓜、桃、枣、梨等果品素负盛名,尤以黄花、杏子为最。黄花菜享誉全国,香飘五洲,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杏产品品类繁多,风味独特,产量居全国第二,素有“红杏之乡”美称;烟叶质优色黄,香味浓郁,被定为全国商品烟叶生产基地县;畜产品以皮张、羊毛、羊绒等比较有名;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编辑本段镇原风俗
饮食
食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先生说过:
镇原潜夫森林公园一角
“烹饪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育文明之种族,则烹饪技术不妙,中国烹饪之妙,亦是表明进化之深。”镇原小吃及镇原酒席之精妙是本地文明的充分表现,历经烹饪劳动者的辛勤操作和理论总结,依据本地广博的物产和纯厚的民族习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