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选择题部分(6.有机基础)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选择题部分(6.有机基础)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选择题部分(7.化学键与能量)备注:2013年高考化学或者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统计及顺序(共15套,31地区)1、(1套)大纲版全国卷(广西)2、(1套,9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江西)3、(1套,7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I(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辽宁)4、(4套,4地区)4个直辖市各一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8套,8地区)独立命题省份:安徽,山东,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12. 【题文】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 32O2(g)=SO2(g)+H2O(g) △H12H2S(g)+SO2(g)=S2(g)+2H2O(g) △H2H2S(g)+O2(g)=S(g)+H2O(g) △H32S(g) =S2(g) △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A.△H4=32(△H1+△H2-3△H3) B.△H4=32(3△H3-△H1-△H2)C.△H4=32(△H1+△H2+3△H3) D.△H4=32(△H1-△H2-3△H3)【答案】A【解析】考察盖斯定律。

根据S守恒原理,要得到方程式4,可以用(方程式1+方程式2—3×方程式2)×3 2.【试源】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化学试题1.【题文】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答案】D【试源】2013北京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11.【题文】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C.在Na2S 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D.NaCl 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答案】C【解析】A稀释的时候放热;C质子守恒;D加了会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

【试源】2013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6.[2013高考∙重庆卷∙6]已知:P4(g)+6Cl2(g)=4PCl3(g) △H=a kJ∙mol—1P4(g)+10Cl2(g)=4PCl5(g) △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 PCl3(g)=4PCl5(g)的反应热△H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答案】C【解析】原子半径P>Cl,因此P-P键键长大于P-Cl键键长,则P-P键键能小于P-Cl键键能,A项错误;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l2(g)+PCl3(g)=PCl5(g)△H=(b-a)/4KJ·mol-1,但不知PCl5(g)=PCl5(s)的△H,因此无法求出Cl2(g)+PCl3(g)=PCl5(s)的△H,B项错误;利用Cl2(g)+PCl3(g)=PCl5(g)△H=(b-a)/4KJ·mol-1可得E(Cl-Cl)+3×1.2c-5c=(b-a)/4,因此可得E(Cl-Cl)=(b-a+5.6c)/4kJ·mol-1,C 项正确;由P4是正四面体可知P4中含有6个P-P键,由题意得6E(P-P)+10×(b-a+5.6c)/4-4×5c=b,解得E(P-P)=(2.5a-1.5b+6c)/6 kJ·mol-1,D项错误。

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答案】A【解析】A是分子间的作用力;B硅是原子晶体,而后者是分子晶体;C是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差异;D是分子键和金属键。

【试源】2013年高考上海化学试卷9. 【题文】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由此可见()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解析】醋酸逐渐凝固说明反应吸收热量导致醋酸溶液温度降低,即NH4HCO3与H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吸热的热量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故B项正确;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物质的状态, D项错误。

【试源】2013年高考上海化学试卷12.【题文】CO(g)+H2O(g)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答案】B【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是△H只取决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H不变,A错;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错;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转换为电能,D错。

【试源】2013年高考山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O2催化剂→CO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HCHO分子中既含α键又含π键D.没生成1.8gH2O消耗2.24L O2【答案】C==,为极【解析】A、该反应在室温下可以进行,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B、二氧化碳结构为O C O性键,错误;C、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故期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正确;D、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标明状况,故不一定为2.24L,错误。

【考点定位】以除甲醛气体为新的情境,考查了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涉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分子结构、化学键以及气体的体积等相关知识。

【试源】2013年高考安徽理科综合化学11. 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

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H1=△H2+△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答案】C【解析】利用盖斯定律可知△H1+△H2+△H3=0,正确的应该是△H1=---(△H2+△H3),这里是考察盖斯定律。

【试源】2013福建省高中理综化学能力测试试题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 .甲醇B .天然气C .液化石油气D .氢气【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为 80%,普通燃烧过程能量转换率为 30%左右(《选修四》教材P77),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产物又是水,对环境无危害性,从能效比及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氢气的确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阳能和氢能全面使用将是新能源领域人类努力的方向。

【试源】2013高考化学江苏试题1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NH 3(g)+HCl(g)=== NH 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B .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C .CH 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CH 3COOH)c(CH 3COO -) 的值减小D .Na 2CO 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 固体,CO 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 减小【答案】AC【解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用熵变焓变判断反应方向,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本反应前后气体变固体,熵变小于零,只有在焓变小于零时自发。

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34-P36 中化学方向的判断。

B.精炼铜时,粗铜铜作阳极,被氧化,纯铜作阴极,被还原。

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81。

C.越稀越电离,醋酸与醋酸根离子浓度比减小。

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41。

D.Na 2CO 3 溶液加少量 Ca(OH) 2 固体,抑制碳酸根离子水解,但pH 值随着 Ca(OH) 2 固体的加入而增大。

【试源】2013高考化学江苏试题不定项选择5.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 2(g)+3N 2(g)+9O 2(g)=2C 3H 5(ONO 2)3(l) △H 12 H 2(g)+ O 2(g)= 2H 2O(g) △H 2C(s)+ O 2(g)=CO 2(g) △H 3则反应4C 3H 5(ONO 2)3(l)= 12CO 2(g)+10H 2O(g) + O 2(g) +6N 2(g)的△H 为A .12△H 3+5△H 2-2△H 1B .2△H 1-5△H 2-12△H 3C .12△H 3-5△H 2 -2△H 1D .△H 1-5△H 2-12△H 3[答案]A[解析]盖斯定律常规考查。

【试源】2013高考海南化学试题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 60的熔化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答案】A【解析】A 是分子间的作用力;B 硅是原子晶体,而后者是分子晶体;C 是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差异;D 是分子键和金属键。

【试源】2013年高考上海化学试卷5.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A.显中性,pH等于7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C.显酸性,pH小于7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答案】D【解析】水是极性溶剂,B对D错;显中性但是Kw和常温不同,所以PH错误,A、B错。

【试源】2013年高考上海化学试卷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O2催化剂→CO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HCHO分子中既含α键又含π键D.没生成1.8gH2O消耗2.24L O2【答案】C==,为极【解析】A、该反应在室温下可以进行,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B、二氧化碳结构为O C O性键,错误;C、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故期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正确;D、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标明状况,故不一定为2.24L,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