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放疗的不良反应

临床放疗的不良反应

放疗反应与放疗损伤:
●(一)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疲乏、头晕、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性欲减退和血象
改变。

血象改变主要是白细胞下降,对红细胞影响很小。

如果照射面积较大,放射总剂量较高,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全身反应多在胸腹部大野照射、全身照射及全淋巴照射时表现较为明显。

一般局部
治疗很少出现,即使出现也很轻微,对放射治疗无影响。

●处理:
●1.增强病人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加强营养,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生活规律,一般都可以坚持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过程中给多种维生素类药物、生白药物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治疗。


果白细胞低于3.0×109/L时,可给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少量输新鲜血治疗。

●(二)局部反应
●1.皮肤
●(1)干性反应:最初表现为皮肤红斑,继之有色素沉着,皮肤脱屑和表皮脱落,伴瘙
痒、疼痛。

这种反应在绝大多数病人都会出现,一般不需要治疗。

●处理:保持治疗区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不能涂抹有刺激的药物,不要贴胶布,
要穿柔软的内衣,瘙痒也不能用手抓挠。

●(2)湿性反应:皮肤出现水泡,水泡逐渐增大破裂流出渗出液,继之表现为湿性脱皮。

●处理:湿性反应一旦出现,要中止放射治疗。

反应处皮肤暴露,不可敷纱布,不要
有衣物摩擦,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如有渗出,用吹风机吹干。

局部可用含维生素B12的药物涂抹,一般2~4周可治愈。

●(3)全皮坏死:如果超出了皮肤的耐受剂量,会出现皮肤全层细胞的死亡。

局部表现
为永久不愈的溃疡或坏死,这是常规治疗不应该出现的反应。

●处理:这种反应治疗很困难,大部分遗留下终身溃疡。

如果不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
保持溃疡清洁可不做特殊治疗。

如果严重影响生理功能可切除全部坏死组织,做植皮整形手术。

●2.粘膜
●口腔、鼻腔、鼻咽、喉部、食管、胃肠道、膀胱等处经照射后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
粘膜反应。

由于照射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也各异,但其病理表现是一致的。

开始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疼痛,继之粘膜上皮细胞脱落,糜烂,伴有纤维蛋白和白细胞渗出,形成假膜,假膜剥离后可有出血。

●处理:
●头颈部受到照射时,要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酸溶液含漱。

如果已出现糜烂,
不能进食,要停止放射治疗,有感染者要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对于放射性食管炎,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药物治疗;如果因疼痛不能进食,可
给些粘膜麻醉剂,一般都不会影响治疗的进行。

●胃肠道对射线的耐受剂量较低,治疗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穿孔的发生,治疗过程中
要吃易消化的食物,出现腹泻、粘液便时可给些收敛剂治疗。

⏹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已毫无疑问,但也要看到放射反应和损伤的存在;
⏹放射反应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如鼻咽癌放疗中的咽痛、口干;肺癌放疗后的肺
纤维化等;
⏹放射损伤是不允许的,尤其是一些重要脏器如脑、眼、肾、脊髓等,严重者可致残
甚至危及生命,应避免发生。

⏹早反应组织:更新快的口腔及消化道粘膜、造血系统等,总治疗时间影响大,其损
伤在放疗期间即可发生,常可恢复;
⏹晚反应组织:更新慢的肺、肾、心脏、CNS等,其损伤在放疗后较长时间才发生,
分次剂量影响大,是实质细胞耗竭后无力再生而最终导致的纤维化,常不可逆;
⏹同一器官可以顺序发生不同类型的损伤。

•止吐药
•昂丹司琼(枢复宁):急性反应首选,与地米合用;
•胃复安:应用广泛,锥体外系反应,乳腺癌禁用;
•VitB6:辅助止吐药,用于迟发性反应;
•非那根:与其他联合,用于预期性反应和防治锥体外系反应,有镇静作用,
12.5~50mg;
•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与其他止吐药合用;
•吗丁啉/依托必利:胃肠动力药,辅助止吐药
⏹皮肤反应处理原则
•干性反应:可不处理或1%冰片滑石粉涂抹;
•湿性反应:暂停放疗,局部清洁暴露、涂抹龙胆紫、2%硼酸软膏等,避免感染,一般10~14天即能愈合;
•放射性溃疡:局部VitB12外敷;伴感染者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湿敷;反复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和愈合;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切除皮损,行皮片或皮瓣移植等
⏹急性粘膜损伤的分级:
•0级:无变化;
•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
•2级:片状粘膜炎或有炎性分泌物,有中度疼痛,需止痛药;
•3级:融合的纤维性粘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醉药;
•4级:溃疡、出血、坏死。

⏹预防
•保护喉,戒烟酒,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
•进半流质高蛋白饮食,保持口腔清洁;
•加强局部处理:含漱剂如洗必泰、5%碳酸氢钠等,局部止痛消炎含化药物如华素片、银黄含片等,石蜡油滴鼻液等;
•预防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

⏹处理
•1、2级反应,可口服清热解毒药、消炎止痛药、局部抗炎剂喷涂等;
•3级反应:局部用药+抗生素及激素;
•4级反应:暂停放疗,抗炎,补液,清热解毒中药;
•自制含漱液:地米10mg+利多卡因20ml+庆大霉素24万单位+生理盐水500ml;•咽痛合剂滴咽:地米5mg+VitB25mg+1%普鲁卡因5ml+板蓝根注射液4ml;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金因肽、贝复济局部应用,可促进溃疡愈合。

头面颈反应:
•面颈部水肿:一年左右可逐渐消退,硬性水肿易发生感染,治疗用抗生素+激素;•中耳炎及听力减退:抗炎治疗、耳咽管通气等可减轻症状;
•张口困难: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纤维性强直所致,早期经功能锻炼后可恢复;
•发音变化:照射3~4周后声音嘶哑,60~70Gy时可失声,结束后3~4周可恢复;▪放射性龋齿和颌骨坏死:
•放疗前作常规口腔处理,拔牙者10~14天后再行放疗;
•放疗后1年内不宜拔牙;
•放射性龋齿多发生在牙颈部,常致牙体断裂,残根可引起感染,可予消炎和止痛等对症处理;
•放射性骨髓炎或骨坏死:死骨清除、抗炎及高压氧治疗。

▪甲状腺功能低下:
•全颈照射包括双侧甲状腺可出现;
•儿童、年轻女性更敏感;
•表现:乏力、头晕、全身水肿等;
•甲功:T3、T4降低,TSH正常或升高;
•长期TSH升高可诱发甲状腺癌;
•甲低治疗:根据症状补充甲状腺素40~60mg/d,T3、T4正常后3个月减量或停药。

⏹CNS即时反应:
•放疗3~4次时出现;
•是脑、脊髓受到照射后一过性充血、水肿的表现,可加重原有的颅内或椎管内高压的症状;
•预防和处理:放疗开始同时应用脱水剂、激素及利尿剂可避免或减轻这种反应;
⏹CNS晚发性延迟反应:
•小野50Gy、大野40Gy的常规分割放疗下极少发生;
•放射性脊髓炎:
•放疗后数月~1年后发生;
•早期症状:一侧或双侧肢体感觉异常,低头曲颈时有触电样感觉;
•多数可恢复,少数可发展为典型或不典型脊髓半截症或截瘫;
•放射性脑坏死:
•有时很难与肿瘤复发鉴别,
•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嗜睡、记忆力及智力减退、颅神经麻痹及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
•精神症状:1~7年后可出现呆滞、定向障碍、答非所问等;
▪处理
•预防是关键;
•治疗:
•早期用大剂量激素、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和脱水剂;
•高压氧治疗对感觉异常者有效,对已有运动障碍者无效;
•一旦出现脑坏死可考虑手术探查(切除或减压)。

气管支气管、喉、肺、心脏、唾液腺、食管、胃、放射性肠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