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糖

第三章 糖


(5)焦糖色素的性质
焦糖是一种黑褐色胶态物质 等电点在pH3.0-6.9,甚至低于pH3
粘度100-3000cp
(6) 工业上生产的焦糖色素
以蔗糖为原料生产的三种色素及用途

催化


pH2-4.5 耐酸焦糖色素 (可用于可口可乐饮料,棕色) 糖和铵盐加热 pH4.2-4.8 焙烤食品用焦糖色素 (红棕色) 蔗糖加热 pH3-4 啤酒美色剂 (含醇类饮料,红棕色)
※一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指羰基与氨 基经缩合、聚合反应生成类黑色素和某 些风味物质的非酶褐变反应。
烤面包、烤肉 啤酒的黄褐色 酱油和陈醋的褐色

(1)美拉德反应过程
初期阶段
羰 氨 缩 合 分 子 重 排 脱 胺 脱 水
中期阶段
脱 胺 重 排
a.α、β不饱和醛>α-双羰基化合物>酮 b. 五碳糖 : 核糖 > 阿拉伯糖 > 木糖 ; 六碳糖:半乳糖 > 甘露糖 > 葡萄 糖;五碳糖的褐变速度大约是六碳糖的10倍。 c.单糖>双糖(如蔗糖,分子比较大,反应缓慢) d.还原糖含量与褐变成正比
②氨基化合物的种类
a.胺类物质>氨基酸>肽类>蛋白质 b.含S-S,S-H不易褐变 c.有吲哚,苯环的胺类物质易褐变 d.碱性氨基酸易褐变 e.氨基在ε-位或在末端者,比α-位易褐变
>淀粉>纤维素
温度对溶解过程和溶解速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t=20℃时,葡萄糖 47% 蔗糖 66% 果糖 79%
果糖具有较好的食品保存性。

果葡糖浆的浓度% 果葡糖浆中果糖含量% 71 42 77 55 80 90
果糖含量较高的果葡糖浆,其保存性能较好


高浓度的糖液具有防腐保质的作用 ,在70% 以上 能抑制霉菌、酵母的生长。
低聚糖

是指聚合度小于或等于10的糖类。
oligosaccharides


polysaccharides
结合糖
又称为多聚糖,是指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 多糖可分为同多糖和杂多糖。
由糖与非糖物质如脂类或蛋白质共价结合, 分别形成糖酯,糖蛋白和蛋白聚糖,总 glycoconjugate 称为结合糖和复合糖。
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概念 美拉德反应的一般过程 反应影响因素 美拉德反应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包利用和控制)
※二焦糖化反应 Caramelization

(1) 概念:无水(或浓溶液)条件下加热糖或糖
浆,用酸或铵盐作催化剂,糖发生脱水与降解,生 成深色物质的过程,称为焦糖化反应。
(4)介质的影响 (5)不同糖类之间的影响

蔗糖+果葡糖浆
5%葡萄糖+10%蔗糖
2 旋光性 optical activty
旋光性: 是一种物质使直线偏振光的振动平面 发生旋转的特性。
※单糖的比旋光度定义:指lmL含有1g糖的溶液于
20℃,在0.1m长的旋光管内使偏振光旋转的角度。一般采 用钠光。可用于糖的鉴别。
五 单糖的氧化反应 oxidation reaction

(以葡萄糖为例)
单糖含有游离的羰基,即醛基或酮基,而酮基在稀碱溶液中能转 化为醛基,因此,单糖具有醛的通性。 1)D-葡萄糖 溴水等弱氧化剂 D-葡萄糖酸
钙离子 加热脱水
葡萄糖酸钙
萄酸-δ -内酯 2)D-葡萄糖
浓硝酸
D-葡
1,6-D-葡萄糖二酸
⑥金属离子
Fe(Fe3+> Fe2+) 催化还原酮的氧化促进褐变 Cu Na+对褐变无影响 Ca2+可同氨基酸结合生成不溶性化合物而抑制褐变
(4)Maillard反应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不利方面:
a.营养损失,特别是必须氨基酸损失严重
b.产生某些致癌物质
c.对某些食品,褐变反应导致的颜色变化影 响质量。(如浓缩果汁,蛋粉的加工)
5 结晶性crystallinity
﹟糖的特征之一是能形成结晶,糖溶液越纯越易
结晶。
﹟不同糖类的糖结晶性质是有差别的。
﹟蔗糖>葡萄糖>果糖(较难结晶)>淀粉糖浆 (不能结晶,并能够防止蔗糖结晶)
﹟应用:生产硬糖果时以蔗糖为主,可以添加适 量的淀粉糖浆。
6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 渗透压越高的糖对食品的保存效
3) D-葡萄糖 强氧化剂作用 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4) D-葡萄糖
氧 化 酶
D-葡萄糖醛酸
D-葡萄糖醛酸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意义。它可以和人体中 的某些有毒物质结合形成苷类,然后随着尿液排除体外, 从而起到解毒的作用。
六 单糖的还原反应reduction reaction
单糖分子中含有自由的醛基或半缩醛基,可以被还 原剂还原为羟基,从而形成多羟基醇。 1) D-葡萄糖 还原剂 D-葡萄糖醇(D-山梨醇) 2) D-甘露糖 3) D-木糖
化酶。
加入亚硫酸盐(羰氨缩合之前加入) 钙离子可抑制褐变

利用maillard反应
控制原材料:核糖 + 半胱氨酸 :烤猪肉香味 核糖 + 谷胱甘肽 :烤牛肉香味 控制温度: 葡萄糖 + 缬氨酸 :100-150℃ 烤面包香味 180℃ 巧克力香味 木糖 +酵母水解蛋白: 90℃ 饼干香型 160℃ 酱肉香型 控制加工方法: 土豆 大麦 水煮: 125种香气 75种香气 烘烤: 250种香气 150种香气
变旋现象mutarotation:指糖刚溶解于水时,其比旋
光度是处于变化中的,但到一定时间后就稳定在一恒定的旋 光度上,这种现象叫变旋现象。
3 溶解度(g/100gH2O) solubility
不同糖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有 的极易溶于水,有的则不溶于水。
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难溶)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3.1 概述 3.2 单糖的结构及与食品相关的物理学特性 3.3 单糖的食品化学反应 3.4 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及其性质 3.5 多糖
3.1 概述
一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 1 是人和动物的主要供能物质,是构成 食品的主要成分。 * 2 低分子糖类可作为甜味剂。 * 3 有利于肠道蠕动,促进消化。 * 4 大分子糖类物质能形成凝胶、糊或作 为增稠剂和稳定剂。
4 吸湿性和保湿性
hydroscopicity and moisture retention

吸湿性:指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情
况下吸收水分的性质。 保温性:指糖在空气湿度较低条件下 保持水分的性质。 果糖的吸湿性最强,葡萄糖次之。 应用:硬糖果以蔗糖为主;软糖果应用
果葡糖浆为宜;面包、糕点类食品需要 保持松软,同样使用果葡糖浆较好。
T=20℃时 蔗糖溶液(10%/15%) 1.00(甜度) α-D-葡萄糖 0.70(比甜度) β-D-呋喃果糖 1.50(比甜度)
甜度的影响因素
(1)分子量越大溶解度越小,则甜度也小。 (2)糖的不同构型(α 、β 型)也影响糖的甜 度 (3)温度的影响

蔗糖、葡萄糖等溶液的甜度在温度变化时几乎没有变化,而果 糖溶液随着温度的提高其甜度下降。
Strecker 醛 褐色
CO2
脱胺脱水
HMF的积累与褐 变速度有密切的 相关性,HMF积 累后不久就可发 生褐变。
脱胺重排

二羰基化合物
还原酮
Strecker降解
末期阶段
缩合与聚合,生成 类黑色素和风味化合 物。
(2)美拉德反应的条件、生成物和特点

条件:还原糖(如葡萄糖)和胺类物质(氨
还原剂
D-甘露醇
还原剂
D-木糖醇
3.4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一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
二 其它低聚糖
通常由3—6个单糖组成的聚合物,其质量 优劣的标准取决于其所体现出的生理学性质。 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帕拉金糖、大豆低聚糖、 低聚壳聚糖、低聚甘露糖、糊精等。 特点:1 低热量、低甜度,在体内不易消化,不易吸收。
基酸)加少量的水,加热或长期贮藏
产物:黑色素(类黑精)+风味化合物 特点:pH值下降(封闭了游离的氨基);

还原的能力上升(还原酮产生); 褐变初期,紫外线吸收增强,伴随有 荧光物质产生;添加亚硫酸盐,可阻止褐变, 但在褐变后期加入不能使之褪色。
(3)影响美拉德反应的因素
①糖的结构、种类及含量
三 与碱的反应 react with bases

在稀碱溶液中,发生烯醇化作用和异构化作用 在浓碱溶液中,单糖发生分解反应。
四 与酸的反应react with acids


1. 强酸中的反应: 单糖在稀无机酸作用下发生糖苷水解逆反应生成 糖苷,即分子间脱水反应,产物包二糖和其它低聚糖, 如葡萄糖主要生成异麦芽糖和龙胆二糖。这个反应是 很复杂的,除要生成。α一和β一1,6键二糖外,还有 微量的其它二糖生成。 2.弱酸(有机酸)中的反应 糖受弱酸和热的作用,易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 生成环状结构体,如戊糖生成糠醛,糖生成5一羟甲 基糠醛。己酮糖较己醛糖更易发生这种反应。戊糖经 酸作用生成糠醛。

(2) 过程:
脱水:
分子双键 不饱和的环 聚合 高聚物。
缩合或聚合:
裂解 挥发性的醛、酮 缩合或聚合 深色物质
(3)焦糖化反应条件
①无水或浓溶液,温度140-170℃。 ②催化剂的存在加速反应:铵盐、磷酸盐等。 ③碱性环境有利于反应, pH8 比 pH5.9 时快 10 倍。 ④不同糖反应速度不同,例如果糖大于葡 萄糖(熔点的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