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实务之商品归类
• ② 如果一个品目所列名称更为明确地包括 某一货品,则该品目要比所列名称不完全 包括该货品的其他品目更为具体。 • ③ 与有关商品最为密切的项号应优先于与 其关系间接的项号。 • 3)规则三②的解释。 • ① 本款归类原则适用于:a.混合物; b.不同材料的组合货品;c.不同部件的 组合货品;d.零售的成套货品。只有在不 能按照规则三①归类时,才能运用本款。
第5章 进出口商品归类
• 本章学习目标 • 了解《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结 构、编码含义、特点; • 掌握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总规则并能熟 练运用; • 熟悉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的主要内 容。
5.1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概述
• 5.1.1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产生和发 展 • 在国际贸易领域曾经采用过两套国际通用的商品 分类编码体系,一套是欧洲关税同盟研究小组制 定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 Nomenclature,CCCN),另一套是联合国统计 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
• 2)规则二②也有两层意思: • 一是编号中所列某种材料包括了该种材料 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也是对编码所列的商 品范围的扩大。 • 二是其适用条件是加进去的东西或组合起 来的东西不能失去原来商品的特征,也就 是说不存在看起来可归入两个以上编码的 问题。
• (2)规则二使用提示: • 1)品目所列货品范围的扩大是有条件的, 即不管是“缺少”(规则二①)还是“增 多”(规则二②),都必须保持“基本特 征”。 • 2)“基本特征”的判断有时是很困难的。 • 3)规则二①一般不适用于第一至第六类的 商品,即第38章及以前各章。 • 4)只有在规则一无法解决时,方能运用规 则二。
• (2)规则三使用提示: • ① 只有规则一与规则二解决不了时,才能使用规 则三 • ② 在运用规则三时,必须按其中①、②、③款的 顺序逐条运用。 • (3)规则三②中的零售的成套货品,必须同时符 合以下3个条件: • a.由至少两种看起来可归入不同品目的不同物品 构成的; • b.为了某项需求或开展某项专门活动而将几件 产品或物品包装在一起的; • c.其包装形式适于直接销售给用户,而货物无须 重新包装。
• ② 本款所指混合物、组合物与规则二的混合物、 组合物是有区别的。 • ③ 无论如何,只有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货品 才可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 • ④ 不同的货品,确定其基本特征的因素会有所不 同。 • ⑤ 本款规则所称“零售的成套货品”,是指同时 符合以下3个条件的货品:a.由至少两种看起来 可归入不同品目的不同物品构成的。 b.为了迎 合某项需求或开展某项专门活动而将几件产品或 物品包装在一起的。c.其包装形式适于直接销售 给用户,而货物无须重新包装的。
• 2.规则二 • ① 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不完整 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 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 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或按 本款可作为完整品或制成品归类的货品)在进口 或出口时的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 ② 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 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合的物品。品 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 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 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5.1.2 HS的结构
• 它的总体结构包括三大部分:① 归类总规则;② 类、章及子目注释;③ 按顺序编排的目与子目编 码及条文,即商品编码表 • 1.HS归类总规则 • 2.注释 • 注释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定义形式 (2)技术指标形式 (3)列明形式 (4)排除形式
• 3.商品编码表 • (1)商品编码。HS采用6位数结构性商品 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 章(其中第77章空缺,为备用章)。章下 再分为目和子目。商品编码的前2位数代表 “章”;3、4位数代表“目”,即表示此 项目在该章中的排列次序;5、6位数代表 “子目”。 • HS中,“类”基本上是按社会生产的分工 来分,将属于同一生产部类的产品归在同 一类里。
• 1973年5月海关合作理事会成立了协调制度 临时委员会,以CCCN和SITC为基础,在 世界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和编制 了《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及其附件《商品名 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该公约及其附件于1983年6月 海关合作理事会第61/62届会议通过,并 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 1.规则一 •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 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 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则按 以下规则确定。 • (1)规则一解释。1) 2) 3) 4) • (2)规则一使用提示。 • 1)正确的归类应该是依据品目条文和类注、章注 及规则一以下各条规则。 • 2)不可因为某些货品名称符合某一类、章及分章 的标题,就确定归入该类、章及分章。
• ⑥ 在应用本款时,往往出现不同人(本国 人、外国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混合物、 组合物、成套货品的主要特征有不同的认 定。如发生这样的情况,各国通常的做法 是由各国海关最高当局予以统一。 • 4)规则三③明确指出,按规则三的上述两 款都不能解决的归类问题,则在几个认为 同等可归的项号中,归在排列最后的项号。 这是一条“从后归类”的原则。
• (1)规则二解释: • 1)规则二①有两层意思: • 一是扩大了目录上列名商品的范围,不仅 包括它的整机、完整品或制成品,而目包 括了它的非完整品、非制成品,以及它的 拆散件。 • 二是在使用这条规则时,应具备条件,即 非完整品、未制成品一定要具有整机特征; 拆散件主要是为了运输、包装上的需要。
• 6.规则六 • 货品在某一品目项下各子目的法定归类, 应按子目条文或有关的子目注释以及以上 各条规则来确定,但子目的比较只能在同 一数级上进行。除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 有关的类注、章注也适用于本规则。
• (1)规则六解释。 • (2)规则六使用提示: • ① 确定子目时,一定要先确定一级子目, 再二级子目,然后三级子目,最后四级子 目的顺序进行。 • ② 确定子目时,应遵循“同级比较”的原 则,即一级子目与一级子目比较,二级子 目与二级子目比较,依次类推。
• (1)规则三解释。 • 1)规则三首先指明,无论是按规则二②或其他3条归类办法归类。这3条办法应按照 其在本规则的先后次序加以运用 。 • 它们优先权的次序为具体列名、基本特征、从后 归类 • 2)规则三①包含3层意思: • ① 商品的具体名称比商品的类别名称更具体,因 此,按商品具体名称列出的项号优先于按商品类 别列出的项号。
3
章
3
0
税目
1
2
五 位 数 级 子 目
9
六 位 数 级 子 目
4
七 位 数 级 子 目
0
八 位 数 级 子 目
5.2 《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
• 在使用归类总规则时,必须注意以下2点: • (1)要按顺序使用每一条规则。当规则一 不适合时才使用规则二,规则二不适合时 才使用规则三,依次类推。 • (2)在实际使用规则二、三、四时要注意 条件,即是否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和项 目条文有特别的规定或说明。如有特别规 定,应按项目条文或注释的规定归类,而 不能使用规则二、三、四。
5.1.3 HS的特点
• • • • 1.完整性 2.系统性 3.通用性 4.准确性
5.1.4 我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目录的 主要内容
• 1.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 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以下简 称《统计商品目录》) • 根据我国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的需要,《税则》 和《统计商品目录》在HS商品分类目录基础上增 加了第22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商口(内分第98 章和第99章),并加列了7位数子目和8位数子目
• 4.规则四 • 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品,应归入与 其最相类似的货品的品目。 • (1)规则四解释。 • (2)规则四使用提示。 • 本条规则是为了使整个规则制定得更严密, 一般在实际中很少使用。
• 5.规则五 • 除上述规则外,本规则适用于下列货品的归类: ① 制成特殊形状仅适用于盛装某个或某套物品并 适合长期使用的照像机套、乐器盒、枪套、绘图 仪器盒、项链盒及类似容器,如果与所装物品同 时进口或出口,并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的, 应与所装物品一并归类。但本款不适用于本身构 成整个货品基本特征的容器。 • ② 除规则五①规定的以外,与所装货品同时进口 或出口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如果通常是用来 包装这类货品的,应与所装货品一并归类。但明 显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可不受本款 限制。
• “章”基本上是按两种方法分类 • 分类方法 适用章数 • 按商品原材料的属性分类 第1~63章, 第67~83章 • 按商品的用途或功能分类 第64~66章, 第84~97章 • (2)项目条文。项目条文即货品名称,主 要采用商品的名称、规格、成分、外观形 态、加工程度或方式、功能及用途等形式 限定商品对象,它是协调制度具有法律效 力的归类依据。
• 4)规则五②实际上是对规则五①的补充, 本款规则是关于通常用于包装有关货品的 包装材料及包装容器的归类。但本款规则 不适用于明显可以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或 包装容器。 • (2)规则五使用提示。本规则解决的是包 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在何种情况下单独归类, 在何种情况下可与所装物品一并归类的问 题。重点注意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与所装 物品一并归类的条件,即与所装物品同时 进口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