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程制图第八章 零件图(1.2)
工程制图第八章 零件图(1.2)
1.零件内形与外形的表达问题
(1) 如果零件的内、外形一个简单、一个复杂,可 以突出主要矛盾,以复杂的为主。
(2) 如果内、外形都较复杂,在同一视图中的投影 不重叠时,可采用局部剖视图。 (3) 如果内、外形都较复杂,在同一视图中的投影 发生重叠时,可采用几个剖视图来表达。
2. 集中表达与分散表达和视图数量问题
线称为过渡线,可见过渡线用细实线表示。
过渡线的画法
(1)当两曲面相交时,圆角应 不与圆角轮廓接触。
不与圆角轮廓 接触
(2)当两曲面相切时,过渡线在切点附近应断开。
切点附近断开
(3)当两平面或平面与曲面相交时,应在转角处断开,并画上 过渡圆弧。
过渡圆弧
(3)当两平面或平面与曲面相交时,应在转角处断开,并画上 过渡圆弧。
形状特征原则
加工位置原则 工作位置原则
自然安放位置原则
形状特征原则:表达零件的主要形状
和相对位置
形状特征 明显
A
A
A-A
例图轴
A
形状特 征明显
A
A-A
例图 轴承
形状特 征明显
加工位置原则:主视图选择应符合零件
的主要加工位置。
A
A A—A
通常对轴、套等回转体零件选择其加工位置。
工作位置原则:主视图选择应与零件在
主视图的确 定不利其它 视图的表达
舍去虚线
其它视图 有针对性
3.其他视图的选择
选择视图的目的应明确,使每个视图具有表达 其内容的重点。 表达方法要恰当,根据零件内、外结构特点, 选用适当的剖视图、断面图、简化画法等表达 方法 。 合理地布置视图位置,做到既使图样清晰美观, 又便于读图。
四、画零件图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2.拆图:设计新机器时先画出装配图,再根据装配
图画出所有零件的零件图。
四、零件图的画图步骤
零件图的画图步骤大致如下:
1.选择主视图和其他视图 2.选择合适的比例 3.选择合适的幅面 4.画出图框和标题栏 5.画底稿 (1)定出各视图的基准线;(2) 画出图形;
(3)标注出尺寸;(4)注写出技术要求;(5)填写标题栏。
一、尺寸基准的选择
标注和测量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
在选择尺寸基准时,要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 用、装配关系,以及零件的加工方法、测量方 法等来确定。
零件图的尺寸基准 面基准:主要加工面、零件的结合面、对称中
心面、端面、轴肩。
线基准:孔轴的中心线、 对称中心线。
长度基准 对称面
2-φ
径向基准 轴线
长度基准 端面
三、视图选择的步骤和方法
分析零件的功能及其在部件和 整机中的位置、工作状态、定 位、固定方法、运动方式等
1.分析零件
分析零件的结构。先分析主体 结构,再分析零件上的局部功 能结构、局部工艺结构等 分析零件的制造过程和加工方 法、加工时的状态等
2.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是表达零件结构形状最主要的视图 选择主视图应考虑:
高度基准 底面
尺寸基准的分类
设计基准
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工作时用以 确定其位置的一些面、线或点称为 设计基准。
根据基准的 作用分类
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和测量时用以确定其 位置的一些面、线或点称为工艺 基准。
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
设计 基准
工艺基准
φ22
18 26
52
70
从设计基准出发标注尺寸,可以直接反映设 计要求,能保证所设计的零件在机器或机构 中的位置和功能;从工艺基准出发标注尺寸, 可便于加工和测量并保证加工和测量质量。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主要是表面粗糙度、尺寸极限偏差和 形位公差,这些是用符号标注的。 除了这三项,还有用文字书写的对零件毛坯的要求、热 处理的要求、表面处理的要求以及对检测、试验条件与 方法的要求等。
3. 局部工艺结构
是指为确保加工和装配质量而构造的较微小的结构。常 见局部工艺结构如下:
(1)铸造圆角
为了便于铸件造型时拔模,避免 铸件冷却时产生裂纹和缩孔,在 铸件表面转折处应制成圆角,这 种圆角称铸造圆角。 便于起模, 防止缩孔、 裂缝
(2)拔模斜度:
在铸件造型时,为了方便 取模,在铸件的内、外壁 沿起模方向应当带有斜度, 称为拔模斜度。 利于 拔模
1. 零件的功能尺寸应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功能尺寸是直接影响零件装配精度和工作性能的尺寸
?
2-φ
2-φ
60 90
e
90
e
正确
错误
2. 尺寸的标注形式
组合 标注
坐标 标注
链式 标注
3. 不能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错误 标注 A B
?
C
正确 标注
A
C
4. 所标注尺寸应便于测量
便于 测量
不利 测量
(a)这样标注尺寸不便于测量
三、零件的分类
1. 按功能、结构特点、加工方法和视图特点:
分为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箱壳类,薄板弯制 件和镶合件等六类。
2. 按标准化程度:
分为标准件和非标准件。
§8.3 零件的视图选择
一、零件图视图的特点和要求
1.零件图视图特点
(1) 充分利用机件的表达方法(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其
他表达方法),视图数目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不再 是单调的主、俯、左三个视图,也不再是可见线画实线,不 可见线画虚线。 (2) 视图选择既要考虑零件的结构形状,又要考虑其工作状 态和加工状态。
6.校核 7.描深
§8.2 零件分析 一、零件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分为主体结构、局部功能结构和局部工艺结构
1. 主体结构
是指零件中那些体积相对较大的主要基本形体及其相 对关系。它是形成零件的基础。 主体结构 在绘图时 多用基本 视图如实 表达。
2. 局部功能结构
是指为实现连接、传动等特定功能,在主体结构上制造 出的局部结构,如轮齿、螺纹、键槽等。 局部功能结构在绘图时或如实表达或按规定画法画出。
2.对视图的要求
(1)正确:投影关系正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完全:完整准确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3)清晰、合理:图形清晰,便于读图 (4)利于绘图和标注尺寸
二、视图选择的原则
(1)表示零件信息量最多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 (2)用最少的图形表达零件的形状,力求制图简便 (3)尽量避免出现虚线 (4)避免重复
6.3
M14
其余
25
6.3
1.6
45 100 130 φ24
45 技术要求 1. 未注铸造圆角R2~R3 2.锐边倒角1.5×45°
2-φ10 φ22
轴承
制图 审核
材料 HT150 比例 数量 1 图号
§8.1 零件图的基本知识
一、零件图的基本内容
一组视图:用以表达零件内、外结构形状。 完整的尺寸:用以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形状大小和
过渡圆弧
(4) 肋板与圆柱组合时过渡线的画法。(肋板断面为长方形)
相交
相切
(4) 肋板与圆柱组合时过渡线的画法。(肋板断面为长圆形)
相交
相切
三、绘制零件图的两种途径
1.测绘:根据实际零件画出图形,并测量出尺寸。
测绘时,首先画出零件草图,然后根据零件草图画 出零件工作图,为设计机器、修配零件和准备配件 创造条件。
3M67H
3M6-7H深10
3M6-7H深10
3M6-7H
3M6-7H深10 孔深12
3M6-7H深10 孔深12
3M6-7H
46.4 沉孔12深4.5
46.4 沉孔12深4.5 46.4
12
49 锪平20
49 锪平20
锪平20
49
四、技术要求的标注
机器中的工作位置一致。
A
箱体类零件一般选 择其工作位置。
A
工作位 置明显
A A
A—A
自然安放位置原则:当零件的加工和工
作位置不固定时,将零件放正形成主视图。
A
A—A旋转
摇杆自然 安放位置
A
A
A—A旋转
自然安 放位置
A
主视图的选择在注重上述原则 的同时,应注意其他视图的表 达,并尽量减少其他视图中的 虚线
解决原则是“在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形状的前提下, 力求制图简便”。例8-35
3. 注重视图中虚线的取舍
A —A
尽量避免出现 虚线
A A
保留虚线 减少图形
4. 尺寸的作用与要求问题
(1)标注尺寸可以省略视图,如圆柱、球
(2)为了避免尺寸标注过于集中可以适当添加视图。
§8.4 零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
C
C 45
60°
C C 60° C
60°
60°
(b)倒角
(5)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便于完全加工,保证 进、退刀的灵活性。
35 6 35 6
退刀槽
φ19.5 M24
φ22
砂轮越 程槽
退刀
走刀
1.6 1.6
φ20
退刀
(6)凸台、凹坑
为了保证两零件表面接触良好,以及尽可能减少加工面 和接触面,一般在零件的表面制成凸台或凹坑等结构 。
减少加工面积 提高加工精度 保证接触稳定
(7)钻孔结构
在钻孔时,为了钻头与钻孔端面垂直,对斜孔、 曲面上的孔,应制成与钻头垂直的凸台或外坑。
零件上常见结构及表达
机械加 工表面 非机加 工表面
铸造圆角 R1~3
机械加 工表面
键槽
越程槽
销孔
倒角
二、 零件的功能分析
零件的功能特性:每个零件具有特定功能的这一 特性称为零件的功能特性。 功能分析法:分析零件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以 及零件在加工和工作时的状态进行画图和读图的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