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行为理论
厂商行为理论
LOGO
第四章 厂商行为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三节 成本函数
知识目标
掌握内容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等产量线、总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三个阶段和合理生产
区域;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明确内容
生产理论的重要概念及有关原理,生产理论对生 产者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指导意义
Q
G
B
TP
Ⅰ
O
ⅡⅢ
A E
F
AP
L1 L2 L3 MP L
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 ,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 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补充: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可变技术系数:要素的配合比例可 变,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固定技术系数:只存在唯一一种要 素配合比例,必须按同一比例增减, 要素之间不可替代。
同样产量,可采用劳动 密集型(多用劳动少用 资本),也可采用资本 密集型(多用资本少用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短期中,当固定的投入不能改变只有可变投入能 改变时,产量的变动服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一)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 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 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大幅度增加,但 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 减,最终还会使总产量绝对减少。
12
练习:
一种错误的说法是:
(1)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
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 先增后递减的趋势 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 下降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 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 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E.平均产量曲 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项目思考
1、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2、为什么存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4
分析
生产者行为分析中我们假定生产者都是具有完全理性 的经济人,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实 现涉及三个问题:
①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也就是如何使用各种 生产要素,使成本最小,产量最大; 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要使利润最大化,就要使扣除成 本后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③市场问题,即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时,应如何确 定产品的产量与价格,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
(五)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表示在既定的总成本和 要素价格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 合的线,也称为企业预算线。
既定成本支出为C, 劳动L价格=Pl 资本K价格=Pk
K 600
等成本线特征:
(1)每一点的两种要素组合不同, 但支出相等。
(2)向右下方倾斜,两种要素在数 量上是替代关系。 (3)因成本或要素价格变化而移动。 O
第一,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生产要素分可变与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
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入的
没有区别,只是量的变化。
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 起减产。
二、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线分析
(一)等产量曲线:表 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 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 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 同,但产量却相同。
K
Q f L, K Q0
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
Q L
23
(二)等产量线的特征
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 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种。 K
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3阶段
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 增长趋缓 最大不变 绝对下降的过程。
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 边际产量变动三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总产量增加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开始减少
Q
Ⅰ
O
G
B
TP
ⅡⅢ
Q AL K
Q AL K 1
A为规模参数,A>0, 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0<a<1), 1-a表示资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 产量将增加1%的3/4,即0.75%; 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产量 将增加1%的1/4,即0.25%。 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 3:1。
和购买量。 上式也可写为: Qk=M/Pk—PlQl/Pk 可见,该方程式的斜率为-Pl/Pk。
(六)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1.生产者均衡:等产量线与等 成本线的切点,实现要素最适 组合。
注:与消费者均衡的效 用最大化比较。
K
BC
N
E
D Q2
M AL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K
BC
N
E
系。Q = f(L、K、N、E)--- 生产函数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 Q = f(L、K)
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 前提条件; 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 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注:与消费预 算线比较
300 L
(五)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即它所购买的 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大 于货币成本是无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又不能实现产量 最大化,这种限制条件可以写为:
M=PlQl+PkQk M为货币成本,Pl、Pk、Ql、Qk分别为劳动与资本的价格
劳动)。
一人一台缝纫机 一个萝卜一个坑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几个基本概念:
总产量TP(total product) :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
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
出来的产量。 (如劳动力L) AP = TP/L
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
了解内容
规模经济
【项目导入】
早在1771年,英国农学家杨格就用在若干相同的地 块上施以不同量肥料的实验证明了肥料施用量与产量 增加之间存在着边际产量递减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 现象而是经验性规律。假如农民在一亩土地上撒一把 化肥能增加产量1公斤,撒两把化肥增产3公斤,但随 着一把一把化肥的增加,增产效果会越来越差,过量 的施肥量甚至导致土壤板结、粮食减产。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是研究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 生产出一定量产品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生产要素与产品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 问题。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 源。这些资源一般可分为劳动、资本、 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第一节 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综上所述,厂商在第一阶段进行生产是极其有利的。但如果 厂商在第一阶段就停止增加劳动量,那就不能得到继续增加 劳动投入量的全部好处,任何厂商都会将生产进行到第二阶 段。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是第二阶段(L1-L2)。
第二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 定的条件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佳的要素投入量,使所购 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用K 表示资本,MPk代表资本的边际产量,Pk代表资本的价格, Qk代表购买的资本量;用L表示劳动,MPl代表劳动的边 际产量,Pl代表劳动的价格,Ql代表购买的劳动量;M表 示货币成本,MPm表示货币的边际产量,则生产要素最 适组合条件可表示为: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在数量上,存在一 个最佳配合比例。
短期生产的 基本规律
开始:可变要素小于最佳配合比例。随着 投入量渐增,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 际产量呈递增趋势。
即最佳技 术系数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 投入,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应注意:
Q3
Q2 D Q1
M AL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在E点,两线斜率相等: 29
生产扩张线 Expansion path
扩张线:要素价格、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扩大生产 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 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 生产要素最适合点;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B. 凸向原点。
Q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
线,不同曲线代表不同产量。
L
D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 产量线不能相交。
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越高
24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要素所需减少 的另一种要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