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 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 预期。 (如上期预期物价上涨5%,但实际通货膨胀
为10%,那么对下期物价预期就应调整为 5—10%之间。)
(三)适应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模型
Pt*=Pt-1+β(Pt-1-Pt-1*) β—调整系数 (0< β <1) 当 Pt-1>Pt-1* 前期预期价格低于实际 价格,现期预期价格提高; 当 Pt-1<Pt-1* 前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 价格,现期预期价格下降;
(三)实际经济周期性理论
波动的根源是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传导 结论
1、实际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波动的根源是技术冲击
技术冲击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
发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 数量变化的因素
导致经济周期的真实因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 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 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 些真实因素的冲击,这种冲击称为”外部冲击‘ 。引起这种冲击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因素,因此 这种理论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市场经济无法 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现,也无法自发地迅速 作出反应,故而经济中发生周期性波动。这些冲 击经济的因素不产生于经济体系之内,与市场机 制无关。
第一节 学派概述
二、代表人物——卢卡斯(1937--)
19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 卡斯把这个概念用于讨论经济政策稳 定性,创立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 一代),因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5)。
卢卡斯对经济学的贡献 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
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 的运用理论,深化了 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 解,并对经济周期理 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政府增加货币供给 经济主体信息不完全 信号筛选错误 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经济进入繁荣 经过一段时期,纠正信号筛选错误 减少投资缩小生产规模 经济由繁荣 走向萧条 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
(二)货币周期理论
3、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以往的物价水平比较 稳定,政府利用突然出人意料的通货 膨胀政策可以比较容易制造经济繁荣。 但政府持续利用这种政策的时间越长, 生产者对政策的反应就越小,当政策 的效果被人们事先完全预期到时,政 策便无效了。
四、周期性经济波动理论 ——货币周期理论
(卢卡斯,1975)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基德兰德、普里斯科特,1982)
(一)卢卡斯对经济周期的基本认识
各部门产量波动具有很高的同步性 耐久资本品和耐久消费品的波动幅度大于非耐久 产品的波动幅度 农产品和自然资源的产量和价格波动具有较高的 一致性 与其他经济变量相比,工商企业利润率波动表现 出较高的一致性,幅度大于其他部门 价格一般是周期性超前波动 短期利息率也是超前周期性波动,而长期利息率 变动不大 货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也是超前周期性波动
第七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第一节 学派概述
一、学派产生 理性预期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 1961年穆斯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 1970年卢卡斯把理性预期用于讨论经济政策的稳 定性,创建了理性预期学派; 80年代后,该学派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1995年,卢卡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非理性预期
——指预期者根据以前的经济走势来判 断未来的经济走势。其“非理性”在 于,它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预期者判断以前的经济走势将继
续下去;
经济形势将发生逆转。
(二)非理性预期
非理性预期模型 Pt*=Pt-1+α(Pt-1-Pt-2) Pt*——是在t-1期所预期的第t期的价格水平 α——预期中的调整系数 当 Pt-1>Pt-2 α=0 是静态预期 Pt*=Pt-1 α=1 悲观预期 Pt*>Pt-1 α=-1 乐观预期 Pt*<Pt-1
(三)理性预期假设
——指预期者在事前做出的与未来
实际情况一致的预期。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在信息经济决策
之前有以往经验和知识作参照,并能 充分地掌握有关信息,因而他们经过 周密的思考和判断可以形成符合实际 的理性预期。
二、预期与理性预期
——预期指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 动前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估计。
预期概念在经济学中由来已久,穆 斯以前没有人规范过它。他认为 经济学中的预期共有4种类型:
(一)自然率假设
自然率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 外界力量能暂时打破这种平衡,但不能改 变它; 理性预期学派强调的是自然率与理性预期 的关系; 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原有的失业率在短 期来看也不会减少; (其中自然失业率由现代货币主义的弗里德 曼提出来的)
(二) 市场出清假设
——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
三、政策无效性命题
图6-1对通货膨胀与失业的预期
P AS’ E’’ P2 P1 P0 E E’
AS
AD’
AD O
Yn Y’ Y
三、政策无效性命题
P AS’
E’’
P2 P1 P0 E’
AS
E
AD
AD’
凯恩斯的观点 AD AD’; yn y’; P0 P1 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 短期内是凯恩斯的情况,长期加 入适应性预期后,是理性预 期的观点。 理性预期的观点 AD AD’;加入理性预期后, P0 P2,yn不变
三、政策无效性命题
(一)政策无效性命题含义 该命题认为,货币供给中可预期部份对就业、 产量和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 被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意外的不规则 的变动,虽然能够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的 影响,但其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与 波动。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无论长期 还是短期都是无效的,其结果都是引起通 货膨胀。
第二节
学派主要理论
一、基本假设 二、理性预期概念 三、政策无效性命题 (不变性命题) 四、经济周期理论
一、基本假设
(一)自然率假设 (二)市场出清假设 (三)理性预期假设
(一)自然率假设
——含义是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
下通过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而自 然形成的不变的因素,也称不变 率,如自然失业率、自然通胀率、 自然增长率等。
横轴:下期的资本存量
y0
c0
生产函数 zf(k)
A
k0
消费和期末资本存量的约束线
0
k
实际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传导
图7-3
y1+(1-δ)k0 资源函数:z0f(k)+(1-δ)k y0+(1-δ)k0 y2 y1 z1f(k)+(1-δ)k
z1f(k) 生产函数 z0f(k)
y0
c1
A1
消费与资本积累 可能线 k
三、学派的基本观点
私人经济是可以自身稳定的,保持经济稳 定,只能听任市场的自动调节; 人们在过去的经济活动变化的基础上,会 对未来市场变化作出预期。政策的任何稳 定经济的措施,都会被公众合理预期所抵 消。所以货币长期看是中性的,短期内也 是中性的; 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是不仅无效的, 而且有害。
二、预期与理性预期
静态预期
非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
理性预期
(一)静态预期
——指经济主体完全依据以前情况 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即预期 未来的价格与前一期价格一致。
(一)静态预期
静态预期模型: Pt*=Pt-1 Pt——表示第t期的价格水平 Pt-1——表示第t期的前一期的价格水平 Pt*——表示在t-1期的第t期的价格水平 在静态预期模型中,把前期的实际价格 完全当成现期的预期价格(蛛网模型)
基德兰德和普里斯科特(2004年)
据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介绍,两位学者的 获奖成果主要体现在他们分别于1977年和 1982年合作完成的两篇学术论文中,其成 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宏观 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一致性难题”的分 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 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对商业周 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商业周期波动的 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 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 他们的分析方法也为后来者开展更广泛的 研币周期理论观点(P190) 两个假说:理性预期和短暂替代(劳动与闲瑕) 波动的根源是由货币供给量波动引起的价格波动 价格波动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数量引起) 相对价格的变化(技术、偏好) 面临信号筛选
(二)货币周期理论
2、货币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传导:
理性预期的特点
尽管这种假说不排除因随机因素干扰使 预期出现偏差,但它强调理性人的主 动性,强调人不会犯系统性错误,会 使自己的预期不断趋近实际。 因为经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能尽量收 集信息、避免犯错误,以使预期与实 际一致。
(四)理性预期理论
卢卡斯强调,由于经常预期错误的企
业将被市场淘汰,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的企业都是理性预期者。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存在理性预期的 情况下原有的失业率继续从短期来看 也不会减少; 根据这个观点,理性预期学派导出政 策无效性命题;
适应性预期模型的特点:
前期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差距,对
现期价格预期,形成反馈机制 可以利用过去的预期误差来修正其现 在的预期 没有考虑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因素对预 期的影响
弗里德曼在分析通胀预期时加以应用和推广
(四)理性预期理论
——理性预期假定单个经济单位在 形成预期,使用了一切有关的、 可以获得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 进行理智地整理。在事前做出的 与未来实际情况一致的预期。
c0 0
A
k0 k1
3、结论
技术的变化是收入和投 资变动的根源,从而也是经 济周期波动的根源
技术突破导致的经济波动:
“假定一个处于正常的运行之中经济体系,这时 出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这种技术突破引起的投 资迅速增加,这就带动了整个经济迅速发展,引 起经济繁荣,技术是决定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这种繁荣并不是对经济长期趋势的背离, 而是经济能力本身的提高。但新技术突破不会一 个接一个,当这次新技术突破引起的投资过去这 后,经济又趋于平静。这种平静也不是低于长期 趋势,而是一上新的长期趋势。经济中折这种大 大小小的冲击无时不有,所以,经济的波动也是 正常的,并非由市场机制不完善性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