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评课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2、梳理思路。
学生概括,记会——抒怀——明意3、诵读涵咏。
学生齐读——教师订正读音——教师配乐范读。
以读带讲,作者因何而乐?作者为何而悲?(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决定了他眼中的世界。
”介绍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是最为清醒、最为执著、也是最为痛苦的一群人。
4、知人论世。
5、吟读课文(古法朗读)。
6、拓展延伸。
“人生苦短:既然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让我们增加生命的密度。
”
听完这节课,颇为惊喜!代老师抓住了“因何而乐——为何而痛——悲从何来”这条主线来讲。
一是老师儒雅的气度让人如沐春风;二是老师高水平的朗读波澜起伏,有抑扬顿挫之美,有行云流水之畅;三是老师对文本领悟之广、之深令人折服。
尤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诵读的指导和内容的讲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没有机械的割裂开来,以读带讲,把文章讲“活”了。
一节课内兼容了太多美的、深刻的元素,给人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
若能突出某一两个元素深挖下去,效果可能更佳。
尤其是古法吟读部分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