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_倪胜楼

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_倪胜楼

更是占据了榜首地位,这与辽宁对脾主运化研究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

脾主运化研究的疾病以消化系统和内分泌代谢系统为主,并涉及到血液、泌尿、循环等多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从2007年达到巅峰后呈下降趋势,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的研究逐年稳步上升。

具体疾病的研究方面,糖尿病、胃炎和血脂异常症是热点,而结肠炎、哮喘、贫血、冠心病、高血压病、肝炎、脂肪肝、肥胖及痛风文献量都达10篇以上。

收稿日期:2013-01-0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530604)作者简介:倪胜楼(1985-),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傅延龄(1959-),男,湖北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E-mail:fuyanling@bucm.edu.cn。

脾主运化做为主题词组配的8个副主题词中,属于生理学的51篇,属于药物作用的6篇,属于针灸效应的1篇,其余尚无文献报道,说明在免疫学、遗传学、伦理学、气功效应、辐射效应方面是研究的薄弱环节,与其他副主题词组配检索可得到治疗416篇,病理学42篇,化学15篇,诊断13篇,细胞学4篇,酶学2篇等,说明脾主运化研究的重点还是在治疗方面。

通过以上的计量分析,希望能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脾主运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开阔科研思路,确定研究方向,为中医的科研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文庭孝,邱均平.科学评价中的计量学理论及其关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650-656.[3]曹小玉,彭成.1994 2004年脾虚文献计量学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3-64.[4]于琦,崔蒙,李园白,等.基于1999 2008年CBM数据库中医基础理论文献计量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4):626-629.国医大师朱良春谈方药量效关系倪胜楼,傅延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摘要:近年来,中医界对中医量效关系十分关注,研究很多。

研究主要从文献、实验和临床三个方面展开。

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方法,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进行了访谈。

其主要内容包括量效相互关系,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等,以期从量效关系角度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为临床用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今后的修改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量效关系;访谈;国医大师;朱良春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7-1338-02Opinions of Dose-effect Relation of Prepared Herbs by National TopChinese Physician Professor ZHU LiangchunNI Shenglou,FU Yanling(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dose-effect relation has been paid great attention in Chinese medical field.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which principally focus on literatures,experiments,and clinics.The article adopted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and profes-sor ZHU Liangchun who is one of the 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s was invited.The main contents during the interview included interrelationship of dose and effect,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se-effect relation,controlling strategies of adverse reaction in large dose medication,and dose of prepared herbs in pharmacopeia.Aiming at revealing distinguished veteran physician's exper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ose-effect relation perspective,it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amend-ment of pharmacopeia in future.Key words:dose-effect relation;interview;national top Chinese physician;ZHU Liangchun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在读中学时,不幸感染肺结核,后用中医治愈,遂有志于岐黄。

朱老先师从马培之之孙马蕙卿先生,后考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辗转到上海,又师从中医大家、教育家章次公先生,思路得以开拓,经验与知识更加丰富。

毕业后,到其父亲工作所在地南通工作并定居。

朱老从事中医事业74年,对风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善于使用虫类药。

作为973课题的一项研究内容,笔者拜访了朱老,就中医方药量效方面的问题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1]。

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量效关系朱老认为中医治病疗效的好坏高下,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药材质量、炮制方法、药物配伍、辨证准确与否等,药物剂量也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就量效关系来说,药物的剂量决定着疗效。

朱老认为药物剂量的大小,最重要的是适量,“药贵中病”,应该用大剂量的时候要大,应该用小剂量的时候要小。

如病重用小剂,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若病轻用大剂,为杀鸡用牛刀。

量效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同一药物使用不同的剂量,其主治、功效也不一。

如朱老讲益母草,《神农本草经》记载益母草可“除水气”,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益母草9 30g;鲜品12 40g”[2]。

但如果按照常规剂量使用,并不显现利水作用。

对此,朱老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观察到因营养不良所致的浮肿患者很多,朱老逐渐加大益母草用量,从30g开始逐渐增加,一直到70g才出现利水消肿的效果,到90g消肿的效果才比较理想。

朱老益母草最大用量为120g,用之可使水肿迅速消退。

朱老讲益母草用15g 左右,具有养血调经之功,如用至90 120g,其利水作用显著。

所以后来朱老用益母草治疗肾炎水肿、肝病水肿,其常用剂量为90 120g。

益母草质轻,大量益母草在煎药容器中占据较大空间,不利于同一处方中其他药物的提取,所以朱老常用益母草先煎,取益母草煎汤代水煮余药。

朱老用制南星祛风痰、治骨痛亦有特色。

《中药学》记载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3]。

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制天南星3 9g”[2]。

朱老用10 15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红肿疼痛,并未见到明显效果。

后经临床不断实践,朱老发现当加大其剂量至30g时,方才显现出疗骨痛的功效,而用至50g左右,治疗痰瘀兼夹所致关节肿痛的效果特别显著。

此种病情,朱老起手就用30g,后以5g为阶梯逐渐加大剂量,以知为度。

2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谈及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朱老认为要因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朱老举例说,他曾数次被邀请赴日本讲学、诊病;有一次一日为4人处方,次日有3人来电话告知服药后腹泻。

朱老处方时考虑到日本所购药材多为云南、贵州、四川、两广等地的道地药材,质量较为可靠。

而日本人平素甚少服用中药,所以在处方时已用健脾补脾之药;另外所开药物单味剂量仅4 5 g,药量并不大。

但患者服后仍出现腹泻,那是什么机理呢?答案只有一个:日本人体质与国人不同。

因此朱老告诉患者将一剂药分2天服用,而后未再出现腹泻。

由此可见,地域、体质都是影响方药量效关系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影响因素,近年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药材质量的普遍下降。

朱老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方面,以往的道地药材,如川贝母、辽细辛等,现在被到处移植播种,由于水土、气候等关系,其有效成分较道地药材低得多。

另一个方面,朱老说他以往对一些药物仅用3分、5分、8分、1钱、1.5钱较多,用3钱的很少(1钱约为3g),而现在对相同的药物用10 15g是小剂量,一般都要用到20 30g,甚至更大。

这也可以反证现代药材质量的下降。

3大剂量用药不良反应控制策略《尚书·说命篇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所谓“暝眩”是指服药后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眩冒现象,各人的表现不一,如困倦、眩晕、易疲劳、腰酸背痛、手足麻木、失眠、心慌、气短等[4]。

朱老说他在临床大剂量用药时很少遇到这种现象,仅有的一次是几十年前治疗一位绦虫感染患者。

当时有文献报道:“单用槟榔二两以祛绦虫,少数人服后会产生暝眩反应。

如出现此种反应,可以给病人喝糖茶,使患者温覆保暖。

若必要时可服用人参。

”朱老就根据这个经验用二两槟榔治疗绦虫,并嘱咐患者,如果服药后出现心慌、出汗、腹泻的情况,就将另开的黄芪、党参、附子、五味子共四味药煎服,并服用糖茶。

患者服用大剂量的槟榔后,果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患者服用朱老预先开出的四味药及糖茶后,这些症状就慢慢缓解了,并且体内的绦虫也得以祛除,后来的便检中未再发现虫体。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的剂量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的法典,它在指导医生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然而,其所规定的药物饮片剂量是否适合临床实际需求呢?朱老认为参与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剂量的专家多数较少接触临床,他们多从药理学角度,依据动物实验结果得出饮片的临床剂量值或剂量范围,常常是安全性高,但效用性低。

由于药物的产地、质量等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需要经常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修订既要有中医理论家、药理学家的参与,也应有一部分中医临床家、实践家的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修订要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一样,适合我们的国情,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这样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剂量才能符合临床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