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部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熟记列强侵华的史实,理解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分析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变化的关系。
3、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使帝国主义永远不可能灭亡中国。
【课前预习】
【深化拓展】
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1840到1900)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如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2.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成因和影响
(1)19世纪40年代——60年代——打开中国门户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①成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②方式: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为主要手段。
③国家:英法美俄
④影响:政治上,中国主权沦丧,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①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②方式: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文化上的侵略也日益加强。
③国家:除英法美外,后起的德日意等也加入,特别是日本。
④影响:政治上,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经济上,西方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摧毁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思想上,维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外交上,反动政府成为列侵华的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巩固训练】
1、下面是18世纪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袍(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4)一个六边型的中国灯笼(5)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2、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
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
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4、“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嗣,万火丛中呼杀贼。
”根据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
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5、《申报》时事报道介绍了当时一位爱国者所说的:“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
”该
报道最早可能发表于 A甲午中日战争后 B鸦片战争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6、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
园,……。
”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
7、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
府。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
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
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
”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
9、“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
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
这是哪指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0、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11、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
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2008海南高考)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该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甲午年
13.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
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 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4.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
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中世纪”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
”此评价最适合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5.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
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