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理念
——郑州铁路局多元经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摘要: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企业成长的精神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要依赖于管理环境。
着眼具体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个和谐关节。
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而为一,重点启动和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环境;战略与制度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
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
和谐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着眼具体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个和谐关节。
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
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一、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
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
和谐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思想观念中。
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
德的支撑。
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一,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转化矛盾的持续过程。
第二,对员工的人文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培养和张扬。
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在企业中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包容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尊重促进多样共生,通过和谐机制保障和谐诉求,达到企业文化诸要素和谐共荣的目的。
第三,企业文化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
和谐环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减少经济文化之间竞争去追求静止状态的和表面的和谐,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为竞争的前提,把不同经济文化共生共赢作为合作的支点,努力在竞争中追求更高层次的和谐。
和谐文化不是平均主义。
平均主义抹杀劳动者个体文化之间质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差别,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四,和谐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观判断,离开了人去谈和谐就像抛开太阳去区分昼夜一样荒唐。
和谐企业文化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最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
二、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
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变性。
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宗旨和战略规划是相统一的,企业费者看到或感觉到。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说可以是以产品形式、服务形式、广告形式、也可以通过
公益活动来体现。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
当人们能够认可与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
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带来经济性的满足。
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
当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存在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为首位。
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下,员工会有一种忠诚意识,与企业共度难关。
企业高速发展时,员工能够保持应有谨慎,不会出现浮躁的行为。
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考虑兼并对象时不仅要仔细分析对方的产品、设备、人员与设计能力这些硬件,还要周密考虑企业文化这个软件。
两个基本重点就是战略与制度。
这两个基本点是企业文化的两个车轮,只有这两个车轮协调并不断地向前运动才能保持企业文化这驾马车不断前行。
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本点要不断给企业文化补充新的组成部分,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成长期的某种精神能否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依赖
于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是企业各种制度与由制度所产生的约束力的总和。
良好的管理制度具有适度超前性,它引导人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管理制度有没有生命力就看它能不能得到落实并取得员工的一致认可。
职工认可一种制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过长,说明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员工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推行新制度时,员工同新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出现磨擦。
为此,作为管理者要尽量寻求支持变革的动力,减少阻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管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环境。
无形的管理环境是员工基于对制度的理解所产生的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可以弥补硬性制度的不足与空缺。
这种约束力是员工基于对企业负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第一,和谐管理文化机制是实现公平与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手段。
从企业范围来说,建设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企业与社会相协调融和的文化机体,树立推行和谐管理文化,发挥管理杠杆在微观经济领域里的作用,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企业自身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和谐管理文化引导人们平和、有序、良性地公开文化个性,防止对企业整体和他人产生破坏力。
第二,和谐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
和谐管理文化准确把握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挖掘和释放人的智慧和潜能,让人在劳动中创造幸福,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奉献快乐。
和谐管理文化氛围中企业目标文化与员工需求文化互动,管理者综合运用沟通、协商、激励、引导、感化、魅力影响等手段对员工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渗透,使矛盾双方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意愿,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工作更富创意和激情,达到企业各层面人员“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企业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强化。
第三,和谐管理文化一要解决企业文化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促进员工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
维系企业文化正常运作有三条命脉,即资金文化流、物资文化流、人力流。
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力流,它可以影响甚至决定资金文化和物资文化,资金文化、物资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转化都离不开人力流。
以平等、公信、友爱、互助为主要标志的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于强化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有利于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确保资金流、物资流以及资金流与物资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永续、良性和高效。
二要解决劳动关系文化的和谐。
员工的价值观、利益与企业的价值观、利益,员工的价值观、利益与“老板”或资本的价值观、利益是对立双方的辩证统一。
以和谐为指向的现代管理文化则从企业利益、资本利益、老板利益与劳动力利益互利互赢的基点出发,通过资本与劳动的相互渗和,老板与员工的相互沟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建立起资本拥有者与劳动拥有者人格上平等、利益上均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双向动力保障机制,将企业和资本的追求与员工即劳动者的追求统一到共同的目标上,达到企业利益员工化、员工价值企业化。
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利益是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根本基础;和谐管理文化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社会和谐以企业和谐为基础和前提,企业和谐又离不开社会和谐,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作用。
努力打造和谐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和谐,是我国企业责无旁贷的神圣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于志明, 浅谈构建当前企业文化的新思路.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2] 李建中, 知识主导型企业文化模型初探.科技与管理,2007.5
[3] 肖本梅,试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