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概念研究四

自我概念研究四

自我概念研究四1引言1.1选题背景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他们的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自我概念在个体内部有着影响和谐统一的作用而且影响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

因此正确认识准确把握青少年自我概念特点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中存在横向矛盾: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结果截然相反2005年左右时结果有好有坏到2010年左右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者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本研究从中国知等期刊上搜集的关于研究自我概念的中研究结果存在纵向矛盾从2005年甚至是更早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中过程的体现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总体一致的分析。

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分析的方法能使存在差异的结果得到总体一致的分析旨在揭示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理论依据。

1.2概念界定1.2.1 自我概念本研究把自我概念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各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和对他人关系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1]。

1.2.2 分析分析在1976年由G.V. Glass正式提出思想的话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

它总结了各种有“合并统计量”的。

具体地说就是整合现有的、针对某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

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差异不大可对其进行平均;如果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就要进一步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郭伯良、张雷)[2]。

但是虽然分析的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它在心理与教育领域的运用还比较少比较局限。

就以我国的两本心理学核心期刊为例在《心理科学》和《心理学报》上自2000年共发表分析有关文章15篇其中10篇是分析具体应用类文章5篇是技术介绍类文章。

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发表的具体研究类文章依旧不多达不到分析的要求没有进行分析的必要;其二是分析本身的局限性其本身是非实验研究并未能掌握所有的中所包含的被试情况具体施测方法;其三对于其他的过于依赖会受其他研究好坏的影响;其四单单对研究结果整合会忽视个别差异。

1.2.3 横断历史研究对横断历史研究最系统阐述最早的是美国心理学教授Jean M. Twenge。

从1997年开始她就已经发表了一系列横断历史分析的成果。

比如:人们对待妇女的态度、男性与女性气质随年代的变迁。

这些年来她继续研究了焦虑、自尊、心理控制点、社会赞许性需要、自恋人格等十几项心理特征的年代效应。

以上的研究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时代变迁对个体的心理特点影响巨大。

虽然横断历史分析这个研究方法最早的使用者是Jean M. Twenge教授在她的论文里也并没有提到更早的使用者。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出版年代效应很早就已经被提出甚至比分析概念还早[3]。

1.3选题的意义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消极的自我概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低学业成就有关[4]。

回顾以往的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我们发现正确了解和掌握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理论依据。

因此本研究采用分析的方法能使存在差异的结果得到总体一致的分析。

现今所有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中存在横向和纵向两种矛盾:其一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结果截然相反。

其二在从2000年甚至是更早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中过程的体现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总体一致的分析。

因此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利用分析的方法得到总体一致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4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我国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自我概念的发展的问题即自我概念与性别、年龄、种族、个体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等的关系研究和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模式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我国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近年逐渐繁荣。

主要采用的工具是由Fitts(1965)编制后我国台湾林邦杰(1978)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共70道题目10个因子分1-5级评分。

但是由这同一个量表并用同种方法进行测量的研究报告结论却有不一致。

沙维逊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由于自我概念的维度是随着人的主要生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中小学阶段以学习为主到了大学则以学习和交往为主大学毕业后工作和家庭开始重要起来自我概念的维度也发生了变化[5] 。

占颖玉(2008)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总体上是积极的其发展水平较高;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水平性别差异显著女生高于男生[6]。

孙步宽(2011)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除了在社会自我这一因子上存在差异其他因子不存在差异[7]。

王金道(2003)研究表明城市学生在自我认同自我满意道德伦理自我社会自我以及自我总分上高于农村学生。

这与韩进之杨善堂对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结果城乡无差异的结论不一致[8]。

徐晓波(2011)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概念的总分在性别、出生地之间无显著差异[9]。

张涛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中学生在自我批评因子上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道德伦理自我这一因子上男女之间存在差异性显著;在生理自我和自我认同两个因子上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10]。

万德智的研究结论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性别差异显著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优于男大学;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城乡差异不显著;大学生自我概念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问存在显著差异[11]。

从上文研究综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结果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的总分在男女性别上城乡方面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上不存在差异有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差异显著。

另一方面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各因子分也不尽相同各因子分在性别、城乡、独生与非独生上是否有差异也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运用分析的方法使存在争议的结果得到统一的结论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为教育工作者提高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拥有完善的人格。

2研究方法2.1搜集2.1.1搜集的标准本研究在搜集时标准如下:(1)研究使用的都是由Fitts(1965)编制后我国台湾林邦杰(1978)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共70道题目10个因子分1-5级评分。

(2)被试是青少年主要为生活在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

(3)研究中对10个因子的描述统计(N、M、SD)清晰准确无疑问。

(4)发表时间为2000年到2013年期间。

排除的原则是:(1)按特殊标准来选取被试从而做出的研究。

例如患大脑发育不健全、多动症等疾病的青少年(2)研究方法存在特殊性例如在某种锻炼或者训练后这会影响因子得分。

(3)不同文章可能作者也不同但使用数据相同。

根据上述标准最后获得2000年到2013年之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有102篇符合标准其中报告总体情况的有81篇报告自我概念性别差异的有49篇报告自我概念城乡差异的有17篇15篇报告了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整个研究的被试总人数为35964人其中有12398名男生有12628名女生。

2.1.2检索本研究以“自我概念”、“田纳西”2个词为主题对中国知等期刊进行搜索。

搜索到研究绝大部分是1990年以后的共搜集到328篇包括125篇学位论文和203篇期刊文章其中使用了以台湾林邦杰(1978)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的有151篇对于纳入统计数据的研究有102篇分别报告了平均数和标准差。

2.1.3变量编码依据分析的一般的步骤并结合横断历史研究的一般特点本研究的编码赋值见表1。

因为在下文中还要探讨除了年代因素以外还可能存在的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比如被试(农村、城市)(被选取的期刊类型)等因此整理的数据库除了录入数据研究结果以外还录入了其他一些结果信息。

而对于数据结果中没有录入总分的通过对子研究的结果进行加权而得出。

2.2 研究工具本研究选用经台湾林邦杰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三版量表共70 个题目包含2个维度十个因子。

本研究运用EXCEL表格对各个报告数据的研究进行数据录入并运用Stata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的加权平均数、效果量等数据。

此外还运用一般的相关分析和差异分析。

最后制作研究所需的三线格。

3研究结果3.1描述性统计结果本研究包括102个项目都是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每一个研究样本都呈现了各自研究的基本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研究、分析就能了解自我概念总体的基本情况。

3.1.1自我概念研究内容主要是与个体心理变量的相关研究本文收集的102研究样本中自我概念与个体心理变量相关的研究有74项探索城乡独生子女与否可能是年龄的差异对自我概念研究的影响有8项关于自我概念干预与实验研究有2项关于自我概念测量工具研究有1项此外还有17项关于自我概念现状调查。

表3.1.1研究主题的统计情况研究主题研究数量百分比与个体心理变量的相关研究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自我概念的现状调查研究对自我概念的测量工具研究实验性研究总计74 72.5%8 7.8%12102 16.7%1.0%2.0%100%3.1.2 2005年过后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表3.1.2对每年关于自我概念的数量作了初步统计。

从表3.1.2可以看出研究从2005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达到最大值在2011年这可能是因为目前的研究包括了更多的硕士论文而2005年前有少量的硕士论文可见现今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数量上快速增长自我概念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表3.1.2 各年份研究数量统计表出版年份研究数量百分比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无年限总计 1 1.0%1 1.0%124661279121611104102 1.0% 2.0%4.0%6.0%6.0%11.7%6.9%8.8%11.8%15.6%10.7%9.7%3.8%100%3.1.3 我国东部地区研究自我概念占主要地位对自我概念研究的进行统计表3.1.3的结果显示被试包括中国13个省中国东部的数量较多占总数的50%而中部、西部地区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分别占16.7%和10.8%包含两类甚至更多地区的占总数的10.8%有12篇文章在研究中没有注明明确信息占总数的11.8%。

从总体上来看选择被试一般有大学的地方研究领域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因此研究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更加广泛。

表3.1.3 地区编码赋值表变量名称编码数量百分比0=无明确地区信息12 50%1=东部地区51 16.70%地区2=中部地区17 10.70%3=西部地区11 10.80%4=包含上述两类或者更多 11 11.80%3.1.4 中学生和大学生是自我概念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自我概念研究对象的类别进行初步统计表3.1.4显示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国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共占样本的90.2%其中以初中生为研究被试的有11个占总数的10.8%以高中生为研究被试的有34人占总数的33.10%以大学生为主体的47人占总数的46.10%以小学生、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小学初中和高中生为被试的都占2%而以毕业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为被试的都占1%因此自我概念的研究被试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表3.1.4 研究对象编码赋值表变量名称编码数量百分比1=小学生 2 2.00%2=初中生 11 10.80%3=高中生 34 33.10%4=大学生 47 46.10%年龄分布 5=毕业生 1 1.00%6=小学和初中生 2 2.00%7=初中和高中生 1 1.00%8=高中和大学生 2 2.00%9=小学初中和高中生 2 2.00%3.1.5 自我概念各因子平均分的总体情况为了解中国的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总体情况对自我概念的各因子的平均分做出初步统计权重表5报告的整体自我概念的各因子经过加权后的总体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