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监测的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监测的内容


Thank You!
观察瞳孔的方法
T、P、R、Bp的监测
•压(ICP)
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指颅 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以脑脊液压力 为代表。 正常的颅内压为0.80~1.76kpa (80~180mmH2O)。 颅内压增高:ICP持续大于200mmH2O。
+ +
+ + -
+ + 可有 很少
+ + + -
+ + + 迟钝
稳定 稳定 无变化 轻度变化
浅昏迷 + 中昏迷 重刺激可有
深昏迷 -
-
-
-
-
显著变化
瞳孔
瞳孔的变化可提示颅脑损伤的情况,了解受 伤脑在哪一侧并估计预后。
瞳孔观察内容
• • • • 形 状(圆形) 大 小(2-4mm) 对 称 性(两侧对称) 对光反射(灵敏)
•观察瞳孔散大、缩 小、双侧是否瞪大、 光反射障碍等。
生命体征
• 观察呼吸、血压、 心率、体温等变化。
颅内压监测
• 肢体活动等。
[Image Info] www.wizdata,co,kr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
Glasgow昏迷量表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3分,分数愈高,意识愈清晰。该量表项 目少,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但3岁以下儿童、老年人、言语不通、聋哑人、精神 病患者等因难以合作而使应用受到限制。
意识水平障碍的分级和鉴别要点
分级 对疼痛反应 可否唤醒 无意识自发动作 腱反射 对光反应 生命体征
嗜睡 昏睡
7.近红外光谱技术 优势:操作简单,无创伤。不足:不够精确。
影像学检查
(CT)
(MRI)
优势:目前公认能直接反应脑水肿和高颅压的可靠诊断方法。 不足:CT对早期脑水肿难以显示,且费时、费钱、不能床边进行连续监测。
经验之谈
• 颅内压监测是显示颅内压的客观指标,对 掌握术后颅内压变化及为有用,如不具备 颅内压监测手段,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是 尤为重要的,特别是意识的变化,如无法 判断意识时,如昏迷,麻醉未醒时,那观 察瞳孔显得十分重要。当未观察到意识瞳 孔的变化时,心率突然下降,呼吸减慢而 大,血压突然高于基础血压的20%时,常 提示有病情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监测内容
神经外科:胡毛姐
1:我这次听课的目的?
2:我需要重点掌握哪些 知识点?
本次授课教学计划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包括哪些?
重点
熟悉: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监测的内容
难点
掌握:主要监测的方法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膜膜
来隙构腔位统脑 膜 次看 , 成 是 于 的 是 脑 蛛 :从 从 半 一 颅 主 中 内 网 颅 头外 组 封 个 腔 要 枢 容 膜 骨 皮向 织 闭 被 内 部 神 物 内解的颅。分经 。 软 硬 骨依 剖 腔 骨 颅 , 系 — — —
颅内压的监测
监测颅内压对于病情判断,指导手术,确定 手术,抢救生命以及判断预后都至关重要。 注意: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引起颅内压变 化,患者头部抬高30°,保持中位。
ICP监测的方法
1.腰椎穿刺术
2.脑实质内监测
有创ICP监测 3.脑室内监测 4.硬膜外监测 目前临床最常用。
5.蛛网膜下腔监测 6.神经内镜监测
7.有创脑电阻抗阻监测
• 不足之处:操作复杂,增加创伤和颅内感染机会。
体位:侧卧位 界标:L3-L4或L4-L5之间的间隙 优势:操作简便, 不足:高颅时诱发脑疝
ICP的监测方法
1.临床表现 (客观) 2.影像学检查
3.视神经鞘直径
无创ICP监测
4.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 5.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6.无创脑电阻抗监测
— — —
主要功能是传递,储 存和加工信息,产生 各种心理活动支持与 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脊髓
脊 髓
的送 主 统 的 脊 神脑 要 延 中 髓 经与 功 伸 枢 是 信外 能 部 神 源 息周 是 分 经 自 。间 传 , 系 脑
中枢神经系统监护内容
意识
•观察患者意识障碍 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等。
瞳孔
意识
• 意识是反映了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 功能状态。 • 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 应的一种精神状况,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意识障碍的分类
GCS昏迷评定指标
• 睁眼反应
自主睁眼 呼之睁眼 疼痛引起睁眼 不睁眼 计分 语言反应 4 3 2 1 言语正常 言语不当 言语错乱 言语难辨 不能言语 计分 5 4 3 2 1 运动反应 能按吩咐动作 对刺激能定位 对刺痛能躲避 刺痛肢体过屈反应 刺痛身体过伸反应 无反应 计分 6 5 4 3 2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