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校创建自评报告

特色校创建自评报告

武汉市新洲区汪集中学创建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自评报告申报学校新洲区汪集中学主管部门新洲区教育局2014年10月目录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3)第二部分:自评过程及结果 (3)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3)二、广泛宣传,凝聚全智 (3)三、积极行动,边评边改 (4)第三部分:主要做法及成效 (4)一、内涵发展 (4)1.1建设诚实教育文化 (4)1.2深化学校内部管理 (5)1.3优化学校队伍建设 (6)1.4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7)1.5扎实开展教育教学 (8)二、特色发展 (11)2.1定位特色及其发展目标 (11)2.2加强学校特色建设 (12)2.3彰显学校特色品牌 (13)三、质量发展 (14)3.1办学绩效显著提高 (14)3.2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14)3.3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增强 (15)3.4办学效益明显增值 (16)第四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6)武汉市新洲区汪集中学创建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自评报告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汪集中学地处新洲腹地,东望举水,西眺倒河,南邻涨渡湖,武英高速、新施公路纵横交贯。

学校创建于1986年,原名“群建中学”,2001年更名为“汪集街汪集初级中学”,简称为“汪集中学”。

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占地面积26580平方米,生均 3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4396平方米,生均18.06平方米,学校服务范围24个自然村和1个社区,服务半径6公里。

2010年通过武汉市初中标准化建设验收,建有问津楼(教学楼)、科技楼、求实楼(办公楼)、志远楼(男生宿舍楼)、碧桂苑(女生宿舍楼)、思齐轩(教师宿舍楼)、食堂,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实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体育场、绿化带、文化长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67人。

教职工121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

本科学历92人,专科学历14人,学历合格率100%。

高级教师18人,中级教师64人,市、区级学带、优青6人。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理念规划学校发展,以理念打造办学特色,以理念凝聚校园文化,以理念建设教师队伍,以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以理念引领校风学风教风。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上升,中考成绩连续几年居全区农村学校前列。

学校先后获得新洲区“七率”先进学校、“全国平安和谐校园”、武汉市“教师队伍建设年先进学校、绿色学校、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三星级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武汉市评为“人民满意中小学”。

第二部分:自评过程及结果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为成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评工作方案,严格按照评估标准开展自评。

二、广泛宣传,凝聚全智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既是我校又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学校展示发展实力、提升社会满意度的过程。

为了加强创建工作,学校一是多次召开校委会、教师会,专题研究自评工作,让学校全体师生明确创建工作对提升学校、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的重大意义。

二是召开家长代表会,宣讲创特的意义,征求他们的意见,为我校的评估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积极行动,边评边改1、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并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如何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下积极地展开各项工作。

2、根据《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督导评估方案》的要求,对照3个A级指标、12个B级指标、33个C级指标,找出实际工作中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了评估要求,对照《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督导评估标准》,我校自评达到了评估标准要求。

第三部分:主要做法和成效一、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一)打造诚实教育文化,奠定学校发展思想基础1、凸显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礼记》的《中庸》篇关于“诚”进行了这样的阐述:“诚”为天道,向“诚”学习为人道;人道就是使“诚”得到实现,并成为人的行为准则,是人道德品质的一种表征,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汪集中学历经30年来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诚实”文化底蕴。

校委会一班人通过细致分析,反复论证,把诚实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头来抓,联系我校一脉相承的办学思想,确立了“诚以立人,实以立业”的办学理念和以“诚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2、制定学校发展目标,提升学校办学境界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汪集中学在“诚以立人,实以立业”理念的指引下,努力让诚信做人和踏实做事意识深入师生的心中,使广大师生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确立了以“塑造爱心教师培养快乐学生”为师生发展目标,以创建“诚实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厚德、明志、守诚、求实”为校训,形成了“务实严谨协作奉献”的校风,让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忠诚敬业、善教踏实”的教风,从而引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质疑善思、诚信博学”的优良学风。

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在标准化建设和后标准化发展中,按照“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目的要求,对校园建筑设施、植物及人文景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大到主体建筑,小到角角落落、一草一木,做到全面规划设计、精心斟酌取舍,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学校内部环境焕然一新,教室窗明几净,食堂清洁卫生,寝室整齐划一,同时,开辟宣传窗、黑板报、图书室等思想文化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书画作品,设置教育格言和警示句;开辟图书角、文化长廊、小品雕塑等育人阵地。

矗立在校门显要处的景观石,“学无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牛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醒目字样,无不给师生巨大的精神动力。

(二)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提供学校发展制度保障1、合理设置机构,民主科学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范明禄为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按教育教学、行政后勤和党务群团三条主线设置部门,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团支部、学生会,各处室分工协作,管理有序,工作高效。

全面整理、修改并完善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诚实教育评价制度,对诚实教育在班级、学科、教学、主题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同时落实奖励机制。

2、完善制度建设,追求管理高效(1)把制度文化建设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培养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学校大刀阔斧,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定岗定员为主要形式的任贤任能,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系统,修订完善学校德育、教学、科研、后勤、卫生、安全等系列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继续教育,激发教师比业务、比奉献、比成绩的工作热情,优化了教师队伍,增强了师资实力。

(2)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我校始终认真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教学流程管理制度》,《班主任考核方案》、《体卫艺工作制度》、《教学常规工作制度》,《校本研修制度》,《教师培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全面落实减负爱生活动,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

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教学月查制度,坚持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制度,坚持学生满意率问卷调查制度。

各项教学流程管理过程的落实,切实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扎实高效地运行。

(三)优化学校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1、思想先行,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行政领导班子的智慧。

同时加强勤政廉洁建设,以身作则,争做表率,注重人格的力量,建设了一支团结、民主、积极、进取的领导班子。

二是按照德、能、勤、绩的要求,坚持想做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原则,提拔任用干部,落实公示制、任期制、考核制、责任制等相关制度。

提高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战斗力强的领导团队。

2、德能并重,造就优秀教师队伍一是把师德建设作为切入口,作为弘扬高尚师德的首要任务。

开展“师德高、师身正、师心慈、师爱严、师业精”为主题的师风建设活动,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校内外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观看师德教育片,听取《师德报告会》,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年终考核时,加强师德考核,采取自评、他评、问卷调查的形式,坚持学生评议、量化评分、领导小组综合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注重师能锤炼。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进修活动,仅去年一年,就有50人次外出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

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教师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100%。

2011年,我校被评为区“继续教育先进学校”。

学校有市级优秀教师5人,区级优秀教师11人,一大批教师被市、区教育局授予“优秀班主任、百优班主任、优秀教师、魅力教师、爱心教育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规范学校装备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条件1、加大投入,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2009年,新洲区教育局投入60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大规模整体改造和重建:新建了1栋教学大楼,4栋师生宿舍楼,改造了1栋教师办公楼。

建设了微机室1间、电子备课室1间,配备电脑60台,最大限度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装修改造了学校食堂,建设了放心超市1间,让全校师生无饮食后顾之忧。

修建了标准硅胶篮球场、塑胶跑道,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为师生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

今年,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区教育局和学校再次投入10余万元,用于添置补充微机室电脑和图书室藏书,确保生均占有率达到国家标准。

2、规范管理,确保装备效益最大化为了确保各功能室仪器设备管理有序,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了完整的功能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安排专人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微机室、图书室等功能室的使用和维护,定期召开功能室管理人员会议,根据功能室特点开展培训、检查活动。

学校图书馆共有36000余册,生均45.17册,并保证师生能全天候借阅和每周三天在阅览室阅读,特别是对理化生实验室的管理,学校均按照科学、规范、合理的原则,对教学仪器、器材分科分类、定室定柜存放,仪器器材定期保养和维护,避免不必要的器材损耗,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95%以上。

为充分发挥实验器材效益的最大化,学校还要求相关教师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并按教学进度严格落实,按课标开齐开足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其中,理化演示实验开出率要求达到100%,学生分组开出率达到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