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1)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1)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
及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二、填空
1、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三种不同的主张。

2、社会发展从古至今经历里五种生产关系,因而也就有五种不同的教育,它们分别是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除此而外,还可以用生产力标准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发展阶段。

3、教育的功能有社会发展功能和人的发展功能两个大方面,前者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后者主要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其中,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以“三个面向”为重点,抓住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思想、实践能力和崇高理想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5、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启蒙作用;小学教育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它是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6、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一是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三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三、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⑴)
⑴生产劳动⑵模仿⑶语言⑷动物本能
2、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的观点,是(⑵)的基本主张。

⑴心理起源说⑵劳动起源说⑶生物起源说
3、(⑶)已经出现学校和教师
⑴封建社会⑵资本主义社会⑶奴隶社会
4、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以(⑵)为标准的。

⑴生产关系⑵生产力
5、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指的是(⑴)
⑴生产性⑵科学性⑶全民性
6、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于(⑶)颁布的。

⑴1986年⑵1999年⑶2006年
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指的是(⑵)
⑴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⑵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四、判断
1、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孟禄。

(×)
2、奴隶社会已经出现了学校和教师。

(√)
3、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
4、现代教育是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水平下的教育。

(√)
5、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指的是广义的教育,是就学校教育而言的。

(×)
6、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属于普通基础教育。

(√)
7、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它是强制的和免费的。

(√)
8、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由于它是依据国家法律而
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
五、问答
1、历史上有哪几种教育起源观?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上有三种教育起源观。

⑴生物起源观。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认为教育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即已存在,教育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此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⑵心理起源说。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

曾然,模仿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不单是模仿,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⑶劳动起源说。

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人类社会特有,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等。

2、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亦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也就是说,教育能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即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3、试阐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是资本主义革命时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之后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
⑴生产性。

主要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使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相结合,以促进生产与科技双向发展。

②从个体发展来说,使劳动者把学习现代科技理论与从事现代化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来说,就是使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使生产加速发展,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⑵民主性。

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及平等性上。

①教育走向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享受和利用。

②教育逐渐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

③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教育管理。

⑶科学性。

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①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②拥有现代科技手段,教育信息网络化。

③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互相结合。

⑷创新性。

①为了使教育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代教育改革特别探索新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在世界各国掀起高潮。

②教育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教育不断逼近理想目标。

③对现代人的素质结构设计,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5)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6)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4、略述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小学教育属于普通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

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

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

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

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

因此,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重要的启蒙作用。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梅森在《自然科学史》中提到一份古埃及手稿草纸书,其中写道:“要用心学习书写,这会使你摆脱一切艰苦劳动,成为一位有名望的官员。


(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在官府)。

(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中国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而在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以“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六、实例分析
一小学生到了五年级,学习成绩仍很差,望子成龙的家长得知升学无望后,便动员孩子退学做生意,孩子十分乐意。

孩子的老师得知此事后,心想:孩子极其家长都不愿学了,何必留他呢?留下反倒影响升学率。

于是,同意孩子退学,请问他们的做法对吗?
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带有法律规定性和强制性,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无权自愿放弃;家长、老师有责任帮助其接受义务教育,而不能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尤其是教师,怕孩子影响升学率而同意其退学,更是错误的。

因为小学是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强制性,故应从“应试教育”向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转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