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研究发展历程
1904年,德国印欧语学家布鲁格曼(Brugman K.)首先把指 示语的范围扩展到了人称代词"我","你"和副词"这 里","那里",这是指示语认识史上的重大进步——— "语言交际主体"的概念被引入了指示语研究,为考察指示 语找到了一个最根本的基点. 代词属于指示语范畴,语法学家们对代词进行的分析研究 对认识指示语的本质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诺林(Noreen A.)把代词视为一种意义变量,认为指示语的 意义是变化的,不固定的,把某些称谓词也划入了指示语, 把语篇外指示语与语篇内指示语区分开了.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Jespersen O.) 把"意义随语境变 化而变化"的词称作语言代码(shifters),认为随着使用主体, 情形和语境的改变,语言代码的具体语义内容也就发生改 变.
20世纪70—90年代:莱昂斯(Lyons J)等
莱昂斯在1977年出版的《语义学中以整章(第二章)篇幅对指示语具体 问题,如人称指示语,指示代词与定冠词,指示语与照应,时间指示语, 空间指示语等等,作了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研究. 他认为,指示(deixis)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时态和其他一些语法及 词汇手段的功能,这些语法及词汇的手段将话语与言语行为的时空坐标 联系在一起. 莱昂斯(1977)将指示定义为:指示语所表示的话语中,涉及的人,物, (1977) : , 事件,过程,行为的指代与定位,需借助言语行为及其参与者(说话者, 听话者)造成的时空语境而明确.grammatical and lexical features which relate utterances to the spatiotemporal co-ordinates of the act of utterance ( J. Lyons: Semantics). The linguistic means used in this function are known as deictics, indexicals( or indexical / deictic expressions). 莱昂斯指出,典型的语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是说,说话人给自己安排 了ego (自我)的角色,叙述每一事物都以他自己的视角为出发点.他处 在语境时空坐标的零点位置.
指示语研究发展历程 指示语研究主题
指示语研究发展历程
"指示语"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δετξι,意为"指". 古希腊语法学家(主要指斯多葛学派)用它表示指 示代词,认为指示代词与称谓词相比,其特点在于它 不赋予对象任何特性,而仅仅是指出该对象. 从词语与它指称的语言外对象的关系的不同性质 出发,可将词语区分为称谓性的和指示性的两大 类别. 据学者考证,语言发展历史中称谓词和指示词的 分野旱于其他词类,甚至比历史久远的名词与动 词的区分还要早.由此可见,指示语在从一个逻辑学家的角度对由于 不精致而导致逻辑学家们忽略的指示语进行了研 究.卡普兰的独到之处是把指示语的意义区分为 "内容"和"特性"两个方面. 在他看来,指示语的语义结构之所以使人感到困惑 难解,就是因为人们混淆了这两种意义的概念.卡 普兰所说的内容又被称作"内涵".卡普兰把一 个表达式中决定着内容如何取决于语境的成分称 作这个表达式的特性.特性又被自然而然地称作 "意义". 卡普兰把内容表达为从可能世界(即环境)到外延 的函数,把特性表述为从语境到内容的函数,在一阶 谓词逻辑的基础上发展了他的索引词逻辑,解决了 确定索引词在语境中的真值与指称的问题.
列文森(Levinson S. C) 1983《语用学》:"语言结构本 身反映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最明显的就是指示现 象……从本质上讲,指示现象牵涉到如何用语言编码或语 法手段表示出语境或言语行为的特征,因此它也涉及如何 依靠语境分析来理解说的话,如指示代词"这"(This)在不 同的使用场合不同的对象,它是一个变项,所指对象由语例 如手势)确定. 列文森说,指示现象的传统分类是人称指示,地点指示, 时间指示;现在增加了两类:话语指示和社交指示.一般来 说指示系统以自我为中心.
总体说来,西方的指示语研究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 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心理语言学家比勒 (Bühler K.)为 指示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激发了人们对指示语的关注和 深入研究. (2) 20世纪50—60年代:巴尔希勒尔(Bar-Hillel) 的影响,指 示语几乎被认作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到60年代,在本 维尼斯特(Benveniste E.)和雅各布森(ЯкобсонР.)的影响下, 指示因素研究成为理论语言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3) 20世纪70—90年代:莱昂斯(Lyons J),菲尔墨(Fillmore Ch.),卡普兰(Kaplan D.),列文森(Levinson S. C)等人的 研究,尤其是他们对指示语各具体类型的功能描写以及索 引词逻辑的出现,使指示语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
指示语研究主题
指示语的历史研究 指示语的意义和指称特点 指示语的界定和分类 指示语的功能 指示语映射和先用 指示语在不同文本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语言指示语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略)
�
According to Bühler (1982), concrete deixis that has been transposed to the realm of imaginary referents. His term for this process was deixis at phantasma. As in all cases of pointing, abstract deixis entails a coordinate center, or origo, and an indicated line connecting this center to a locus (the G-hand is an iconic sign of this line). A `target' then is created at this locus that may be used for later anaphoric references. The creative use of pointing in abstract deixis fleshes out the deictic paradigm with new meanings for the target and origo cross-hairs. Another component of pointing is the deictic field or ground over which the pointing act is understood to extend. In the concrete case, the deictic field is spatial and ranges from the immediate perceptual present to vast regions such as the entire Yucatan peninsula that Haviland (in press) describes in acts of pointing to distant locales. In the abstract case, the ground takes on non-spatial meanings. The components of deixis are all part of the referential creation of abstract pointing, and can be analyzed as parameters set by the speaker for the context.
20世纪30年代:比勒 (Bühler K.)
1934年,比勒出版指示语研究的经典之作《指示场与指示 语》,提出了指示语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理论. 比勒认为,所谓指示场就是言语行为中的"我"—"这 里"—"现在"主体定位系统. 指示场(或指示坐标)以说话人"我"说话时刻"现在"及 说话地点"这里"为中心(或原点),指示语的意义便是在这 样一个指示场中获得填充的. 比勒把人称指示,空间指示,时间指示看作指示语的三个 基本范畴,认为人称,时空是构成言语行为的三个基本参 数.
在语言学研究中,对指示语的关注也由来已久. 古希腊语法学家己将词区分为称谓事物的和指示 事物的.后者当时主要指指示代词,以后许多语 言学家和哲学家都注意到语言中词语的两种纂本 类型:称名词和指示词. 称名词通过词义中反映的事物特性这种固定语义 称谓事物,而指示词则需通过言语行为中的因素, 凭借语境中的参照才能称谓事物.
20世纪50—60年代:巴尔希勒尔(BarHillel)
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Bar-Hillel)1954年提出指引 词语(indexical expressions)是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 . 法国学者本维尼斯特(Benveniste E.) (1974)从主观性 角度,把指示语归于语言的"主观性"现象,称之为"语 言中的主观性词语",而"指示词"这一术语则只表示指 示词.本维尼斯特认为,人称代词是表示语言主观性的首 要支点,其他代词都要受人称代词的制约.指示性代词, 副词,形容词亦是如此.它们必需围绕"主体"这个定位 参照来组织时空关系. 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指示语进行了分析,他以典型 的语言代码人称代词я(我)为例,分析了指示语的两面性: (1) 指示语是象征符号因为它的意义是固定在发音上的,因此 指示语有一般的,固定的意义; (2)指示语同时又是指示符 号不在现实的话语中便不能表明自己的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