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四、永恒的愿望主题一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课题1.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鸽的由来,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

2.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

3.学会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出示鸽子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喜欢鸽子吗?为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上方的文字。

教师提问学生:“人们在什么样的庆典上放飞鸽子,为什么要放飞鸽子?放飞鸽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愿?今天我们就学习本单元的第一主题——白鸽引出的话题。

”2、阅读与讨论。

学生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教师适时引导。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听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介绍,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

出示国际和平年的徽标,并提问:“这个徽标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象征这什么?”3.问题与探究:为什么要用鸽子何橄榄枝代表和平呢?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毕加索,并提问:“你知道他时谁吗?能介绍一下吗?”教师了适当补充。

教师提问:“我想让大家猜一猜,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的绘画作品。

教师引导:“那么。

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平鸽的由来》一文。

”4.阅读与思考。

就教科书和师生搜集的资料,讨论人们通过和平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补充有关橄榄枝的知识。

5、阅读与思考。

教师提问:“为什么1914——1918年的战争会成为世界大战?”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简单讲解,并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右下方的文字,理解其含义。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

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3.了解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萌发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上方的课文,请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2.阅读与讨论一。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页“安妮的日记”,并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安妮的遭遇是个别的吗?安妮听说的集体毒死和枪毙犹太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安妮在日记中对德国法西斯表达了怎样的想法?3.阅读与讨论二。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页“永生的卓娅”的故事,了解卓娅的英勇事迹。

4.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感想。

课题3.不忘过去,放飞和平的心愿教学目标:1.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平鸽所代表的人类的美好愿望。

2.巩固和提高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启发:“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有了许多了解,也一定产生了许多感受和想法。

”请自愿的学生发言。

2.讨论与总结。

教师说明,并对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让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8页右上方的文字,以及乐乐的话,要求学生按照乐乐的建议,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记。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加以整理,供学生参与。

教师应允许学生在保证主要事件准确的前提下有所侧重。

3.小组创作。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页小文的话,然后请学生朗读第9页“我渴望和平鸽在世界各地飞翔”,并请他们也将自己对和平的愿望写出来。

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各自的任务。

4.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全班朗读自已的和平愿望,教师加以点评。

5.教师总结。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页下方教师的话,布置家庭作业。

主题二迈向和平的世界主题1.携起手来,为了和平与安全教学目标:1.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及联合国的组织结构。

2.知道安理会的职责。

3.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始创国和常任领事国之一。

4.知道在维和部队中我国战士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一战和二战的内容。

战争是不堪回首的,它带给人类和历史的创痛是巨大的,爱好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追求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主题。

经过人们的长期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以和平、合作、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教师板书课题)2.阅读与讨论。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10页上方的课文,然后让学生阅读下面阅读标识框中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并且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说明。

3.探究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然后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中国参加过维和部队吗?参与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1.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相聚在五环旗下教学目标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

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出示五环旗,并提问学生:“谁知道五环代表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相聚在五环旗下》。

”2.阅读与讨论。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15页的内容,并根据教科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

要点:你知道奥林匹克圣火代表什么吗?在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什么要将橄榄枝花环送给各国运动员?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都体现了一种什么追求?你能发现奥运会的变化吗?为什么说奥运会是国际大家庭的盛会?3.思考与制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为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作一份小报。

4.展示与交流。

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的小报。

5.教师总结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肯定学生的设计,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3.闪光的红十字教学目标1.知道红十字会的宗旨和工作内容。

2.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在追求和平的事业中,还有一个以维护人类和平、减少各种战争和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为最高宗旨的组织,你知道它是什么组织吗?”2.阅读与交流。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6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3.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南丁格尔的事迹,引导学生以自由形式讨论。

要点:南丁格尔的选择表明了什么?他将伤病员的死亡率由50%下降到2.2%,靠的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将她尊崇为民族英雄?人们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永久地纪念她,这说明了什么?南丁格尔的事迹中体现了什么精神?告诉学生,中国也有南丁格尔奖,人们想那些在护士行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护士们颁发南丁格尔奖,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激。

就在前几年,中国大地上十分流行“白衣天使”这一称呼,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讨论。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4.给儿童一个家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生活在饥饿与贫困之中。

2.知道儿童基金会是一个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儿童保健、福利和教育的组织。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除了战争和疾病,还有什么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你们是否听说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让学生自由发言。

2.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的文字及照片。

教师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资料所展示的事实。

3.全班讨论。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基金会这一国际组织。

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初成立时的宗旨是什么?会徽的图形是什么?会徽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现在主要进行什么活动?曾经做过哪些事?资金从何而来?4.思考与作业。

教师朗读教科书第21页右下放豆博士的话,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

5.教师总结。

请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感想,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5.让世界充满爱教学目标1.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价值。

2.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怀。

3.养成为他人着想和付出的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教科书中呈现的是两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因为它们都非常真实,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感情。

2.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0页的文章。

先请几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要点:感受和体会人们在援助行动中普遍的、没有国界的同情心和爱心:不分年龄、不分贫富、不分性别、不分健康与残疾。

3.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阅读“瑞恩的井”一文。

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

要点:对瑞恩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是什么力量驱使瑞恩做遮掩的事?瑞恩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付出了什么?4.教师总结。

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导入课教学目标1、感知地球是浩瀚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知道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概况。

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通过我国宇航员乘坐“神舟”5号和6号飞船遨游太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识图,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2、演示与讲解。

教师演示地球仪,但本节课并不详细地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以及地球的自转、公转,只是简单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提示:“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大体上就是这样的形状,而且地球是不停转动的。

”3、阅读与讨论。

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然后自由讨论。

4、探究与讲解。

“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在地球上观察,广阔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浩瀚的海洋也是蔚蓝色的。

那么,是天空把海水映蓝的呢,还是海水把天空映蓝的呢?”学生自由发言,5、讲述与演示。

教师和学生出事报刊上有关杨利伟遨游太空的资料。

6观察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24~25页的图画,请学生发表意见:自己从这张图上读到了什么信息,知道了什么内容?7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人类所生活的地球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还知道了地球上有陆地个海洋,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都被海洋覆盖着:知道地球是我们已知的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而且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所以地球总是那么生机勃勃。

”主题一共同的家园课题1﹒认识我们的星球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了解并初步认识世界政区图和两半球图,知道世界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的概况。

3、进一步培养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2、制作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给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找家”的活动。

可以按照动物、植物、人物山脉、河流等将学生分组。

学生完成后,全班一起检查贴得是否正确,教师指出错误并且纠正。

3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5页的课文,讨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启发学生联系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以前学习过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知识进行分析。

4观察与演示。

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插图和豆博士的叙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一个地球仪。

驾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寻找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