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年平均气温最高: 海南岛:地处热带,靠近赤道,没有四季,只有雨
季和旱季,平均26.4 年平均气温最低:、 青藏高原的五道梁:海拔最高,零下5.8 最高气温: 吐鲁番:48.9, 高低气温: 黑龙江漠河:零下58.7
• 思考: • 为什么最高气温不在年平均最高气温的
地方? • 为什么最低气温不在年平均最低气温的
中秋博饼文化
端午找龙舟,吃粽子
种水稻,花生
美丽的风景
特区
地形,丘陵,海洋
亚热带,无酷暑,无严寒 气温
最高气温,最低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
统计图 口
民族
外来人
第二单元 家乡的故事
单元内容
教学内容以家乡人的生活为中心,从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 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 步,从而产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明天做出贡 献的积极态度。
地方?
6、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
课题3.请到我的家乡来
• 教学目标: •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 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
感.
1、阅读卓玛的来信。
2、让我们把学习成果汇集起来,制作一份家乡的手册。
(1)把家乡的景色画下来。
(2)把家乡人的民俗文化记下来。
民歌:《月娘月光光》
• 自己的家乡的海拔高度大概有多少?是什么地形? 2、阅读地图P14-15,了解祖国地形图的特点。
祖国各地家乡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不一样!
3、生活在不同家乡的人,有着不同的生产和 生活,和你的家乡比较。
4、我国不同地方的年平均降雨量。(阅读P17页中的图) 5、我国不同地方的气温差异。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
单元内容
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 整体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认 识和了解,并由此拓展到对不同家乡的认识和了 解。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提升到 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
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课题1:用眼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 乡的情感;
北师大版《 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上册 教材培训
• 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 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用模具来塑造 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 成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 么教育无疑助长了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 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种赚钱的方法, 那么教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课题2.走进不同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图. 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
习惯之间的关系.
1、小组读地形图,并讨论交流:
• 认识海拔高度,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分布,它们都 有哪些地形?
主题一 展览室里故事多
课题1.家乡人的生活变化
教学目标 1.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感受家乡人民生活巨大变化.
活动1(课前指导): 1.学生自由结合成探究小组,选择衣、食、住、行、
用等几方面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生活的变化 情况。 2.教师帮助设计调查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访问、 调查。
南——————————————————— 北——————————————————— 东北——————————————————— 西北——————————————————— 我们的结论: ————————————
4、交流、讨论自己的家乡。
课题2.用手描绘家乡
• 活动建议: • 巩固四个副方向 • 以小组为单位,各人画家乡不同的方向的景物。 • 交流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家乡。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 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四年级属于哪一层次的“生活领域”
• 儿童社会生活
学生自我
学生生活范畴
家庭


社区、家乡


祖国
世界
一、关于教科书的结构和内容组织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
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整体和地理位置入手, 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并由此拓展到以不同家乡的认 识和了解。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
课题1.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活动要点
1、读文:辛蓉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地形地貌:天府之国,倒三角形,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 地
名胜古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峨眉山风光、九寨沟 巴蜀风俗:吃辣椒,泡茶楼,听川剧…… 2、准备:你怎么介绍自己的家乡? 3、活动交流。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
以家乡人的生活为中心,从家乡人的生活变化切入,帮助 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
以家乡的文化、民俗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 认识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了解家乡人的智慧、家乡与进步的变 革和家乡人对祖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 活动2:课前访谈: • 活动3:课堂汇报 • “衣食”调查组。 • “住”调查组 • “用”调查组 • “行”调查组 • “城市面貌”调查组 • 教师汇报。
课题2.学校的变化真大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的过去,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 2.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 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
2.了解四个正方向和四个副方向.
活动要点:
1、读图: 老师、虎子、妞妞和同学位都在什
么? 2、认识四个“副方向”。
请同学们将自己面前的课桌当做 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四个 正方向。
3、选择家乡的高处观察家乡
观察记录: 时间: 地点: 观察者: 观察结果:
东——————————————————— 西———————————————————
4.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活动建议1:
1、爷爷的学校
2、奶奶的学校
(奶奶没有学校,带弟妹,为什么?)
3、爸爸、妈妈的学校
4、我的学校:
(制作年表P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