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8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8页)

探究与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观点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
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观点二: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面两种观点的认识。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 9)必 修一(共 18张PP T)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2、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民族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大庆精神
三老四严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确立了“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在艰难探索中前进
2、严重曲折期:十年文革 3、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 积极影响: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 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赎回主义提 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消极影响:严重曲折,经济倒退。

5.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 贸易”路 线和内 容,能 概括出 殖民扩 张的大 致手段 。
6.说出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 要事迹 ,简要 了解拉 美其他 国家和 地区的 独立运 动。
7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是学习和模仿 中国文 明的史 实,懂 得善于 学习和 模仿他 人是提 高自身 素质的 一种重 要途径 。
会场上的毛泽东和刘少奇
北京电子管厂
东方红一号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 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 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人们的 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了世界上有重要影 响的大国。
说明该时期(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

4、“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 探索,但中共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真正的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独立思考很重要。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 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在艰难探索中前进
1、中共八大 (1)最重要的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 中共八大会场 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3)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 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 9)必 修一(共 18张PP T)

1.书面语是由口语加工而成的,大多 采用书 面形式 表达, 由于言 者与听 者、作 者与读 者不是 直接接 触,所 以在修 辞上要 求有严 密性、 系统性 和规范 性。
参考答案: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建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权, 具备了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 (2)虽然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存在较大差距,可以在社会主义 革命结束后继续发展;如等到资本主义发展充分后,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方式取得政权,所造 成的国家动荡、损害会更大。 (3)应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 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挥社会主义, 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 9)必 修一(共 18张PP T)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 9)必 修一(共 18张PP T)
随堂练习
3、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3.2%。这

2.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发挥的 讲演词 ,口语 色彩极 浓,从 而更好 地表达 了自己 的感情 。

3.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 认识到 历次危 机爆发 的形式 虽有所 不同, 但就其 根源来 讲,都 是源于 资本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 讲述, 使学生 认识到 罗斯福 新政在 维护资 本主义 制度的 前提下 进行调 整改革 ,克服 了危机 ,但不 能根本 消除危 机。引 导学生 辩证地 看待资 本主义 国家的 改革和 内部调 整。

8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 他不畏 困难的 坚强意 志和为 阿拉伯 民族统 一与幸 福而奋 斗的远 大抱负 。

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 系当今 考试的 实际培 养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 唐朝人 衣食住 行的时 尚和博 大宏放 的精神 面貌的 了解, 感知科 举制度 的创新 对社会 进步的 促进作 用;想 象唐朝 人的生 活,培 养学生 丰富的 想象力 。
随堂练习
1、过渡时期是指()
✔A 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从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的完成
B 从新中国成立到国民经济的恢复 D 从新中国成立到人民政权的巩固
2、三大改造的实质() 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C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B 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供销社
✔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农业合作化运动
手工业合作化改造
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改造
3、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主义 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 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5、重大意义: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展之间的矛盾。 (✘)
3、中共八大提出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 9)必 修一(共 18张PP T)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 9)必 修一(共 18张PP T)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49——1956),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过渡时期。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单概
括为“一化三改”。
相关链接
“一化”强调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是要改 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