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
夏朝初建,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 即祖先的意思,还带有浓厚的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 “王”
“王字之本文,斧也”,王同军事密切相关
❖ 王权的经济基础
以财产私有出现为特点的父权制
❖ “王”与神
中国没有那种无所不包的神权系统,所以“王”很快被 推到与神并列的位置,甚至本身就是神
❖ 高度发展的王权,是在国家进入成熟阶段出现的
❖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个皇帝?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1)
❖ 名是名号、名义。位是地位、位置,实际上 是将名加以物化的具体措置
❖ (一)皇帝的名号
“皇帝”,被认为是最崇高的名号
尊号是高踞于皇位的统治者希望取得更尊贵的推 崇,由群臣上书奉上,对在位皇帝有评价的意义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2)
❖ (二)皇帝的名位
称谓方面的专用词语 衣食住行方面的专用名称和格式 政令运作上的专用凭据 在皇权专制的情况下,名位制度得到不断扩大
❖以皇帝有血缘和婚姻关系的人都有了专用称呼 ❖年号逐渐与当时的政治情况相联系 ❖庙号、谥号、陵寝号等制度的发展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1.3 对王权的制约
❖ 王权所受到的制约有:
受到原有和相继发展起来的地方势力的制约 受到贵族元老的制约
受到天地、鬼神、祖先等宗教信仰的限制 王权逐渐在摆脱各种束缚中加强,向君主专制迈进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 霸主和集权制度
❖ 2.2.1 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3)
❖ 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渗透了天命观念,以天人合一来证明皇帝是唯一 至尊,并且有意营造皇权专制神秘化
全面贯注了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为中心的礼法 思想,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作为重点内容,是 皇帝制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பைடு நூலகம்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 2.6.2 《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 九条》
❖ 2.6.3 责任内阁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6.1 谘议局和资政院
❖ 中央的资政院和各省的谘议局
❖ 谘议局的权限
❖ 资政院——“议会之先声”
❖ 对这两个代议机构的评价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6.2 《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 条十九条》
❖ 皇权的运用、滥用
❖ 皇帝制度的特点
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用神的威灵,突出皇 帝至高无上的至尊地位
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 “绝对”的权力
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官僚机构都是 执行皇帝意旨的机构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 王位、皇位继承和宗室制度
❖ 2.4.1 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1)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皇权的行使方式
审阅和批答奏章、“朝议”、“常朝”等
皇帝的意图,有一定的承传机构下达发布,交各 职能部门执行,另设层层监控的监察网络
使用“君临之术”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2)
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 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内援外助”是保证皇位继承的重要条件,也是择立继 承人的主要标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2)
❖ 防范措施:
重视对太子的教育和培养,为太子选定师、傅, 设立东宫宫属,并给予一定从政实践的机会
历代的不同做法,均由宗正官管理
❖ 宗室制度与皇权专制
封国建藩利于国?不利于国?双刃剑?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5 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擅权
❖ 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
❖ 2.5.2 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1)
❖ 后妃制度
❖ 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1 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 各诸侯国实力已远超西周,标榜“尊王”,实际取 代王权的霸主已相继出现
❖ 霸主的权力体现形式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地位极不稳定,随经济、军事势力的兴衰而更迭
以道德的力量来维持与盟国的关系 强加给弱小国家,不断集中权力
托孤、建藩,以期匡正和藩卫新主
消除妨碍皇位继承的政治势力,以期继承者能在 安定的环境下实行统治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3 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
❖ “封诸侯,建藩卫”的“封建制度”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后,为抑制兄弟之间的争端所 确立的制度
❖ 秦汉的不同做法(秦废,汉立) ❖ 宗室分封与管理
❖ 责任内阁是君主立宪的关键所在,与中国传统上辅 佐皇帝工作的内阁有明显区别,与皇权专制也是格 格不入
❖ 清政府的“责任内阁”形式上近似于日本的内阁制, 但没有君主立宪国家内阁制的精神和原则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1.王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王权受到哪些制约? 2.王权的体现形式与霸主的权力体现形式有什么区别? 3.试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 4.简述“君临之术”的理论及其基础。 5.中央集权制度构成的三要件是什么? 6.简述皇帝名位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7.简述皇权的行使方法。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2.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 形式(2)
❖ 君权的体现形式及其特点
“官分文武,王之二木”,君主通过设官分职以 控制官僚机构
制定符节玺印制度,以便于控制军队和官僚 完善考核赏罚制度以约束和控制官僚和军队 在统治手段上形成一整套“君临之术”理论 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颁布,内容基本抄自1898年日本帝国宪 法
对这部大纲的性质和意义,学界仍存有许多争议 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皇权被宪法所取代,皇权的合法性基础完全丧失, 否定了君主专制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6.3 责任内阁
❖ 清末责任内阁的设置
号 尊号 宦官 宫省 外戚政治 嫡子继承制 资 政院 《钦定宪法大纲》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二章 推荐阅读书目
1.金景芳. 中国奴隶社会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胡厚宜,胡振宇. 殷商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3.杨宽. 西周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4.朱凤翰.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5.【美】费正清. 费正清论中国. 台北:台湾正中书局,1994 6.王亚南.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宫内后妃的等级区别无非是朝廷君臣的等级区别 的折射
❖ 女官制度
后宫妃嫔各有一定的职事分工,以保证“内治” 原则的实现
❖ 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5.1 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2)
❖ 后妃专权和外戚干政的特点
宫闱争宠献媚不但助长统治者的生活腐化,而且 加剧政治上的腐败,同时还极大地扭曲人的本性
力的关键
❖ 宦官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宦官是在宫禁内苑中服侍帝王及后妃生活男人的总称 从部分使用阉人到悉用阉人的发展过程,也是宦官组织
发展的过程 中国历史上宦官为祸最烈的三代:东汉、唐、明 宦官政治的三起三落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6 君主专制政体转向君主立宪政体的失败试 验
❖ 2.6.1 谘议局和资政院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8.试论皇帝制度的特点。 9.皇位继承人的选用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10.为什么说权臣、母后、宦官、外戚专权是皇权的态
形式?
11.简述宗室制度与皇帝制度的关系。 12.简述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的特点。 13.简述清末的皇族内阁形成的原因。 14.名词解释:会盟 巡狩 朝聘 皇权 年号 庙号 谥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 皇帝制度
❖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
❖ 2.3.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 从理论上讲,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 享有号令臣民,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 权力
❖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
❖ 2.4.3 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1 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 汤制定了兄终弟及再传兄子的制度,其本身 存在严重的缺憾和危机,后来发展为嫡子继 承制
❖ 周代在“文王世子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嫡长 继承制度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1)
❖ 围绕着皇位继承的血腥争斗
❖ 选定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和条件
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传统原则 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来择立皇位继承人
根据本王朝的政治需要,从王朝本身的存在和发展考虑, 择立堪任政事和胜任统治的继承人(雍正改革制定的密 建皇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