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思考【摘要】教育是钱学森最后的心结。

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

”2009年8月6日,与温总理的最后一次见面中,他依然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

”言之谆谆,意之殷殷。

“当你走近病榻上的钱学森,你能感受到的是:他虽垂垂老矣,却思维敏捷;他学识渊博,又历尽沧桑;他言简意赅,一张口就讲出人生大道理,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时刻关注着国家和世界大事,却又超凡脱俗,从不谈生活琐事。

他想的都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

”钱学森的秘书、学术助手涂元季曾这样写道。

钱先生平和安详地离去了,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

但人们更愿意把老人关于教育的话看成他的遗愿,并称之为“钱学森之问”。

“在世纪之交以来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时,人们更加深切体会到钱老之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位专家说。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纷纷出台,中学推荐、学生自荐纷纷进入人们视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也已启动……《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引起人们的深思。

有认识、有行动,还有人们内心深深的期待——希望中国有更多的钱学森式的人才出现。

【关键词】钱学森之问教育改革意见领袖精英培养正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了解了“钱学森之问”,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因为首先我们从根源上来看问题,这要从中国教育的改革谈起。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5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名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现今社会对当下教育制度的质疑声越来越大,我在杂志和网络中随手翻查了一下就搜索出了许多“意见领袖”们的不同声音。

比如下面这个采访。

在中国宋庄网对艺术界名人著名艺术家岳路平的采访中岳路平谈到:韩寒和俞敏洪的成功,是中国教育失败的结果。

岳路平认为如果没有《三重门》,就不会有今天的韩寒现象。

而《三重门》简单地说,就是跟中国的中学教育唱反调。

韩寒不过是说出了“人人心里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而已。

而俞敏洪没有直接去“批评”北大,像韩寒直接去“批评”教育一样。

但是,他认为,虽然俞敏洪没有“批评”,但是他的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批评,他是通过“弦外之音”实现了对“北大”的批评。

他作为北大的老师,在学校外面呼应学生对于出国的强烈“需求”,开英语班挣钱,然后被北大处分。

这是一件令北大十分尴尬的事情:北大的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市场”的方式,实现了北大本身满足不了的教育过程。

岳路平的中心观点是他认为简单地肯定学院或者否定学院是不可取的,同样,简单地肯定反体制或者否定反体制也是不可取的。

真正健康的方式是加强两者之间的对流。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有一天听课偶尔听到老师说,美国和中国的教育区别在于美国的教育模式是:小学玩一玩,初中混一混,高中学一学,大学拼命钻。

而中国的模式是小学混一混,初中学一学,高中拼命钻,大学玩一玩。

作为一个义务教育制度和应试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我们满心羡慕的看着美剧里同龄的孩子享受着更多的自由空间和个性发展,然后麻木的陷入俩点一线的机械化学习中去。

伟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福布斯.曾在他的课堂上说过;有时候课堂上的教育阻碍了学生锻炼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知识与真理是永恒的,但学习的过程则要符合个人的思考习惯,如果陷入了某种模式化的学习方式,那么只能是重复做无用功而已。

说到教育制度的批评家,言论引导者,以及所谓的意见领袖,我想我不得不说到一个影响80.90后的知名作家韩寒。

我从初中开始看韩寒的书,第一本是三重门,罕读韩寒文章,粗知韩寒现象。

韩寒文字较之其他的知名年青作家有很大的一个特点,他的文字很少伤春悲秋,作品的情节和故事性不强,他不为塑造某个人物而写作,他的文字充满了个人思想,这其中,有讽刺,有嘲弄,有不满,有肆无忌惮的狂妄理论。

他高考凭借体育特长生进入重点高中,却七门飘红,韩寒不以此自惭形秽反以为荣然后一路红遍大江南北。

他对教育制度的不满使他的言论对象集中在这一块,更因为说出了很多人的真心话和不满。

韩寒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在《大学生的问题》中提出了很多企业在招应届大学生时的普遍现象,即“大学生是最眼高手低”的事实。

我记得知名小说《杜拉拉升职记》中有一节,DB公司招人,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被招聘到这家著名外企公司后,人事部门的职员却最头疼带这些“精英”。

就像韩寒所说啊“发挥作用前先把学校里学的都忘掉”。

精英成了“白纸”,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些发问和无奈反映了当今教育书本知识和现实实际应用对不上号的问题。

看了以上二位的观点下面我们归回正题:首先,我想说一说钱老的一段留学经历,找到以至于后来的大师能忧思发问的原因。

“钱学森百年诞辰的2011年,其母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适逢120华诞。

没有任何高调隆重的校庆仪式,但这座爱因斯坦曾经骑脚踏车穿行、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迷恋的乐土,从不缺少庆祝的理由。

这片古老建筑群中穿梭的人们志在“仰望星空”,执着于探索和寻找。

正如其“杰出校友”钱学森,临终前仍不忘为整个中国社会抛出“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刺痛人心的问号。

“我们要向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学习它的科学创新精神。

我们中国学生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回国以后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所有在那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遥远的加州,那片没有围墙的朴素校园,正是让钱学森晚年仍魂牵梦绕,希望我们去寻找和创造的大学乌托邦。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爽发自洛杉矶这里崇尚自由与钻研的学术氛围给予了钱学森思维驰骋的空间,他拜于航空巨擘门下,与多位学术大师成为“忘年交”。

而师者“敢做别人不敢做”之风成为他勇于探索未知的鞭策。

留学的经历使一个全新的思想和角度进入这位大师的头脑,从而促使了他在事业上的进步。

两年前,全世界最权威的国际学生评测机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万名中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三项测试。

结果显示,中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名列榜首。

当时,有外媒惊呼:“‘小皇帝’只是烟幕,中国的未来已不可抗拒。

”然而,拥有“一流”学生生源的中国高校却仍然在“中国大学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中徘徊不前。

离开钱学森成长的环境,我们发现,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英国、日本名校的做法,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为“钱学森之问”提供了参考答案。

环球视野,教育之新,新在理念,新在态度,新在细节。

且看英国牛津大学校长贯通牛津剑桥精神的一句话:“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永不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更好”。

据说牛津大学每招一个本科生就亏本1.7万英镑,个人化精雕细琢的精英式教育十分昂贵,但是这俩个百年历史的世界一级院校坚信教育不是做生意,他们追求的正是教育本身。

日本教育认为,大学教育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把学术和技术泾渭分明,力图把商业气息排除在象牙塔之外。

反观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称,30多年来,清华大学造就84名亿万富豪校友,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元。

在杰出人才中,1952年以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政学商界杰出人才最多,有456人。

其次是清华大学,有292人,名列第二。

清华北大是众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教育高等学府,本来应该是学术研究硕果累累的地方,却演变成亿万富翁的丰收园。

真是回答了钱老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依仗自身无形资产,教授取得项目,被聘请的机会相当多;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们的学生的机会也相当多;他们的关系网相当庞大而且高端;政界商界更是热衷于到清华北大拿文凭、攀关系,使得这两所学校的教授和学生在政商界的路子比其他学校的要多得多。

甚至有的教授展开发财策略,谁帮我投资,我就在研究生招收上给他一个或几个名额……试问,如此办学,最终他们的政界商界“杰出人才”岂有不多之理,但这何尝又不是对“钱学森之问”的戏谑式注解?”----青岛日报记者周稀银批评也好,赞美也罢,中国教育必然是优点和弊端的集合体,要解决钱老的疑问,我们不能光看言论的精彩和精辟,毕竟教育相关国计民生,着手发现教育的弊病,采用切实可行的计划执行才是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中国现行教育的思考》-----朱承星博客“清华校友富豪榜”戏答“钱学森之问”------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寻找钱学森之问的国际答案-----国际先驱导报百度知道:韩寒经典语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