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课课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1)

高中语文课课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1)

6 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针对训练
1. 下列加点部分词语不属同一类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A. 便可白公姥
B. 昼夜勤作息
C. 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D. 否泰如天地
2. 选出没有互文现象的一项是()
A.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B.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C.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D.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对下面诗句解释说明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焦仲卿的话,表明他忠于爱情。


B.“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刘兰芝母亲的话,劝说兰芝面对现实,再嫁而求新的归宿。


C.“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的话,表现她的残暴、刻薄。


D.“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刘兰芝的话,点出辛苦劳动,仍受婆婆刁难。

一个“故”字,既显示了焦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对险恶世情洞若观火。

语气委婉而率直,性格柔顺却刚强。


4.下列“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及时相遣归B.会不相从许
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
5.下列各句中“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6.诗中太守迎亲等场面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对比的手法,与结局的悲惨呼应,渲染悲剧气氛。

B. 运用反衬的手法,说明兰芝被遣的不合理。

C. 运用赋的手法,表现兰芝对权贵的鄙视,对爱情的忠贞。

D. 运用铺陈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荒淫生活的揭露。

7.焦仲卿的性格不如兰芝坚强,但对爱情的忠贞始终如一,以下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表达了他和兰芝的深厚感情。

B.“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委婉地表示了他对爱情忠贞的态度。

C.“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在母亲的淫威下,他屈从逃避,不敢承担责任。

D.“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是对母亲的最后请求,说明他已做好违背封建礼教的心理准备,要以生命捍卫坚贞的爱情。

8.焦母是极端蛮横无理的反面形象,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说明焦母对兰芝的美德毫无认识。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表现她的恶语威胁。

C.“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好言诱哄,软硬兼施,目的要速遣兰芝,维护家长权威。

D.“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面对儿子的痴情,她开始后悔了。

9.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

对他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计何不量!”劈头—句,粗暴训斥,盛气凌人,表现了一家之长的蛮横。

B.“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表现他为妹妹着想,希望她改嫁后生活比原来更好。

C.“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么?”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D. 刘兄主观上不想逼妹死,但最后却成了迫死亲人的刽子手,从而更突出诗歌对封建家长制度及伦理观念的尖锐抨击。

10.对全诗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

B. 开头兰芝从“十三”自诉到“十七”,是纵的铺陈,意在强调聪明能干,为被逐作铺垫。

离家时对装扮的细致描写,是横向铺陈,意在表现被逐时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

C. 磐石和蒲苇的比喻,出自兰芝口时,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重复出自焦仲卿之口,原来的共通点由于误会而变成分歧点,对于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有很大作用。

D. 结尾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表现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提炼加工。

阅读《孔雀东南飞》的前两段,回答9~10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9.对下面诗句解释说明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焦仲卿的话,表明他忠于爱情。


B.“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刘兰芝母亲的话,劝说兰芝面对现实,再嫁而求新的归宿。


C.“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的话,表现她的残暴、刻薄。


D.“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刘兰芝的话,点出辛苦劳动,仍受婆婆刁难。

一个“故”字,既显示了焦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对险恶世情洞若观火。

语气委婉而率直,性格柔顺却刚强。


10.开头两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对表达全诗内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二段前边画线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选出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
长歌行
《乐府歌辞》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一、二句表现了植物茂盛的园圃里充满生机。

但末尾“晞”字,暗寓着旺盛之中时
光将一去不返的微妙意思。

B.三、四句写温煦的春天传播着光和热,以德惠恩泽施予万物,从而使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C.五、六句写出了大自然的另一面,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

但其中也暗含第二年春天一到,它们又会蓬勃地生长。

D.七、八两句用百川东流入海不再西归为喻,既将道理加深,也加强了说服力,从表现上是一种“蓄势”,从而水到渠成地用最后两句点出主题。

答案:
1. D
【解析】A、B、C三项均是偏义复词
2. B
【解析】 A. 枝枝叶叶 C. 东西左右 D. 左右
3. D
【解析】A是表现焦对兰芝的深情,也表现了他的反抗。

B是兰芝哥哥的话,表现了他的尖酸冷酷与市侩态。

C表现了焦母家长制的专横。

4.D
【解析】提示:相互,其余是偏指一方。

5.A C
【解析】提示:辞别。

6.C
解析:诗中写太守迎亲等场面,极其排场,物质极其丰富,目的是更能显示刘兰芝的高贵神态和不为富贵所动的情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兰芝的心中自有坚贞的爱情,场面的描写应为这一主题服务。

7.C
解析:C项的话是仲卿直言不讳对兰芝说的,表示了他的明朗态度是不赞成母亲的所作所为。

8.D
解析:D项不准确,焦母最后面对儿子的痴情,仍执迷不悟,还诱之“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9.D
解析:A是表现焦对兰芝的深情,也表现了他的反抗。

B是兰芝哥哥的话,表现了他的尖酸冷酷与市侩态。

C表现了焦母家长制的专横。

10.B
解析:B项的话表现了刘兄的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沈德潜评曰:“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

”刘兄并不了解妹妹,也不会理解妹妹的爱情观。

11.D
解析:D项结尾的两句应是保留了民间说唱文学的痕迹。

12.C
【解析】提示:无暗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