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1专题七知识归纳

历史必修1专题七知识归纳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一、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1、两次内战(1640)
2、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49.1.30)
意义:否定了君权神授。

3、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5)
5、光荣革命(1688.11)
意义: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过程
(一)确立:《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1、时间:从1689年至18世纪初
2、方式:立法形式
3、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4、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5、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议会行政权大增,内阁对议会负责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象征
5、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任命内阁,但内阁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

*(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时间:1832年
2、背景:无权选派议员代表使工业资产阶级不满、高额的财产资格限制剥夺了工人群众和中小资产阶级的选举权、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3、影响: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四)强化:内阁专横
1、时间:19世纪末
2、标志:内阁权力强化,凌驾于议会之上。

三、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特点
1、虚君
2、内阁对议会负责
3、选举权扩大
4、内阁权力膨胀
OR
1、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2、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3、议会和内阁成为权力核心。

4、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积极作用
1、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3、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为各国提供一种政治体制发展模式
二美国1787年宪法
一、年轻美国的窘境(背景)
1、经济:对外贸易被动
2、财政:无力偿还巨额债务
3、安全:处于内忧外患中
二、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1、时间、地点:1787年费城
2、内容:
(1)确立联邦制(联邦制实行的意义在于形成了真正统一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了外来威胁,巩固了新政权。

同时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2)政府的权力构建(三权分立):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参议院+上议院),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3)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把五个黑人折合三个人计算(将宪法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3、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与州分权”的原则。

(2)“三权分立”的原则
(3)“主权在民”的原则
4、评价
进步性:(1)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这部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体现了所谓“制约与平衡”原则,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3)这部宪法使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三、两党制的雏形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比较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1、背景
法国大革命1789.7.14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
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
七月王朝1830--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
巴黎公社187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共和与帝制反复较量,封建保守势力强大,民主共和进程艰难)
2、诞生过程:
1875年1月“一票共和”
3、内容:
①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③国歌:《马赛曲》;国庆日:7月14日
④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4、评价
①是法国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②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结果
③标志着法国正式确立共和制,有利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1、背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①19世纪中期,封建割据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实现统一
②俾斯麦的三次王朝战争,打败了丹麦、奥地利、法国,使懦弱的德国资产阶级被容克贵族阶级的巨大威力所震慑,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③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④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确立了其立国的基本原则。

2、内容:
(1)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
(2)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

②宰相是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

③议会实行两院制,权力较小。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3)国家性质: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3、评价
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次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专制色彩。

进步性: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三、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四、英、美、法、德四国政治体制比较
五、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1、方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仪制度。

2、特点:(选举、议会立法)
(1)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
(2)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3、意义:
(1)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认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柱。

(2)随着代仪制度的日益健全,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3)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仪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