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为全面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坚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的“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5)中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五年内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品牌专业”任务,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在学校升格后的新发展,在学校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的同时,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11年4月7日组建,是山东省高校布局调整中建立的第一所单独设置培养培训学前教育师资的普通高校,是山东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以高标准普及三年学前教育为目标,以培养专科层次幼教师资为重点,优化和调整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结构,以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的重要举措。
本专业依托原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立。
(一)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全社会所认同,而且这一认识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高;普及学前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需要。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论证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在幼教实践方面,也提出由3至6岁教育延伸到0至3岁教育的主张,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大发展,但由于师资数量、质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制约,在高素质、高学历层次幼教师资需求方面存在着供与求的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师资培养主要由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承担,部分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均面向初中招生。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低层次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较高学历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就在客观上推动了幼儿教师教育向高层次和高学历的方向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为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高师过多强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术性,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强调技能技巧训练,使得这两种培养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高师学前教育毕业生理论水平高,缺乏必要的技能技巧训练;而重视技能技巧训练是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传统,但同时存在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论水平低,缺乏上升空间的弊端。
因此,在发扬中师办学传统的基础上,面向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培养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具有宽广扎实的文化基础、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较强科研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幼教师资,才能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山东省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大省,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根据山东省教育厅《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公报》显示:目前全省全省共有幼儿园17751所,在园幼儿(含学前班)219.4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67.3%;全省共有幼儿教师9.9万人,幼儿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5.0万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50.6%。
我省规定,全日制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为1:15—20,照此推算,全省应配备幼儿园教师10.97万—14.63万人;同时,根据《山东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显示:我省正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全省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3‰左右,截止2019年幼儿园适龄儿童年均增加10万人,不计算教师自然减员,年均需增加幼儿园教师0.5万—0.6万人。
师资配备严重不足。
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和实践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专科层次的合格幼儿园教师,对于促进建设人力资源大省、强省是非常必要的。
从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开设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学历层次的幼教师资和管理人员,对缓解幼教师资供需矛盾,实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对学前教育的组织、实施与领导,对幼儿园教育体制的理顺与完善,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与检查以及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文件根据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办学要求,结合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专科层次幼教师资以来不断积累的经验,本专业制定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计划,并注重吸收多所大学相关专业的成果。
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以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室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教育实践环节质量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并逐步完善,为提高办学层次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经验山东省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建于1952年9月,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五所幼儿师范学校之一。
1985年被确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幼教师资培训”项目合作学校,为济南幼师的发展壮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带动幼儿师范教育进入新阶段的里程碑。
1995年成为山东省第一所省级规范化幼儿师范学校。
建校五十多年来,济南幼师为国家培养、培训幼教师资和管理干部两万余名,曾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多功能学校”,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
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表彰。
经过五十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几代幼师人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项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新世纪的济南幼师已经发展成为全省同类专业学校中规模最大、办学条件优良、管理水平高、办学效益好、教学质量高、具有艺术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学校,在全省幼教中心、培训中心、科研中心、资料中心和电教软件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受到全社会的赞扬。
1999年济南幼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培养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试点学校,通过十余年的实践,围绕建设新型的专科层次幼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这个核心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科研和教学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初步形成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幼教综合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学前教育基础理论与幼教实践相结合为方向的专科层次办学经验,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与济南师范学校合并改建为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后,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主干专业,将在总结五十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建设省级品牌专业为目标,促进本专业发展。
(四)师资队伍学前教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高级讲师36人,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42.4%;讲师29人,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34.1%;具有硕士学位有27人,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31.8%;在读硕士学位17人,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20%。
拟设专任教师中有省、市教学能手3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济南名师1人。
近五年,立项或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其中,省级奖励3项;发表论文42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18部。
(五)条件设施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993.59万元,图书33.1万册,期刊杂志和专业报纸近200种;校园网教学平台有资源110种;音像教学资料库有资料(录像带、光盘等)2186余种,以及设备先进、管理完善的办公网、校园网等计算机网络系统。
同时,还有附属小学2所,附属幼儿园2所,校外教育教学实践签约基地51处。
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教学设备是: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备和仪器,包括理化生实验室、数码琴房、琴房、舞蹈房、画室;本专业现有5个教学用计算机教室,教学用计算机230台;3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扩音设备等齐全;教学用钢琴156架、数码钢琴106架;专用语音教室2个。
(六)实习实训基地为保证本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自1999年以来,在山东省内建立教育科研与见实习基地51处,基地幼儿园管理体制涵盖教育部门举办、党政机关举办、企事业单位举办、社会力量举办等,在地域上包括城市、城镇及农村幼儿园等,分布在全省十七个地市,能够完全保障本专业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和幼教调查研究及科研的需要。
(七)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已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
二、专业建设目标本专业立足济南,服务全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全省对幼教师资的新需求,制定本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根据《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规划》(2011-2015)的要求,本专业发展目标是:在两年内力争使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学校的主干专业,争取建设成为省级品牌专业;五年内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心、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
具体目标是:培养部分教师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争取在两年内青年教师中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者达到50%以上;围绕学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积极与幼教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争取立项国家级课题1—2项;同时,以校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口,建设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科的教材建设;计划至2015年底实现本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500人左右,教学设施设备能够满足本专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基本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要。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幼教第一线,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上,具备较高情智结构、较强实践能力、一定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专科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和管理人员,围绕培养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要求,以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质量目标体系如下:1.知识结构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掌握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
2.能力结构⑴学科专业方面掌握观察与分析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本能力;掌握对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和实施教育方案的初步能力。
⑵语言文字方面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进行日常生活会话,达到国家二级水平。
⑶科研意识与能力方面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儿童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辅导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为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
⑷实践能力方面具有较宽的专业视野、较扎实全面的儿童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具有独立从事儿童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宣传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具有毕业后继续发展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素质结构具备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素质;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质量服务意识;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强烈的创业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