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胎盘异常的超声检查

胎盘异常的超声检查

二维超声显示位于宫颈之上的血管横切面呈多个无回声,纵 切面呈条形或曲线形无回声。但血管前置在妊娠早期二维超
声很难显示,分娩时有可能显示其特殊征象。
脐带帆状入口时,部分脐带血管走行于胎膜内,或有副胎盘 时,部分胎儿血管位于绒毛膜内,没有胎盘组织保护。这两 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胎儿血管穿过宫颈从而发生血管前置。 频谱多普勒显示胎儿脐动脉频谱波形。 经阴道超声扫查对显示覆盖在宫颈内口的血管较经腹更敏感。
胎盘异常的超声诊断
Contents
胎盘的胚胎发育
正常胎盘声像图
01
02 03 04
异常胎盘(大小、形状、位置、实质)
胎盘植入、胎盘早剥超声诊断
PART
01
胎盘的胚胎发育
孕早期胎盘示意图 孕囊种植在蜕膜 内
孕早期,增殖的绒毛在超声 上表现为强回声。 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 膜和母体的底蜕膜共同形成 的,与孕8-9周开始可以辨认, 孕12周基本形成。
胎盘分级
胎盘分级主要依 据三个部分的改 变进行判断
01
02 03
绒毛膜板
胎盘实质 基底膜
0级胎盘
胎盘尚未成熟,常见于29周前。绒毛膜板直而清晰,光滑平整,胎 盘实质回声均匀分布,回声细微,基底膜分辨不清。
I级胎盘
胎盘趋成熟,常见于29-36周,绒毛膜板出现轻微波状起伏,胎盘 实质出现散在点状强回声,基底膜似无回声。
胎盘隔:相邻绒毛间隙之间残留下的楔形的底蜕膜形成。 胎盘隔把胎盘的胎儿部分分隔成 15-30个不规则形状的 胎盘小叶。 正常情况下,绒毛只深入到子宫内膜功能层深部,若底 蜕膜发育不良时,滋养层细胞可能植入过深甚至进入子 宫肌层,造成植入性胎盘。 在胎盘出血时,血在绒毛膜与蜕膜组织间积存,导致绒 毛膜下血肿。
影响胎盘发育和成熟的因素
加速胎盘成熟的因素:
妊娠合并高血压、肾病、妊高症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延迟胎盘成熟的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母子Rh因子不合等
胎盘大小与形状
胎盘成圆盘状,中间厚,边缘薄。足月时直径约16-20cm。 胎盘厚度约为孕周±1.0cm,成熟胎盘一般不超过4cm,但也 有例外。 异常形状的胎盘可能引起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副胎盘可能 在第三产程不能排出,引起产后出血和感染,必要时需外科
在中期妊娠超声检查发现的无临床症状的前置胎盘称为胎盘
前置状态。 与下列因素有关:
多产、多次人流术、多次刮宫术及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子宫内膜病变与 损伤 膜状胎盘、多胎妊娠及羊水过多等引起的胎盘面积过大
副胎盘及假叶胎盘等胎盘异常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
前置胎盘的分类
前臵胎盘
大多数前置胎盘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宫颈内口尚未开放,因 此不下部分性前置胎盘的超声诊断。
副胎盘
40周胎儿副胎盘。
PL:主胎盘; S:副胎盘
膜状胎盘
膜状胎盘是指功能性的绒毛覆盖全部的胎膜,胎盘发育如薄 膜状结构,占据整个绒毛膜的周边。胎囊的周边几乎被绒毛
组织覆盖且异常的薄,仅约1-2cm。发生率约1/3000.
膜状胎盘与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加有关。另在分 娩后,胎盘可能不容易分离,似中央性前置胎盘样出血,出 血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时,须行子宫切除。
绒毛膜板下的液性区:即胎盘囊肿,常由于栓塞及其后发生的纤维蛋白
聚集所致,小范围存在不影响胎盘功能。 胎盘后静脉丛:也称胎盘静脉窦,胎盘基底膜下的低回声管状结构沿子
宫壁排列,为静脉滞留所致,子宫下段侧壁多见。应与胎盘后血肿区别。
胎盘静脉池:也称血池,中期妊娠时,在胎盘绒毛中心部分无绒毛处胎 盘实质中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无回声区,可见细密光点快速从侧壁流入 暗区内,是母体的血液在绒毛膜板下的绒毛间隙内积聚而成。 一般对胎 儿无影响,若范围大,将影响绒毛血液的交换。
胎盘脐带入口异常示意图
血管前臵鉴别诊断
脐带先露、脐带脱垂、边缘性胎盘血管跨越宫颈内口、子宫下段及宫颈血管
扩张等几种情况均易导致血管前置假阳性诊断。
脐带血管也可能显示在临近宫颈内口的先露前方,类似血管前置,应嘱孕 妇起床活动一定时间后再观察脐带位置是否变化,如位置变化或胎儿先露
远离宫颈后见脐带游离、且漂离宫颈内口,则有助于血管前置鉴别。
生于帆状或膜状脐带入口(脐带进入胎膜而不是胎盘)时或当其血管穿过胎 盘或越过宫颈内口的副胎盘之间的绒毛膜时,这种情况可能引起出血、潜在 的胎儿大出血甚至死亡。 血管前置的危险因素:帆状胎盘、球拍状胎盘、副胎盘、中孕期曾经患有低 置胎盘及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宫颈内口前方羊膜囊处探及线条样回声。
血管前臵超声诊断
脐带脱垂除在宫颈内口部位有脐带显示外,宫颈管亦有脐血管显示,而前 置的胎膜血管不会位于宫颈内口
宫颈及子宫下段扩张的血管在正常妊娠中经常见到,也类似于血管前置,
但这些来自子宫肌层的血管常靠近子宫下段或宫颈边缘,频谱多普勒或 CDFI显示其为母体动脉或静脉频谱。
假性血管前置,胎动后脐血管移开,无血管显示
C.子宫下段肌壁增厚易误认为胎盘,造成前置胎盘假象 D.子宫肌壁收缩波消失后,即可清晰显示子宫肌壁回声,明确诊断非前置胎盘
血管前臵
血管前置指胎膜血管位于胎儿先露前方跨越宫颈内口或接近宫颈内口,是绒 毛的异常发育所致。较罕见,发生率1/2000-1/5000,但临床意义重大。脐
带帆状入口、副胎盘和双叶胎盘等都可能使绒毛异常发育生长。血管前置发
切除。膜状胎盘常与产前出血、前置胎盘、早产有关。
胎盘位臵
孕12周后,超声可明确诊断99%的胎盘确切位置,但母体肥胖、 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多胎妊娠的后壁胎盘,则有时难以精
确评估胎盘位置。
在进行一些侵袭性操作,如抽胎血、羊膜腔穿刺之前,一定 要详细了解胎盘位置。 确定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关系: 经腹部超声扫查应适度充盈膀胱,必要时可采取会阴及经 阴道扫查。
可见到有大血管中断于环的边缘。发生率不到1/6000。 卷起增厚的羊膜绒毛组织常合并胎盘出血和梗死。分为:
完全型:形成一完整的胎盘组织环,与胎盘早剥、早产、IUGR、胎儿 畸形、围生儿增高有关。
部分型:形成不完整的胎盘组织环,不引起任何胎儿异常。
轮状胎盘的超声诊断
轮状胎盘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胎盘边缘呈环状或片状凸向 羊膜腔,内部回声与胎盘实质回声相似,有出血或梗死者,
胎盘内常见暗区回声
一般而言仅广泛的绒毛周围纤维蛋白沉积、母体血流梗阻、 大的胎盘后血肿才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邻近蜕膜的较大无
回声灶,也值得关注,因为它可能是母体或胎儿血流紊乱所
形成的病灶或血栓形成或血肿等。 如果很明显(直径大于2-3cm)或多个(5个以上)的胎盘内 无回声灶可能与Rh血型不合或母体血流AFP升高有关。
PART
胎盘形状异常
包括副胎盘、膜状胎盘、轮状胎盘等
副胎盘
是指在离主胎盘的周边一段距离的胎膜内,有一个 或数个胎盘小叶发育,副胎盘与主胎盘之间有胎儿 来源的血管相连,此特点可与双胎中双胎盘或前后 壁胎盘相互重叠等相鉴别。发生率约3%。
副胎盘
副胎盘较易发生胎盘梗死和帆状脐带附着,胎盘下段的帆 状脐带附着和跨过宫颈内口到对侧的副胎盘均可出现血管 前置,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可能压迫临近的副胎盘内脐带 血管或引起血管破裂,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胎儿失血、围
生儿发病率增高。另一种情况是,在分娩时,主胎盘排出
后,副胎盘可残留于宫腔内,引起产后大出血,因此副胎 盘的产前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副胎盘的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显示在主胎盘之外有一个或几个与胎盘回声相同的 实性团块,与主胎盘之间至少有2cm的距离。 CDFI显示此实性团块与主胎盘之间有血管相连,且多普勒频 谱提示为胎儿血管。 如果副胎盘是从主胎盘跨过宫颈内口到对侧时,应注意有无 血管前置。
胎盘示意图
胎盘的胎儿面光滑,表面覆有羊膜;胎盘的母体面为剥离后的底蜕 膜。
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底蜕膜共同组成的 圆盘状结构。绒毛膜有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 随着滋养层细胞形成绒毛,绒毛侵蚀蜕膜化的子宫内膜, 母体与胚胎间的循环得以发展。此过程使得血管绒毛间 隙充分发育,从而可从子宫螺旋动脉中接受足够的母血。 绒毛间隙壁上衬有合体细胞滋养层的细胞,故母血并不 与蜕膜组织相接处,也不与胎儿血液相通。
假性血管前置,宫颈及子宫下段血管扩张类似血管前置,多普勒频 谱示母体血流予以排除
晚孕期静阴道超声显示一伴有血管前置的胎儿,彩色多普勒频谱显示一血管跨越 宫颈前方,而脉冲多普勒则在该血管中记录到胎儿心率
PART
03-4
胎盘实质异常
包括副胎盘、膜状胎盘、轮状胎盘等
胎盘内常见暗区回声
孕25周后,超声显示胎盘内局灶性囊性或无回声区很常见,主 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II级胎盘
胎盘接近成熟或基本成熟,常见于36周后。绒毛膜板出现切记并伸入胎盘实质内, 未达基底膜,实质内出现逗点状强回声,基底膜出现线状排列小点状强回声。
III级胎盘
胎盘已成熟并趋向老化,常见于孕38周后,绒毛膜板深达基底膜, 胎盘实质出现环状回声和不规则点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基底膜 光点增大,可融合相连,可伴声影。
均质型:见于糖尿病、贫血、水肿感染(绒毛炎)、非整倍体等。
但需注意,若胎盘黏附宫腔壁面积小,可能引起胎盘增厚现象。
胎盘过小
孕前糖尿病患者,孕39周,胎盘厚度仅1.38cm。
胎盘过大
29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胎儿,胎盘明显增厚。
胎盘过大
28周胎儿,胎盘附着面积小,以致胎盘明显增厚。
032
适度充盈膀胱的状态下再检查可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侧壁胎盘易产生前置胎盘的假阳性,如子宫旁矢状切面,易 将侧壁胎盘误诊为中央性前置胎盘。 子宫下段局限性收缩使该处肌壁明显增厚和向羊膜腔突出, 易产生宫颈内口上移假象,或将收缩肌壁误认为胎盘实质回 声,从而产生前置胎盘的假阳性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