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临床特征及诊治。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90例患者,男女比为1.81:1。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
肠镜检查示以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为主,以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经积极治疗后62例患者近期治愈,20例好转,8例患者无明显效果,总有效率91.1%。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结肠镜检查结果,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主,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加用激素类药物。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临床特征;诊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21-01
溃疡性结肠炎又被称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病变主要侵及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多从远端结肠开始,并逆向逐渐扩展到近端结肠,甚至能够侵犯整个结肠和末段回肠,病变广泛分布,病情反复发作且持续迁延,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本院近年收治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男女比例1.81:1;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1a-15a;所
有患者均行肠镜检查,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患者多主诉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超过60%患者腹泻次数达到每日3-10次;约半数患者还伴有发热和消瘦的症状。
结肠镜下可见病变多为连续分布,超过80%患者可见病变肠管粘膜广泛充血水肿、组织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60%患者镜下表现为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散在多发溃疡,病程较长者可见有假息肉形成,而且肠腔狭窄、肠管僵硬;约76例(84.4%)患者病变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22例(24.4%)患者病变累及左半结肠.;70例患者内镜下取病检结果均为非特异性炎症,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1.3 治疗方法急性期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口服柳氮磺胺毗啶片2g+思密达3g,3次/日;静点地塞米松5mg+锡类散1.2g+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100ml,1次/日,患者病情平稳后逐渐减少激素用量;每日晚间睡前保留灌肠一次。
上述治疗15d为一个疗程,坚持2-4个疗程。
2 结果
疗效评估:近期治愈: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复查肠镜示病变粘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缓解,复查肠镜示炎症减轻,炎性病变范围减小,数目减少;无效:症状未见缓解,镜下表现无明显改善。
本组9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62例患者近期治愈,20例好转,
8例患者无明显效果,总有效率91.1%。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累及结直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炎性病变。
过去一直认为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要低于欧美国家,但是据近些年来的文献报道来看,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本病发病机理尚不明了,目前多认为跟遗传、免疫、感染、精神以及饮食等因素有关。
在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81:1,发病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45.3岁。
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患者肠镜表现,本病多能得到明确诊断。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粘液脓血便为主,并伴有发热消瘦,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
肠镜检查也多表现为粘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且病变呈延续性,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一般uc
病变较浅且广泛分布,所以内镜下多能在病变明显处取得理想标本,从而得到准确结果,病理检查不仅能反映uc病理改变情况,而且能对病变是否处于活动期以及病情的严重性作出准确评估[3],当然,也能明确是否伴有异型增生及癌变,从而方便临床工作者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据统计,欧美国家uc患者病程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癌变率往往随着病程迁延而增加,平均癌变率为3%-5%[4],国内学者也有统计,发现我国uc患者癌变率为0.82%-3.5%[5]。
所以,uc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现伴有异型增生,更应该定期复查以防止发生癌变。
本组患者未发现有癌变者,考虑可能与病例数较少,
且病人病程较短有关。
关于uc的治疗,目前临床中主要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该种药物对于轻中度活动性的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好的疗效,如美沙拉嗪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而对于重度的uc患者,常需要加用激素类药物,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本组患者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并酌情使用激素,多数症状缓解后出院。
8例患者内科治疗无效后改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欧阳钦,tandon.r,goh kl,等.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一)[j].胃肠病学,2008,11(4):233-238.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的建
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3] 钟英强,朱兆华,幸连春,等.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活检黏膜的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级和内镜分级的关系[j]冲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4):249-252.
[4] 郑红斌.溃疡性结肠炎全球发病情况比较[j].中华消化
杂志,2001,21:242-243.
[5] 项平,保志军,徐富星,等.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4):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