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标题的拟写技巧(教案)(3)

高考作文标题的拟写技巧(教案)(3)

高考作文标题的拟写技巧(教案教学目标 :1、教授拟题方法 , 快速准确拟题。

2、鼓励创新思维 , 力求脱颖而出。

3、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拟题方法。

教学方法 :激情导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 , 题矮则诗矮 , 不可不慎也。

”我们也常把标题比作“眼睛”,以此来说明它的重要性。

的确 , 一个巧妙别致的标题 , 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 , 成为一把打开评卷老师心门的钥匙。

高考作文近年来常常要求“题目自拟”,更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表现灵气的机会。

但是 , 考场作文的写作总是在仓促之间 , 那么 , 如何在短时间里让考场作文的标题光彩夺目 , 个性张扬 , 表现自我 , 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呢 ? 我们这节课就来寻找一下。

二、高考优秀作文标题简析2002年高考 , 要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 题目自拟。

有考生自拟标题为《有风拂过》《心会跟爱一起走》。

大家琢磨琢磨 , 这标题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 :1、《有风拂过》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标题。

面对一件十分难以作出选择的事情 , 任何人心中都会翻腾起波澜 , 就像有风拂过的池塘。

作者紧紧扣住“心灵”二字 , 对“选择者”展开细腻的心理描写 , 尽管谈不上“翻江倒海”,但也印象深刻 , 久久难忘。

2、《心会跟爱一起走》这个标题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句歌词。

因为有爱 , 所以登山者毅然选择了救人 ; 因为有爱 , 所以濒临死亡的人才能战胜暴风雪。

漫漫人生路 , 我们的心灵如何才能不迷失方向 ? 答案很简单 , 人们需要爱 , 世界呼唤爱 ! 只有在爱的指引下 , 我们的心灵才能不断战胜人生道路上的“暴风雪”。

以歌词作标题 , 还有《明明白白我的心》等 , 都是十分切合题意的好题目。

三、作文拟题的要求①标题范围尽量要小 , 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 ; 要合理出新 , 不要落俗套。

如果标题万一太大 , 可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②标题不能过长 , 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③标题要含蓄 , 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 , 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 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④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联想 , 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相关联想 , 由桌子联想到椅子 (空间关联 ; 相似联想 , 由春蚕联想到老师 (奉献精神相似 ; 相反联想 , 由安乐想到忧患 (实质上的相反。

总之 , 联想要丰富 , 要融于广袤的时空中 , 联想合理 , 就要抓住事物间的联系点。

四、作文拟题的原则①切。

标题要与文章内容相符 , 含意要清楚 , 宽窄要合度。

②精。

标题的文字不能拖泥带水 , 要言简意赅 , 高度概括。

③巧。

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 , 反之亦然。

比如《一花一世界》 , 一花便是一个世界 , 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花 , 便有说不清的“世界”,答案便是丰富多彩的。

既切题意 , 信息量又多 , 给人很开阔的想像空间。

④无论你的题目有多新 , 一般情况要让阅卷老师看了能与材料相联系 , 否则就很有可能被打人偏题的一类 , 从而得到一个很低的分数。

五、作文拟题的方法(一巧用辞格拟题修辞手法具有增强语言表现力的天然优势 , 它在作文中的作用之重要 , 犹如电脑鼠标的右键。

在作文行文时 , 使用修辞方法可以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显得生动、形象、具体、文采飞扬、灵韵飞动。

同样 , 如果以修辞入题目 , 可使作文显得新奇、新颖、生动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比喻 :比如 2004年高考全国卷“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这个作文话题 , 关键词语是“挫折”与“痛苦”,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这两个词语来拟题 , 就容易陷入话题本身设置的框束。

更为棘手的是 , 话题所提供的“挫折”与“痛苦” 的对举状态 , 很难在题目中圆融。

于是有的考生只好拟出这样的题目 :《当挫折来临时》《从容面对挫折与痛苦》《战胜挫折与痛苦》等。

这些题目虽然没有脱离话题的要求 , 但是一副平庸的面孔 , 难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而为人们所称道的四川考生满分作文《风 , 可以穿越荆棘》 , 其拟题就堪称典范。

“风”与“荆棘”, 本是大自然中极为常见的两种事物 , 却被作者拿来作为“生命”和“挫折”譬喻 ; 中间再用“穿越”一词绳贯 , 使得话题所蕴涵的“遭遇挫折时要战胜痛苦”的命意 , 得到了完美的落实。

这种譬喻方式不但使话题所蕴涵的比较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 更为重要的是给我们的思维定势荡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用比喻来拟题 , 如以“镜子”为话题 , 可拟为《心是明镜台》 ; 以“失败”为话题 , 可拟为《失败不是生活的毒药》《失败是一门必修课》 ; 以“理解”为话题 , 可拟为《理解———一把打开思想冰封的钥匙》 ; 以“宽容”为话题 , 可拟为《宽容———社会和睦的良药》 ; 以“真情”为话题 , 可拟为《真情———心中永恒的山茶花》《父爱是座山》《五月榴花红似火》《我是一只快乐的小狐狸》《父爱将我举过命运的栏杆》2、拟人 :用拟人来拟题 , 这种方法可以使题目显得亲切自然。

以“诚信”为话题 , 可拟为《诚信“漂流记”》 ; 以“环保”为话题 , 可拟为《树的“叹息”》 ; 以“幸福”为话题 , 可拟为《与幸福有个约会》 ; 以“挫折”为话题 , 可拟为《挫折———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我与挫折的亲密接触》 ; 以“友情”为话题 , 可拟为《友情树 , 我成长的伙伴》 ; 以“烦恼”为话题 , 可拟为《请你不要来敲门》。

又如《都是答案惹的祸》《给我们的国足补补钙》《阳光很活泼》《与诚信同行》、《同失败握手》《向失败鞠躬》《带着“诚信”上路》《我与自信签约》《让快乐多一条腿》《给忙一个深呼吸》《跟假话掰腕子》《嫁给一种生活》。

3、拟物 :《垒高自己》4、夸张 :《世界不大是个家》《一张煎饼包天下》《贪心不足蛇吞象》《胆大包天》5、引用 :《待到山花烂漫时》《一枝红杏出墙来》《小荷才露尖尖角》6、对比 :标题用对比 , 突现主题《待人以钱 , 不如待人以诚》《你不诚 , 我不信》这些题目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的观念 , 衬托出“诚信”的价值。

《小人物的大故事》《红与黑》《为了忘却的记忆》《城里人 , 乡下人》《躺着读书 , 站着做人》7、设问 :《你有一颗柔弱的心吗 ? 》《谁是阿 Q? 》《是谁动了我的奶酪 ? 》《今天 , 你学会了什么 ? 》《争渡 ! 怎渡 ? 》8、反问 :标题巧反问 , 强调情感。

如 , 《若有诚信 , 夫复何求 ? 》《诚信落伍了吗 ? 》《诚信岂可抛》《没有你 , 我该怎么办 ? 》这几个题目因反问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体现了作者对“诚信”的真义的理解与期待的情感。

2004年高考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①《岂以亲疏辨好恶 ? 》②《怎一个“情”字了得 ? 》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 :《敢问路在何方 ? 》以“忙”为话题 :《究竟谁在忙 ? 》其他 :《教师们还不该反省吗 ? 》《雷锋真的没户口 ? 》《我是差生 , 我容易吗 ? 》《阿斗扶不起来 , 怪谁 ? 》《生命岂能被痛苦占据》9、反语 :《我是一个傻女孩》《我想当个差生》《其实我很笨》《爸爸 , 我不想做你的女儿》《我发现了家中的“贼”》10、双关 :《洋教师的“洋相”》《牛教师的“牛脾气”》《槐花村的槐花情》《赖昌星还赖几天》11、对偶 :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 , 满山青葱》其他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想 , 要壮志凌云 ; 干 , 要脚踏实地》《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榜上无名 , 脚下有路》12、排比 :《那山 ? 那人 ? 那狗》《小桥 ? 流水 ? 人家》《枣树 ? 父亲和我》《雨珠 ? 露珠 ? 泪珠》13、移觉 :《我是那片红红的激情》《晶莹的铅球》《给心灵吃点冰激凌》《微笑是一句世界语》14、呼告 :标题用呼告 , 热情呼唤。

用呼告的方法拟题可以直接在标题中表现作者的爱憎 , 要么是对叙述主体的热情呼唤 , 要么是淋漓尽致的谴责或贬斥。

如 :《将诚信进行到底》《朋友 , 请带好你的“护照”》《用诚信的甘露浇灌人生的花朵》《让诚信的旗帜高高飘扬》《让世界充满诚信》。

以“书”为话题——《别了 , 漫画书 ! 》。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 》《请给我松绑》《渴望被爱》《老师 , 请您听我说》《救救我吧》(二化用名句拟题我们知道 , 化妆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 一个重要的原因 , 就是善于“涂脂抹粉”。

在化妆师的巧手“点缀”下 , 一张张生动形象的面孔向观众叙说着另样的“故事”与“情怀”。

文章的题目 , 同样也需要我们去“妆扮”,而最好的“脂粉”,就是从古典诗文中汲取的精华。

比如 2004年上海卷优秀作文《忙兮忙兮奈若何》和《忙 , 不亦乐乎》 , 就是从项羽的《垓下歌》和《论语》中化用而来 ; 还有一位同学拟题为《靡不有忙 , 鲜克有得》 , 就是从《诗经》的“靡不有初 , 鲜克有终”化来 , 不着痕迹 , 恰到好处。

比如以“生活”为话题 , 可拟为《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诗、《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诗 ; 比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 , 可拟为《救救孩子》 (鲁迅同名小说 ; 以“理解”为话题 , 可拟为《百年孤独》 (加西亚 ? 马尔克斯同名小说 ; 以“心愿”为话题 , 可拟为《一千零一个愿望》 ; 以“诚信”为话题 , 可拟为《若为自由故 , 诚信不可抛》 ; 以“读书”为话题 , 可拟为《何以解忧 ? 惟有读书》 ; 以“考试”为话题 ,可拟为《笑傲考试》。

这些题目给我们的启示是 , 古诗文是我们拟题的一座丰富的矿藏。

当我们着手拟题时 , 不妨在自己学过的熟悉的诗文中寻找“相似”的“对句”。

一旦找准了对象 , 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润色”或直接借用。

另外 , 我们还可以直接从学过的课文拿来。

例如浙江卷优秀作文《德先生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 文题直接将高中语文课文《庄子 :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拿来”。

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注重文化积累 , 在内心深处形成比较丰厚的文化积淀 , 多读一些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 ,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些名言名句就可直接借来做题目 , 或者将名言名句稍微转化一下 , 就可成为醒人耳目的题目 , 让人过目不忘 ,有些流行歌曲、影视广告等暗含旨趣、妙化无痕 , 点石成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