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的用法

引号的用法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 ”。

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

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一、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

“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

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

(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

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

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

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

“聪明人”,既“愚笨者”)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

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学网引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一)引用,举例略(二)强调,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三)否定,如: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个小时以上。

(四)特殊含义。

如:在纱厂,活儿做的不好,罚规大抵是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三种。

(五)特定称谓,如:“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变法运动。

使用引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

举例略(二)如果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点号一般放在引号外。

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三)引用的话之后的标点,一般不予保留,但如果是问号或感叹号,那么,即使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保留。

(见问号、感叹号部分)(四)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用双引号,里面的用单引号,单引号之内还有引文,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它包括起引号(用“表示)和引回号(用”表示)两部分。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

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

分三种情形。

例如: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③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

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

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

例如: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

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

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

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

例如:10)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10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引号总结: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5: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现将其主要用法及应注意事项陈述如下:首先介绍三种句末点号:句号、逗号和问号。

一句号1、用于陈述句末尾。

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

如:(2)我们回去吧。

3、用在复句的后面。

如:(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4、用在省略句后。

如:(4)你叫什么名字?李美。

(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

如:(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用在独词句后。

如:(6)好。

(在特定情境下,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问号1、用在特指问句后。

如:(7)你今年多大了?2、用在反问句后。

如:(8)为什么我们不能刻苦一点呢?● 提示:反问句若语气缓和,末尾可用句号;若语气重可用感叹号。

如:(9)国家主席可以活活被整死;堂堂大元帅受辱骂;……这哪里还有什么尊重可言!3、用在设问句后。

如:(10)我们能让你计划实现吗?不会的。

4、用在选择问句中。

如:(11)我们是革命呢,还是要现大洋?(12)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提示:在选择疑问句中,若该句为复句,一般只在句末用问号;若分句较长,或者为加强语气,各分句后也可用问号。

5、用在表疑问的独词句后。

如:(13)我?不可能吧。

●提示:若疑问句为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

如:(14)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若说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车。

”则错误。

)6、句子中对某词语有疑问或生卒年月不详时用问号,疑问句构成的标题后面也用问号。

如:(15)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在不佳……(16)曹邺(816--?),桂林人。

●特别提示:句号、问号均表示句末停顿。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

有些句中虽有疑问词,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句末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问号。

例如:(17)……最后应求出铜块的体积是多少?(18)面对千姿百态、纷繁芜杂的期刊世界,有哪位期刊编辑不想通过期刊版面设计为刊物分朱布白、添花增色呢?(19)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

(17)(18)(19)三句都是非疑问句,(17)(18)句中问号均应改为句号,(19)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三、感叹号●特别提示: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如:(20)多么雄伟壮观啊,万里长城!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下面介绍句中点号的用法。

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一、逗号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二、顿号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22)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3)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

(不能写成“十六、七岁”)●【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

(26)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