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肾小球肾炎讲稿PPT课件

慢性肾小球肾炎讲稿PPT课件


量极低(小于150mg/d),临床上尿常规的定性试
验不能测出。慢性肾炎一般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得
以发现,尿蛋白定性+ ~ +++,尿蛋白定量1 ~
2302g0//1d0/1。3
11
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24小时) 以至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
(二)血尿
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为 血尿 ,尿常规隐血阳性,部分患者可有肉眼血尿。 新鲜尿沉渣相差显微镜检提示查肾小球源性血尿 是变形红细胞,均一形态正常红细胞尿为非肾小 球源性。
据一些作者报道,相当大数量的肾脏病 理检查显示,肾脏病患者在肾功能正常, 血压正常或轻微升高时,肾小动脉血管 硬化的发生率已明显高于正常肾。这种 硬化的小动脉可进一步引起肾脏缺血而 加重肾小球的损害。
2020/10/13
5
(二)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所引起的肾小球 损害 近年来肾脏生理及形态学研究提示,动物大 部分肾切除后,其健存肾单位的肾小球入球小 动脉阻力下降,毛细血管静水压代偿性升高, 引起其跨膜静水压明显升高,单个肾小球的滤 过率增高,此种高灌注、高滤过状态久之则引 起健存肾小由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和代谢 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 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肾炎。
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 生与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根据目前研究结果, 这种非免疫机理可能包括下列因素:
2020/10/13
4
(一)肾小球病变能引起的肾内动脉硬化 肾内动脉硬化加重肾实质缺血性损害。
慢性肾炎主要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依据相应 的系统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鉴别。
2020/10/13
15
(二)Alport综合征
常 起 病 于 青 少 年 ( 多 在 10 岁 之 前 ) , 患 者 有 眼 (球形晶状体等)、耳(神经性耳聋)、肾(血 尿,轻、中度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异常, 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慢性肾小球肾炎
2020/10/13
1
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 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 组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呈缓慢进行性。 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 现。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最 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困难。预后 较差。
2020/10/13
2020/10/13
10
(一)蛋白尿
正常的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小于2万~4万的蛋白
质顺利通过,因此,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中主要为
小分子(如溶菌酶、β2 微球蛋白、轻链蛋白等), 白蛋白(分子量6.9万)及分子量更大的免疫球蛋
白含量较少。经肾小球滤过的原尿中95%以上的蛋
白质被近曲小管所重吸收,故正常人尿中蛋白含
2020/10/13
12
(三)高血压
肾小球疾病常伴高血压, 发生机制为:①钠、
水潴留: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钠、水潴留,使血容
量增加,引起容量依赖性高血压; ②肾素分泌增
多:肾实质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
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引起肾素依赖性高
血压; ③肾实质损害后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减少,前列腺素生成减
量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
低,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产生水肿。 ②
肾炎性水肿:主要是GRF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
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肾小球滤过分数下
2020/10/13
1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凡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 及高血压病史大于一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 害均应考虑此病,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后, 临床上可诊断为慢性肾炎。
2020/10/13
7
(四)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 正常肾小球系膜具有吞噬、清除免疫
复合物及其他蛋白质颗粒的功能,这本 是一种正常保护性作用。但当负担过重 (超负荷状态)则可引起系膜区(基质 及细胞)增殖、终至硬化。
2020/10/13
8
二、病理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系膜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020/10/13
9
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 主,男性多见。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 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 其基本临床表现,早期患者可有乏力、疲倦、 腰部疼痛、纳差;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 竭。
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多数病因不清楚。少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 肾炎迁延不愈,病程在一年以上的,可转入慢 性肾炎。但大部分慢性肾炎并非由急性肾炎迁 延而来,其它细菌及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亦可引起慢性肾炎。
由于慢性肾炎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 机理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可 由循环内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或 由抗原与抗体在肾小球原位形成免疫复合物, 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
2020/10/13
6
(三)高血压对肾小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慢性肾炎时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必然影响
肾脏。早在1941年有人通过动物实验提出,高 血压引起的缺血性改变,导致肾小动脉狭窄、 闭塞、加速了肾小球硬化。近年的研究工作阐 明,高血压对肾小球的影响,亦主要是通过提 高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引起肾小球高滤过, 而导致及加速肾小球硬化。
(三)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
①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轻型慢性肾炎应与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相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无症
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
功能减退。
2020/10/13
少,也是肾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慢性肾炎患者
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有的患者血压(特别是
2舒020/张10/13压)持续
13
性中等以上程度升高,患者可有眼底出血、渗出, 甚至视乳头水肿,如血压控制不好,肾功能恶化 较快,预后较差。
(四)水肿
肾性水肿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为水钠潴留。水
肿分为两大类:①肾病性水肿:主要是长期、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