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三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三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三注意: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

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关于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以下正确的表述是(A)。

[A]主要有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个别方法[B]特殊方法指的是唯物辩证法[C]一般方法有很强的实践性[D]个别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被其它的方法所取代。

2、关于世界文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当今世界文学越来越趋向于表达共同话题[B]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断融合的过程[C]文学的民族化和世界化是矛盾的过程[D]文学的世界化是民族文学发展的趋势3、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主要有(C)。

[A]陶冶型、说教型、研究型[B]快乐型、说教型、研究型[C]陶冶型、闲适型、快乐型[D]快乐型、闲适型、研究型4、关于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C)。

[A]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B]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物质载体[C]语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纵深的层次[D]文学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5、正式的文学创作过程开始于(C)。

[A]前创作阶段[B]文学形象的酝酿构思[C]创作动机的萌发[D]语言的表达与锤炼6、关于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不正确的(D)?[A]语言本身的形象性与文学形象无关[B]语言造型离不开想象力[C]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作家修养的提高[D]文学创作依靠作家的语言想象7、“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观点出自下列哪部著作?(B)。

[A]严羽《沧浪诗话》[B]王国维《人间词话》[C]刘勰《文心雕龙》[D]王夫之《姜斋诗话》8、在作为艺术生产要素的文艺资源中,艺术环境指的是(C)。

[A]艺术家[B]社会生活,时代精神[C]流通渠道、艺术市场、消费水平、政策法规、管理体制等[D]剧场、画廊、制片厂等9、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基本特征是(D)。

[A]传承 - 稳定性[B]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母题[C]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原型[D]传承 - 变异性10、以“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系统为对象的批评方法是(C)。

[A]文学现象批评[B]文学观念批评[C]文学过程批评[D]文学批评形态学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天人合一指的是(AB)。

[A]读者进行移情与同情的体验过程[B]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契合[C]读者阅读作品感到愉悦[D]读者阅读作品感到悲伤12、下列能够代表西方人文主义文化精神的有(ABC)。

[A]古希腊戏剧[B]莎士比亚戏剧[C]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D]20 世纪表现暴露物欲的现代派作品13、关于文学创作方法,下列正确的表述是(AB)。

[A]歌德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B]现实主义是最早产生的创作方法[C]创作手法是创作方法的最高层次[D]创作方法等同于创作原则14、以下哪种倾向没有表达出“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审美理想的价值取向”?( BC)[A]理想倾向[B]情感倾向[C]趣味倾向[D]作家价值观15、意境创造的主要方法与途径有(AB)。

[A]虚实相生[B]化情为景[C]动静结合[D]意在言外16、关于作家的审美情趣,下面表达正确的是(AD)。

[A]情趣制约作家的表达题材。

[B]晚唐的送别诗格调昂扬。

[C]王维后期的的审美情趣主要反映在边塞诗上。

[D]情趣制约表现样式和作家的创作个性。

17、关于散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BD)。

[A]随笔( essay )产生于 16 世纪的法国和 17 世纪的英国[B]中国的散文是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及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随笔( essay )西方散文的源头[D]散文的特征是形神而神不散18、关于文学批评,以下不正确的表述是(CD)。

[A]西方的文学批评开始于古希腊时期[B]中国的文学批评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C]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没有关联[D]文学批评的对象是静止的19、关于中国文学史上文学题材的变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

[A]唐代主要表现市民阶层[B]宋代主要表现知识分子[C]五四新文学表现小人物、知识分子[D]文革时期表现“高大全”的英雄人物20、关于文学的起源,以下正确的表述是(BC)。

[A]巫术说的理论源于中国[B]模仿说是在西方文学理论史上影响最大的学说[C]游戏说由康德首先提出[D]马克思“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提出了劳动说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21、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22、蒙太奇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23、读者群人们把由对作品的不同反应而形成的读者圈子习惯地称为“读者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24、文学作品的内容与科普著作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1、文学作品内容的含义⑴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作家体验到的审美客体和作家主观的审美评价、审美理想的统一体,它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在文学作品中。

⑵文学作品内容的特点整体性;心灵性和情感性;独创性;形象性⑶文学作品内容的地位与作用2、主题⑴主题是指作品通过形象系列显示出来的主导性情感或思想,是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是作品审美意蕴的主旨。

⑵主题的类型情趣流露型;情感评价型;审美超越型⑶主题的功能⑷主题提炼的要求3、题材⑴题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题材是指作家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加工并写入作品,构成艺术形象进而表现主题的一组生活素材。

⑵题材与素材素材是指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尚未经过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

素材的范围比较宽泛。

⑶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的题材⑷题材的功能题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题材与主题二者相互依赖,题材的意义要靠主题点化,但主题也要在题材的积累和加工的过程中引申而出。

⑸选材的要求4、情节⑴情节的含义情节是叙事性作品内容的必备要素。

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人物活动和生活事件的演变过程。

叙事性作品的情节应该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⑵情节的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⑶细节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刻画人物、展开事件、营造环境和描绘景物的最小单位,是艺术形象的细胞。

情节是由诸多细节构成的,但是细节本身也有相对的独立性。

细节既是构成情节的最小单位,又是刻画人物的最小单位。

⑷情节的功能⑸典型情节的要求典型情节是指与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有机结合的生动、丰富的情节。

5、情境⑴情境是抒情性作品内容的必备要素。

情境是指抒情性文学作品中作家描绘、营造的用以抒发寄托自己审美体验的物像环境。

情境的铺陈是文学创作中普遍运用的手法。

⑵情境的功能与特点⑶创设情境的基本要求25、构成文学价值的层面主要有哪些?1、天人合一的和谐愉悦文学价值第一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即从无我、人我合一(即审美主客体的契合)中,感受到自然生命力的舒张所带来的和谐愉悦的优美。

这种审美感受的来源便是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是由于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关照自身时产生的。

2、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文学价值第二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是在情感与道德的矛盾冲突中,扬弃小我,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感受到保有厚重历史内涵的悲剧性和崇高感。

3、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文学价值第三个层面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是由于着意于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着意于文学审美的意义建构,故能到达“超然物外,得其寰中”的淡薄宁静的境界。

26、简述文学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1、艺术形象的间接性⑴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文学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欣赏者的感官直接接受;二是指文学形象由于语言的概括性而造成的形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⑵文学形象间接性的优势⑶文学形象间接性的局限2、艺术表现的广阔性⑴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广阔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语言是心灵的直接现实”;二是指语言是一种人工符号。

⑵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不受时空限制⑶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不受有形与无形的限制3、艺术内涵的深刻性⑴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特别适合表现精神、内心和思想。

⑵文学表现精神世界的直接性⑶文学表现精神世界的手段的多样性:利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内在心灵;通过4、动作表情等外部形象因素的描写,暗示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借助幻觉、梦境,透露人物的潜意识活动;采用如实意识流的手法,显示出人物真实、复杂的心理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手法,给文学形象赋予更深厚的精神内涵。

文学所表现的仍然是审美的精神和意识,并且是以审美的方式去表现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27、试论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1、作家的审美理想⑴审美理想就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

⑵作家审美理想的形成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⑶审美理想的超越功能使得它可以赋予作品以理想的光辉,照耀人类前行。

2、作家的审美情趣⑴所谓情趣就是情调、趣味,审美情趣就是审美活动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调、趣味,也就是在审美类型的选择中,作家所表现出来的趋向性。

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中的兴趣中心。

⑵作家审美情趣形成的主观条件是他的文化品味和艺术追求;主观条件主要是民族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变异性。

⑶作家的审美情趣影响其题材选择、题材选择及其风格特点3、作家的创作精神⑴作家的创作精神要受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它与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相连;创作精神的作用是通过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将真实可信的生活素材与鲜明独特的作家体验融为一体,其本质是审美主客体统一的途径、方法与手段。

⑵作家创作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是他的文学观念和艺术追求。

在影响作家创作精神的客观条件中,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8、怎样理解对其他民族文学成果的吸纳与借鉴?(一)文学的世界性和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必然性(二)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三)“拿来主义”和“洋为中用”的原则文学的发展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一个时代文学繁荣与否,它的优点和缺点,它那种思潮、流派、样式和创作方法特别兴盛流行,都不是孤立的文学现象,都是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合理的依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