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
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3、文学风格:
4、文学批评:
5、小说: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文学典型的基本特点?
2、文学为什么具有美悦作用?
3、无产阶级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
六、论述题(第一小题11分,第二小题12分,共23分)
1、试论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2、在文学鉴赏中,主客体之间处于不同民族、时代或阶级时,出现共鸣的原因是什么?
《文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恩格斯
2、、原料基础
3、人与人人与自我
4、启蒙主义批判现实主义
5、虚实结合寓虚境于实境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D
2、B
3、D
4、BCDE
5、ABC
6、A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文学作品中,典型是指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地概括了某种范围的共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2、指作家在外物触发下,突然萌生出来的文思特别畅达,感情异常激越,思维十分活跃,形象趋向明朗,语言运用得心应手的创作心境。
3、指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体中渗透着作家的创作个性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格调。
4、指以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活动;在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批评中,还必须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来展开这种分析和评价活动。
5、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
它具有可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性格;大多具有较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并可以充分地描绘人物活动的环境等特点。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文学典型的基本特点:
(1)鲜明的个性特征。
(2)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3)独特的审美价值。
2、文学具有美悦作用是因为:
(1)文学反映的对象是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
由于是从审美关系的角度来描绘人生、社会和自然,故文学的内容有美悦的特质。
(2)文学是作家按审美理想和美的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是对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加工与提升,因此,它的形式具有美的价值。
由是,这两方面相统一的文学作品无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3、无产阶级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
(1)高度的真实性
(2)进步的倾向性
(3)健康的情感性
六、论述题(第一小题11分,第二小题12分,共23分)
1、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一)典型人物的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
环境不仅是人物生存的条件、活动的舞台,而且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动力和依据。
即是说环境塑造性格。
(二)典型人物的性格一旦从环境中形成,就会能动地影响环境,使环境朝着某
一方向发展变化。
环境的影响能改变人,人也能影响、改造,乃至创造新的环境。
总之,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系。
2、在题目所示情况下,出现共鸣的主要原因是:
(一)作为鉴赏客体,通常应该是那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类作品往往能够突破民族、时代、阶级的界限,从中表现出人们生活中某种带普遍性的思想感情和被称之为"共同美"的东西。
(二)作为鉴赏主体,处于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读者,存在着与人类的基本要求、精神素质相关联的共同性。
正是这种共同性的存在,人们有能力、也有兴趣欣赏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作品。
(三)处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鉴赏客体与鉴赏主体之间之所以会发生共鸣,还由于某些客观条件在起着作用(即勾连主客体之间感情通道的作用),如类同的社会矛盾,近似的生活处境或相同的实践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