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正常产褥

第五章 正常产褥

第五章正常产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正常产褥母体各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及乳房)的生理变化;
(2)掌握正常产褥期处理及保健。

2.能力目标
(1)说出正常产褥母体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2)能够进行子宫复旧腹部检查;
(3)学会观察产后恶露的判断;
(4)能指导产妇做产后恢复保健操。

3.态度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助产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同情心。

【教学重点】
1.产后母体生殖系统的变化
2.恶露的判断
【教学难点】
产后母循环及血液系统的变化
【课时分配】90分钟
1.新课导入3分钟
2.认定目标3分钟
3.讲授教学内容75分钟
4.作业5分钟
5.课后小结4分钟
【教学方法和手段】
精讲、多媒体演示、VCD电教、讨论、提问、实验实训、见习。

【新课导入】
正常分娩的产妇可于产后2~3天出院,其产褥期大部分时间性是在家度过,医护人员应针对产褥期不同生理、心理需要,作好必要的康复指导。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产褥期母体变化
正常产褥的概念: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
需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一般规定为6周。

【生殖系统变化】
1.子宫
(1) 子宫体:变化最大。

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

子宫复旧的主要表现是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产后1天宫底平脐,产后10天宫底入盆,产后6周恢复正常大小。

(2) 子宫内膜的再生: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

产后6周完全愈合。

(3) 子宫颈:胎盘娩出后:袖口状;产后2~3日:宫口可通过2指产后1周:宫颈外形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10日: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外口由圆形变为“一”字形。

2.阴道
(1)分娩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肌张力低,阴道粘膜皱襞因过度伸展而减少甚至消失
(2)产褥期: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

产后3周重新出现粘膜皱襞但于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3.外阴分娩后轻度水肿,产后2~3日内自行消退,创伤于3~5日内愈合,形成处女膜痕
【乳房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主要是泌乳
(一)乳汁
1.初乳:产后7日内分泌的乳汁。

含beta胡萝卜素,淡黄色质稠,含蛋白质较成熟乳多,尤其是SIgA,脂肪和乳糖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

2.过渡乳:产后7-14日分泌的乳汁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多。

3.成熟乳:产后14日以后分泌的乳汁。

白色,蛋白质2%~3%,脂肪4%糖8%~9%,无机盐0.4%~0.5%,维生素。

(二)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1.母乳喂养的好处
(1)增进母子感情;
(2)有利于生殖器官及有关器官组织更快恢复;
(3)提高新生儿抗病能力。

2.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1)吸吮喷乳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
(2)不断排空乳房,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
(3)产妇营养、睡眠—保证休息、睡眠、饮食;
(4)产妇情绪—避免精神刺激;
(5)产妇健康状况。

【血液及循环系统的变化】
1.血容量:产后最初3日增加15%~25%,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
2.高凝状态:产后早期仍存在,产后2~3周内降至正常;
3.RBC、HGB渐增多;
4.WBC:产褥早期可高至15×109/L--20×l09/L,中性粒增多,淋巴细胞稍减少;
5.PLT:增多。

【消化系统的变化】
产后1~2日内:口渴,喜进流食或半流食,但食欲不佳,以后逐渐好转,胃酸分泌减少,1~2周恢复,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2周恢复,易便秘。

【泌尿系统的变化】
1.妊娠期体内潴留的多量水分经肾排出--产后最初数日尿量增多;
2.肾盂及输尿管扩张恢复--4周;
3.易尿潴留。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1.分娩后,E、P、胎盘升乳素骤降
2.PRL:于产后数日哺乳产妇降至60ug/L,不哺乳产妇降至20ug/L
3.月经复潮:不哺乳产妇--6~10周;哺乳产妇--推迟或一直不来。

4.排卵:不哺乳产妇--10周;哺乳产妇--4~6个月。

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来潮前多有排卵,故哺乳产妇未见月经来潮却有受孕的可能
【腹壁的变化】
色素沉着渐消退,妊娠纹:紫红色-银白色,子宫增大——腹壁皮肤部分弹力纤维断裂,腹直肌不同程度分离,产后腹壁松弛,产后6~8周恢复紧张度。

第二节产褥期临床表现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 体温:多数正常。

产程长致过度疲劳者,最初24小时内略升高,不超过38
度。

不哺乳者,产后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可发热,达38.5度
2.脉搏:缓慢,60~70次/分,产后1周恢复
3.呼吸:深慢,14~16次/分
4.血压:平稳。

妊高征产妇降低明显
【子宫复旧】
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脐下1指 ,产后1日,因宫颈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使宫底稍上升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 ,产后10日降入骨盆腔。

【后宫缩痛】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

经产妇多见,剖宫产产妇多见,哺乳时加重。

产【褥汗】
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明显,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

【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

1.血性恶露:色鲜红,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
织.
2.浆液恶露:色淡红,似浆液,含有少量血液,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粘液、
阴道排液有细菌.
3.白色恶露:粘稠,色泽较白,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
4.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持续4至6周,总量250至500ml,个体差异较大。

血性3日,浆液2周,白色3周. 若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量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第三节产褥期处理【产后2小时处理腹壁的变化】
产后2小时内及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应在产室严密观察,此期处理非常重要。

1.协助产妇首次哺乳。

2.测血压、脉搏
3.观察阴道出血量:弯盘收集。

4.注意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否、肛门坠胀感。

宫缩乏力:按摩、宫缩剂
宫腔积血--阴道流血不多,宫缩不良,宫底上升:可压宫底、宫缩剂
阴道后壁血肿--肛门坠胀感:肛查、处理。

5.产后2小时一切正常:送回病室,注意巡视。

【饮食】
产后1小时: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进软食,营养丰富,足够热量和水分。

哺乳者:多进蛋白质和多吃汤汁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腹壁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