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循环功能治仪
临床效果
增加局部rCBF 缩小梗死体积 减少神经元梗死数目 抑制炎症反应,梗死灶白细胞浸润减轻 抑制异常脑电信号
临床应用
(一) (二) (三) (四) 脑梗塞各期的治疗,越早越好:半暗带 脑出血恢复期:2周之后 偏头痛:抑制皮层扩布性抑制波 颈性眩晕:开放Willis环;中、低频波 扩张椎动脉 (五) 慢性脑供血不足,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看书报或电视时易疲劳,体力下降,腿 脚发软,活动后气急,失眠,耳鸣。 (六) 失眠:降低大脑皮质电兴奋性,可用 于普通人和精神病患者 (七) 高原反应:边防战士,援藏、支边人员
脑循环功能治仪 小脑电刺激仪 CVFT-MG201
新技术申请报告
治疗方法
仿真生物电经颅外刺激小脑顶核 FNS(小脑顶核电刺激) 无创、经颅 仿真生物电
小脑的位置
小脑顶核电刺激研究历程
1969年,Miura和Achari报道电刺激小脑顶核可 引起动脉压和心率的改变 1983年,Nakai首次提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引起 局部脑血流的增加 1988年,Khayata首次报道电刺激小脑顶核可缩 小实验大鼠的脑梗死体积 1991年,国内学者开始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频谱电流显示 CVFT产生的是一个随机性的频率群,其中几个频率点 上幅值最高,我们称之为“特征频率”,不同的“特 征频率”组合构成了“模式”。在特征频率之间散布 着大量的频谱线,它们幅值小,但范围广,可以从几 赫兹至几十K赫兹。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各频段输出的幅 度。 模式 不同的特征频率的组合。CVFT-MG201目前共有四种治 疗类型:中风康复、老年保健、头晕头疼、缺血性眼 疾。
FNS的生理效应 增加局部脑供血 激发神经自身保护机制,保护脑细胞
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生理效应
增加大脑局部脑血流量(rCBF)
大鼠试验表明,电刺激小脑顶核(FN)
30min,全脑血流量明显增高,以脑皮质为著, 最高达300%以上
额叶、顶叶、海马CA1区血流量也明显增高,
达到200%
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机制
(八) 大脑认知障碍:电刺激FN可保全脑缺血 时 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坏死(海马CA1区 与认知障碍有关) (九) 脑血管病的预防 (十) 精神科疾病:如抑郁症 (十一) 脑外伤促醒,脑外伤恢复期 (十二) 脑卒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 律 不齐、早搏、传导阻滞等 (十三)震颤麻痹:可对纹状体神经元产生条件 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作用
局部的含义: a. 区域:大脑皮质、顶叶、额叶、基底节、 海马CA1区 b. 持续时间:一过性,即持续一段时间后 恢复原状 (大约50min),有叠加作用, 需反复刺激。 c.治疗时间窗:越早越好。Leabharlann 美国Cornell大学研究
预先FNS1小时局部脑血流量升高(保 持50分钟左右) 预先FNS1小时脑梗死体积减少(保持 10天左右) 研究说明:中枢内主导血管舒张和神 经保护通路是不相同的。
1.不但具有常规药物治疗或同类仪器的扩张脑血 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而且具有“条件性中 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作用”。 2.脑电是一种随机波,不重复而且具有特征波, 如:α、β、δ、θ等于无规律中显出规律。CVFT 采用仿真生物波而不是其它仪器采用的机械波: 如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人体更容易接受。 3.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治疗更直接更 有效 4.低电流刺激,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5.具有强有力的国内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背景。 6.“非药物、无创伤”治疗脑部疾病。
小脑顶核电刺激可能机制
增加脑供血 1、存在小脑顶核到大脑皮质的固有神经通路 脑干网状结构和纹状体到大脑皮质的 血管舒张中枢 2、电刺激FN后乙酰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有关
保护脑细胞 1、电刺激FN降低皮质神经元的兴奋性 抑制“梗死周围去极化波”(PIDs) 2、下调脑微血管的免疫反应 缺血半影区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及其蛋白表 达下调 3、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害 FNS使缺血半暗带细胞外谷氨酸含量明显下降
1995年,Reis 研究提出电刺激小脑顶核激发条
件性中枢神经元性神经保护作用
1997年,推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CVFT-010M)
2002年,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在全国25个省市广
泛应用,公司推出换代产品(CVFT-011M)
2004年,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正式更名为小脑电 刺激脑循环功能治疗仪 2005年,公司推出第三代换代品(CVFTMG201) 小脑电刺激脑循环功能治疗仪
颅外电刺激如何到达颅内 理论支持 直接证明 间接证明
颅外电刺激能够到达颅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来逐一、充分论证。 1. 理论:颅骨细胞含水,而水能导电;头皮可收 集到 内部的脑电信号。 2.直接证明: 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颅外施加电刺激同时, 在大鼠顶核收集的电信号是刺激前大鼠本身的 脑电信号与颅外施加的电信号之物理和。 3.间接证明: 国内5年多的临床应用有效性证实,颅外仿 真生物电刺激可到达小脑顶核,对各种缺血性 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疗效; TCD 结果也证实刺 激小脑顶核增加前循环血流量,而不增加后循 环血流量。
(十四)小儿脑瘫 (十五)近视:通过增加脑部血流量,来增加眼 部供血,以缓解睫状肌痉挛,以期增加 睫状肌的调节功能。 (十六)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栓塞:视网膜 中央动脉是颈动脉的一分支,视神经、 视网膜相当于大脑皮质在眼部的延续。 (十七)特殊人群:长期用眼用脑过度、生活节 奏快、工作压力大、整日面对电脑的人 群。如:银行、证卷公司工作人员,公 司职员,作家等。
CVFT的特点
低电流,安全可靠 生物电刺激,无副作用 克服了颅骨屏障作用,真正使电刺激达 到小脑顶核引起大脑血流增加 提高脑供血效果确切,并且只针对大脑 而非全身,非小脑、脑干 除治疗作用以外,对脑血管疾病有预防 作用
目前机型
每100克脑组织供血情况:
正常人: 100克脑组织约50ml/min 出现功能缺损: <30ml/min 功能丧失但组织结构尚完整:(半暗带、 周边区、半暗带) 15~20ml/min 结构死亡出现不可逆现象:(中心区) <12ml/min
CVFT急性脑梗塞临床试用方案
梗塞部位:梗塞灶最好在顶叶、额叶、基地节、海 马区等 部位。 偏瘫类型:上、下肢偏瘫,肌力在1-2级为佳。 治疗开始时间:发病时间≤3天。 操作要求:每天至少2次,间隔4小时左右,每次治 疗时间 50-60分种。连续10,有条件20天。 临床观察: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设对照组前后对照) b.可通过其他设备进行监测,CVA、TCD、 ECT、SEP、MEP、ECG等。
通常动脉血流中断 10~30 秒,神经细胞就 会受到轻度损害,尚可恢复。 若动脉血流中断3~ 5分钟,神经细胞就会 受到严重损害,较难恢复正常。 若动脉血流中断 30 分钟,神经细胞就会 发生不可逆破坏,机能丧失。
绝对安全可靠:
IEC(国际电工标准):50mA<I*<100mA *:I为依据国际电工标准制定的电流输出有效值 乾康(CVFT):I<9.5mA(输出平均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