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灸疗法ppt课件

艾灸疗法ppt课件


4、温


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 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 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 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 灸数穴。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 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二、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部位 艾炷 壮数
连续施灸,不拘壮数, 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
回阳、救逆、固脱
治疗急性寒性腹痛、 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四肢发凉、腰痛、痛经、 遗精、阳痿等。
3、 隔蒜灸
鲜大蒜切成厚约0.3~0.5厘米 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 捣蒜如泥亦可 将蒜片置于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艾灸疗法
概 述
定 义

烧灼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 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 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医学入门·针灸》
“药之不及,针之 不到,必须灸之”
施灸的主要原料
艾叶
艾绒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
生长,以蕲 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脾胃虚寒而致
(二)扶阳固脱
《扁鹊心书》记载:“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 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 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 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 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 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
(三)消瘀散结
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 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 凝滞 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 炎)初起、瘰疬( 颈淋巴结 核)、瘿瘤 等疾病。
实按灸 白芥子灸 蒜泥灸
雷火针天灸
将纯净的艾绒 , 放在平板上,用手 搓捏成大小不等的 圆锥形艾炷 ,艾炷 高1厘米左右,直径 0.8厘米左右,燃烧 完1柱为一壮。
艾柱的制作
(一)隔 物 灸
用药物或 其他材料将艾 炷与施灸腧穴 部位的皮肤隔 开进行施灸的 方法。又称间 接灸。
隔姜灸 隔盐灸
隔物灸
(二)施灸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 灸疗。 2. 对 颜 面 、 五 官 、 有 大 血 管 的 部 位、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 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艾条器灸
2、雀啄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 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 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一般施灸10~15分钟。
3、回旋灸
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 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 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 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熏烤 施灸。
以上诸法(悬灸)对 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 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 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 灸治急性病。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 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气Fra bibliotek芳香艾叶
容易燃烧 火力温和
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 艾绒的制作 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 晒干贮藏,以备应用。
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素问》载:“脏寒 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ruò”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 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 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 、 腹痛、泄泻、痢疾等。
1.温经散寒,行气通络 2. 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3. 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一、基本技能
直接灸
艾炷灸 间接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艾灸 常 用 灸 法 其他灸法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灯火灸 天灸
悬起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太乙针灸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先小后大 先少后多
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
鼻炎:关元穴 、 足三里 、 迎香、 印堂、太阳 、合谷 妇科病:关元、子宫穴、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足三里,胃枢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腧,至阳,膻中,少海,内关
隔蒜灸 隔附子灸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4厘米, 厚约0.3~0.4厘米的薄片, 中间以针刺数孔, 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 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 痹痛等。
2、隔盐灸
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 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 上置大艾炷施灸 艾炷燃尽,易炷再灸
(二)悬 灸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 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 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 肤 3 ~ 5 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 10~15分钟。
艾条灸
悬 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 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 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 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 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
清热解毒、杀虫
用于治疗淋巴结核、 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 (未 溃疮疖、乳痈)及虫、蛇、 蝎、蜂蜇咬伤等病证。
y án g
4、隔附子饼灸
附子片、饼(3cm ×0.8cm )中间穿孔
将艾炷放在应灸腧穴上点燃施灸 灸完规定壮数
温补肾阳
多用于治疗命门火 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 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luǒlì yǐng liú
(四)防病保健
《扁鹊心书· 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 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 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
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 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 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免疫调节
《医说· 针灸》说:“若要安,三里 莫要干。”
艾灸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