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师事迹材料
我与张老师的结缘是____4年,那一年我刚由另一所学校调入____一中,怀着对百年名校的仰慕及崇敬之情,我忐忑不安、谨
慎认真地开始我的教学工作。
逐渐地我被一中语文组良好的教研
风气和宽松的学术氛围给感化了:办公室里同事们无拘无束地讨
论备课难点,课间又是老师们互相争论教学疑点的时间。
只要有
疑问就可以大胆地拿出来讨论,无所谓谁浅谁深。
在互相学习和
讨论中,大家最终的视线将会转向她:一位温婉、智慧、知性的
女老师,即语文组前任组长(因身体原因,本人辞任)____老师。
面对大家的疑惑,张老师总是用她那温和的眼睛,甜甜的微笑,
简约而准确地热心解答,永远是那么胸有成竹。
她的笑音点亮了
周围,也点亮了我。
如坐春风,是我对张老师最初的感受。
尽管也有着十来年的
教龄和班主任经验,但刚刚来到一中,我就承担了三个班的语文
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时之间有点措手不及。
张老师总是鼓励我说:“我相信你一定会干好,只要有一颗认真的心。
”并热心地
介绍一中学生的情况:一中学生毕竟是各校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睿智、灵活、好奇,但也有一点傲气,这就需要老师赏识他们、
征服他们。
当我提出想进课堂听课的要求时,张老师痛快的答应了。
张老师一直带的是数奥班,这个班的学生是从全____市招来
的顶尖学生,而且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参加数、理、化、生学科
竞赛的,因此对语文不太上心,被老师们戏称为“硬骨头”。
记
得我第一次听张老师的课是苏轼《石钟山记》,走进课堂我发现学生对听课很是习以为常,气氛轻松活泼。
当张老师开讲时我看到
学生竟无人干别的事,一个个神情专注,对苏轼极为熟悉,谈到
苏轼的诗、词、书法成就,学生居然能侃侃而谈。
我明白这种积
淀非一日之功,一定是张老师平日的拓展、延伸,难怪一位学生
在QQ上说是张老师开启了他的文学梦。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
学领域的难点,涉及古代各方面的常识不说,仅字词的梳理就让
学生厌烦。
但我发现张老师没有按常规教学进行,对字词点拨之余,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对于学生的答案,张老师尽量让学生用极精练的文字概括出来,不拘形式,课堂气
氛极其活跃,圆满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在结束课文之时,张
老师又补充到:石钟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响亮而有意义的话就如同一篇美文的结尾,令所有的学生发出
了一声赞叹。
我从这堂课中明白了:赏识学生就是对学生思考的
尊重,征服学生靠的是渊博的知识和对学生走出知识迷宫的引领。
在任班主任期间,由于高中升学压力大,有些学生到高中后非但
不进步,而是大踏步后退,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朝思暮想怎
么提高学生成绩,但可能过于急切,反而效果不好,以致影响个
人情绪。
我同张老师交流后,张老师安慰了我,说道:只要尽力、尽心就好,不要太看重眼前的成绩,学生慢慢会有变化的。
我放
平心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最终我的班很好地完成了高考任
务。
基于此,我深深地被张老师吸引、折服了,从她那里我接触
到了一群活力四射、德业精良的老师,一个让我更向往的组织——民盟,____5年在张老师的介绍下我也光荣地加入了民盟。
我决心要追随这些良师益友们,也像他们一样桃李满天下。
学高为师,是张老师对自己的要求。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你就不能只是一桶水。
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
的海。
教师也不能仅仅给学生一杯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取水,成为河、成为海。
____82年毕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她一直在
教学第一线工作,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热爱教师职业,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善于钻研,努力进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但她还经常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
”教学二十多年,至今仍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永远有
不懂的东西,永远有教学的困惑。
恰恰是这种不知足的精神激发
她终日以书为伴,勤耕苦读,广采博取,思考探究,从而营造一
方属于她自己的乐土,并且欣喜于自己的那一份耕耘。
“单元综
合教学法”、“快速作文法”、“快乐作文法”这些独创的课题,张老师一次次的挑战,一天天的钻研,最终获得沉甸甸的收获
——
____86年在____市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二等奖;____87年因工
作成绩突出被____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____88年至
____97年指导学生作文,先后五次获得全国作文大赛育才奖和指
导奖;____92年所带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在____市市属中学中获第
一名;____93年获得____市第三届教学新秀称号;____1年被评
为省级骨干教师,同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以优异的成绩
结业,通过了论文答辩,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从教以来,还多次
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及教育科研二等奖。
____96年撰写的《浅谈高三作文》及《提倡能言善辩》两篇论文发表在《教改科研新成果》(成都科技大出版社出版)一书中,并分别被评选为一等奖和二等奖。
____0年编写《名校精讲精练》[初三语文](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____2年新教材发行,进行了修改再版。
____2年论文《培养中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荣获甘肃省
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____5年主编《高中同步优化集训》(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受到好评,____7年再版。
论文《决不吝啬表扬》《三年磨一剑,一朝得辉煌》分别在学校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并发表在《中学教育科研》上。
____3年——____7年先后发表论文《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让作文枝繁叶茂》等数篇。
____0年——____6年期间先后到平凉临台县、甘肃临夏州、甘肃定西、甘肃白银市、甘肃古浪县等地为当地中学做高中语文教学讲座、
新课程培训讲座等,获得好评。
德高为范,是我给张老师的评价。
俯首甘为孺子牛,辛勤耕
耘之余,张老师对年青老师的关心及帮助,真可谓呕心沥血。
孙
红红老师是张老师的徒弟,张老师言传身教,不仅手把手地传授
教学经验,有时更是深入课堂,细扣教学环节,甚至连教学语言
也要一句句的推敲。
这种认真严谨的教风,感染了孙老师,使她
很快的成长起来,在____9年学校的“公开课”教学中,《我的呼吁》一课获一等奖。
对其他年轻教师,张老师也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王金金老师勤学好问,经常邀请张老师听她的课,张老师
每次都愉快地答应,听课时张老师要认真的做笔记,将授课过程
中的点滴记录下来,课后认真地一一与王老师探讨,提出自己的
意见和想法。
王金金老师在张老师的悉心帮助下,成绩斐然,获
得“____市教学新秀”奖。
李国强老师参加去年教学新秀比赛时,抽到了《闺塾》一课,张老师认真指导,又深入课堂听课,提出了很多建议。
仅就一个开头导语部分,就反复与李老师商量,推翻
了一个又一个想法,由于时间紧迫,李老师都要放弃时,张老师
还是坚持导语要精、要新,继续鼓励李老师拿出新方案,在执着
的努力[-您的专属秘书!]下,李老师设计出了一个极富创新的
导语,获得满堂彩。
组里的年轻老师没有不获得张老师的指导,
比如许红艳老师取得“语文老师基本功大赛——全国优秀课例展评”二等奖时,也将指导老师奖感激地给予张老师。
教育中最为
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在教育事业中,“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为人师表尤显重要。
张老师可以说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德高为范”的信条,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她所钟爱的教育事
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张老师一直在这个信仰下辛勤耕耘,
无私地将爱奉献给教育,将温暖的春风吹进同事的心里,将希望
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衷心希望张老师在教苑这块沃土上,收获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