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工程测量1、测量放线方案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依据城市规化局或建设方提供的绝对座标,采用全站仪,再根据施工图提供的各个座标点通过精确计算在施工现场放好每一个角点或座标点,整个测设过程经过初测、精测和检测三个步骤,放线前,必须认真验算各座标点与建筑物的相互关系,认真计算座标点数据与建筑物数据是否相符,认真复算结构尺寸与建筑尺寸是否相等,经复算各个相互关系无误后再进行实地放线。
2、具体操作方法1)建立轴线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座标点和设计总平面图,定出建筑物四大角控制点,根据各控制点引出各轴线,建立建筑物轴线平面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引测,分为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
轴线初定时把设计座标投测在地面上,利用打入土中的小木桩作埋设标志,由于该点在土方开挖时将被挖去,为此在初定时同时定出前后方向桩,外桩埋设在离基坑开挖边线2—3m以外,并埋设好混凝土标桩,顶部放置200mm×200mm不锈钢板。
方格网控制点初定并将标桩埋设好后,进行精测,采用现场改正方法,长轴线改正时其180°之差10",短轴线改正时其90°之差6"。
上述两个步骤完成后,会同业主单位和监理方对控制网进行检测。
测角用J2经纬仪两个测回,距离往返观测,最后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坐标值和测量精度,其闭合测角中误差在±3〞之内,边长丈量相对中误差为1/2000即为合格,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高程控制:按业主单位和设计方确认的水准原点,在建筑物四角建立高程控制点采用二等测量确定水准面的标高,可将水准点记于轴线控制桩上,也可另外埋设高程控制点。
控制点处挖土后现浇一圈混凝土,中心埋入Ф25的圆头钢筋,本工程控制点共六个。
另在远处永久性建筑物上作两个对照观测点,高程控制点经业主和监理方检测确认后,方能投入使用。
3)垂直度测量控制,本工程采用J2级经纬仪控制,框架结构柱,墙垂直度,本工程控制点设在建筑物的阳角,观测点用红漆标准在砼柱上,标注标志用三角形表示,每次在同一线上进行观测,其它轴线根据经纬仪引上线进行观测,同时做好观测记录并归档,要求每层垂直度不超过5mm,且整栋建筑物垂直度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
4)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标高0.5m处,观测点总数不少于10点,主要设置在地下室角点及沉降缝轴线处,观测点规点用φ12以上钢筋埋置在砼中,测量仪器采用高精度的等距水准仪和专用钢卷尺,按要求做好实测记录,如有不正常结果,及时提请设计、监理、业主、质监部门分析处理,观测点相邻两点的误差值不超过间距的千分之二,按设计院标示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
㈡施工测量1) 建立轴线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座标点和设计总平面图,定出建筑物四大角控制点,根据各控制点引出各轴线,建立建筑物轴线平面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引测,分为初定,精测和检测三步。
轴线初定时把设计座标投测在地面上,利用打入土中的小木桩作埋设标志,由于该点在土方开挖时将被挖去,为此在初定时同时定出前后方向桩,外桩埋设在离基坑开挖边线2—3m以外,并埋设好混凝土标桩,顶部放置200mm×200mm不锈钢板。
方格网控制点初定并将标桩埋设好后,进行精测,采用现场改正方法,长轴线改正时其180°之差10",短轴线改正时其90°之差6"。
上述两个步骤完成后,会同业主单位和监理方对控制网进行检测。
测角用J2经纬仪两个测回,距离往返观测,最后根据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坐标值和测量精度,其闭合测角中误差在±3〞之内,边长丈量相对中误差为1/2000即为合格,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 高程控制:按业主单位和设计方确认的水准原点,在建筑物四角建立高程控制点采用二等测量确定水准面的标高,可将水准点记于轴线控制桩上,也可另外埋设高程控制点。
控制点处挖土后现浇一圈混凝土,中心埋入Ф25的圆头钢筋,本工程控制点共六个。
另在远处永久性建筑物上作两个对照观测点,高程控制点经业主和监理方检测确认后,方能投入使用。
3)垂直度测量控制,本工程采用J2级经纬仪控制,框剪结构柱,墙垂直度,本工程控制点改在综合楼的四角,观测点用红漆标准在砼柱上,标注标志用表示,每次在同一线上进行观测,其它轴线根据经纬仪引上线进行观测,同时做好观测记录并归档,要求每层垂直度不超过5mm,且整栋建筑物垂直度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
4)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标高0.5m处,观测点总数不少于10点,主要设置在综合楼中部和四角以及沉降缝轴线处,观测点规点用φ12以上钢筋埋置在砼中,测量仪器采用高精度的等距水准仪和专用钢卷尺,按要求做好实测记录,如有不正常结果,及时提请设计、监理、业主、质监部门分析处理,观测点相邻两点的误差值不超过间距的千分之二,按设计院标示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
㈢施工测量:3.1.1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测量均由专职测量员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对建筑物的测设定位、建筑物各楼层轴线的测设、标高引测、沉降观测等各种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要求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1.2建筑物测量定位及各楼层轴线的测设:(1)进场后,以建筑总平面布置图、业主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网点、建筑设计图纸为依据对建筑物进行测设定位:首先将附近基本控制点的坐标引测至施工现场,然后在施工现场(建筑物外围处)设立用于本工程施工的钢筋砼控制桩点并加以保护,采用直角坐标法用经纬仪先将建筑物的纵横主控制轴线测设出来,然后根据所测定的主控制轴线及设计图所示尺寸轴线将建筑物平面内的其它轴线一一测设出来。
(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其轴线的转递将采取外控法进行控制,具体做法为用经纬仪正倒镜取中的原则将下部主轴线投测到上层楼板的边缘或柱顶上,然后用钢尺实量投测轴线的距离作为校核,根据投测上来的主轴线,在楼板上进行分间弹线,逐步放出建筑物各细部轴线,弹出墨线,作为本层施工放样依据。
3.1.3高程控制:将±0.000水准控制点水平位置标在各外柱上,用精密水准仪复核,将闭合差控制在允许误差内。
在±0.000水平控制点处建立工程施工水准标高起始线,每施工完一层,用经检校的钢尺(30m)沿边柱逐层上翻,然后以上翻点为准建立操作层的施工标高控制网,每次均以±0.000为水准标高起始线,防止误差积累。
3.1.4沉降观测: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设计图规定位置在建筑物内设置好足够数量的沉降观测点,定期由我公司测量人员和业主方代表配合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观测,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归档。
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观测,按规范要求控制环线闭合差。
工程竣工后,绘制成建筑物沉降曲线图,移交业主方。
㈣测量方法2.2.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测设2.2.1.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按本工程特点布设测量平面控制网。
控制网采用导线和增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
2.2.1.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量出各纵横墙中心线并做点,以各中心线外移1.2m,用经纬仪投测,引向工程做标志桩进行布控投测。
将各测设的轴线分别投测到楼面并在边梁上做红三角红线。
2.2.2轴线控制网的楼层转递±0.000以下的基础,按其控制点用经纬仪投测在垫层上,并弹线。
用经纬仪结合长度,角度进行复核。
主体控制网楼层转递采用激光铅锤仪和吊线进行楼层转递和复核。
2.2.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测设2.2.3.1以室内地坪设计标高±0.000的基点上,按三等水准要求引测高程,以满足施工测量和沉降观测的需要。
2.2.3.2每一层的高程控制均按四等水准要求,从基点水准桩标记的±0.000引测到作业面,并标记在立面施工作业点(钢筋柱、架杆等),采用标准钢尺量距传递,然后按楼层结构标高测记在砼柱上,以便施工之用。
2.2.4高程控制与传递采用闭合法,将高程水准点引测到周围永久性建筑物上,并用红三角做标记(注明高程)。
主体施工向上部传递高程时,将水准点引测到四大角,建立高程平面控制网,用红三角在牢固墙面作标记。
采用长钢卷尺量取垂直高度,将高程传递。
2.2.5垂直度的控制和测量在楼层施工过程中把阴阳角的轴线、主轴线和外窗洞口边线引测至各层的外墙面上(或边梁上),以便利用线锤检查各层轴线和洞口的偏差情况。
2.2.6沉降观测2.2.6.1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根据建设方提供的±0.000原始高程为依据,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在工程附近设置2~3个永久水准基点,并对水准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准确性。
2.2.6.2沉降测点的埋设方法:布设在第一层标高+500mm处,预埋150×150×5钢板,用角钢焊接牢固,并涂刷防腐漆处理。
(五)测量工程3.1.1 轴线控制测量放线采取“整体控制、分区自成体系”的方法。
即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在整个场区内建立可靠的控制网线作为该建筑物的轴线控制,根据控制网线建立轴线控制体系。
正负零以下控制线直接用经纬仪测设,细部用50m卷尺、5m 卷尺丈量。
二层及以上轴线测设时,各轴线控制交点相对应的位置留设200×200的方孔,用激光铅垂仪往上引测。
3.1.2 高程的测定传递根据建设方交付的高程点,在场地四周的牢固物体上设八个+1.000m高程的标志,用红漆标注,建立高程控制网。
各楼层根据±0.00标志自行引测至工作面施工,待施工到第一层柱子模板拆除后,即将±0.00引测至建筑物周边外柱上,并用油漆做上明显标志,以便各楼层施工时用50m钢卷尺引测至需要部位,再用水准仪进行施工测量。
工程的建筑定位、楼层的轴线引测及高程控制等施工测量均应分别记录测量成果,经监理单位复核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1.3 沉降观测3.1.3.1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按设计要求在指定的合适地点埋设好永久性水准点,当工程至±0.000以上时,在建筑物一层柱0.500mm标高位置按设计规范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埋设铁件和钢筋。
观测点布置合理、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一星期后进行首次观测,观测时间为早晨8-9时左右,主楼施工中每施工完二层测一次,主体竣工时观察一次,装饰期间每三个月观察一次。
为减少各类误差,做此项工作时,做到“定时、定人、定仪器、定观测点、定观测路线”,沉降观测每次记录归档,直至竣工移交甲方后继续观测。
沉降观测布置点:3.1.4 施工测量措施3.1.4.1 建立3人的现场测量专业组,专人负责,隶属工程技术部管理。
3.1.4.2 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由专门检测单位进行校正仪器。
3.1.4.3 测量仪器的控制、保养严格按照公司内部有关的规定进行。
3.1.4.4 建立测量复核制度,工程控制点、控制线施测后,须经项目工程技术部主任组织复核;细部尺寸施测由各施工段、各专业队人员负责,工程技术部测量人员组织复核;总控制网线,高程控制网点测设完毕后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