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与设计复习题

系统与设计复习题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一.选择题:1.面向对象的特点主要概括为(C )。

A. 可分解性、可组合性、可分类性B. 继承性、封装性、多态性C. 抽象性、继承性、封装性、多态性D. 封装性、易维护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2.信息按照( C )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A. 应用领域B. 加工顺序C. 管理的层次D. 反映形式3.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B )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

A.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B. 作业信息系统C. 决策支持系统D. 情报处理系统4.在开发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要进行用户调查,调查中收集的主要信息包括( D )。

A. 管理目标、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B. 组织结构、功能体系、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C. 企业性质、客户资源、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D. 管理目标、功能体系、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信息5.系统流程图也称为业务流程图,它表达的是(B )。

A. 数据在系统各部件间的流动情况B. 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C. 逻辑数据流图D. 白盒子形式的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6.一般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 C )阶段,根据对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的。

A. 需求分析B. 逻辑阶段C. 总体设计D. 详细设计7.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 D )为基础绘制的。

A. E-R图B. 管理功能图C. 业务流程图D. 数据流图8.在关系规范化过程中,一般来讲,满足(C )的关系即可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就可以认为是比较规范的关系。

A. 第一范式B. 第二范式C. 第三范式D. BC范式9.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是( A )。

A. 自顶向下原则B. 自底向上原则C. 分步实施原则D. 重点突破原则10.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 A )。

A. 生命周期法B. 原型法C. 第四代语言D. 面向对象方法11.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A )。

A.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B. 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C. 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D. 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12.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

A. 用户的决策方针B. 用户的分析方案C. 系统设计说明书D.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3.信息系统建设的结构化方法中用户必须参与的原则是用户必须参与( A )。

A. 系统建设中各阶段工作B. 系统分析工作C. 系统设计工作D. 系统实施工作14.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A )。

A. 系统开发周期长B. 缺乏标准、规范C. 用户参与程度低D. 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15.系统分析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是( A )。

A. 可行性研究报告B. 数据词典C. 系统说明书D. 系统详细调查报告16.软件文档是信息系统( B )的重要依据。

A.可理解性B.可维护性C.可扩展性D.可移植性17.系统维护中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 D )。

A. 系统分析阶段B. 系统设计阶段C. 系统实施阶段D. 三者都包括18.在原型法中,原型是开发系统的(A )。

A. 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B. 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C. 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D. 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19.由用户开发应用系统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B )。

A. 提高应用系统效率B. 系统开发直接反映用户需求C. 增强系统的可靠性D. 降低开发成本20.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应参与(D )。

A. 系统规划B. 系统设计C. 系统分析D. 系统开发和运行全过程21.绘制功能结构图的依据是( A )。

A. 数据流程图B. PAD图C. N-S图D. 系统总体设计22.下面哪一项不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 D )。

A. 系统总体设计B. 系统硬件设计C. 系统详细设计D. 编写系统实施计划23.对于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

A. 在结构化设计中,模块的功能应当简单明确,易于理解B.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C. 设计者应先设计顶层模块D. 越下层模块,其功能越具体,越复杂24.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是将( C )。

A. 逻辑模型转换成数据模型B. 数据模型转换成物理模型C. 概念数据模型转换为数据模型D. 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25.耦合度描述了( D )。

A. 模块内各种元素结合的程度B. 模块内多个功能之间的接口C. 模块之间公共数据的数量D. 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26.内聚是种指标,表示一个模块( B )。

A. 代码优化的程度B. 代码功能的集中程度C. 完成任务的及时程度D. 为了与其他模块连接所要完成的工作量27.在绘绘数据流时,应遵循父图与子图平衡的原则,所谓平衡是指(C )。

A. 父图和子图都不昨改变数据流的性质B. 子图不改变父图数据流的一致性C. 父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与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一致D. 子图的输出数据流完全由父图的输入数据流确定28.以下关于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信息就是数据B. 信息可以脱离载体独立地传输C. 信息可以表示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变化,但不能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D.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29.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 C )。

A. 计算机系统B. 手工管理系统C. 人机系统D. 计算机网络系统30.设有关系Students(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别,家庭住址),其中,属性“系名”是关系DESP的主键,用户要求访问“家庭地址”的某个成分,如邮编、省、市、街道以及门牌号。

关系Students的主键和外键分别是( C )A. 学号、家庭地址B. 姓名、系别C. 学号、系别D. 姓名、家庭地址31.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化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和( D )。

A. 自顶向下法B. 由底向上法C. 模块法D. 面向对象方法32.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花费费用和人力投入最多的阶段是( A )。

A. 分析与设计B. 编制程序C. 测试程序D. 系统维护33.设有关系Students(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别,家庭住址),用户要求访问“家庭地址”的某个成分,如邮编、省、市、街道以及门牌号,则“家庭地址”是一个( A )属性。

A. 简单B. 复合C. 多值D. 派生34.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 信息的价值不会改变C. 信息可以在不同形态间转化D. 信息具有时效性35.下列不属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是( B )。

A. 封装性B. 模块性C. 多态性D. 继承性36.继承机制的作用是(C )。

A. 信息隐藏B. 数据封装C. 派生新类D. 数据抽象37.(D )是从用户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表达方法。

A. 类图B. 对象图C. 序列图D. 用例图38.( C )是表达系统类及其相互联系的图示,它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建立状态图、协作图和其他图的基础。

A.对象图 B. 组件图 C. 类图 D. 配置图39.(D )描述了一组交互对象间的动态协作关系,它表示完成某项行为的对象和这些对象之间传递消息的时间顺序。

A.对象图 B. 协作图 C. 状态图 D. 序列图40.(D)就是用于表示构成分布式系统的节点集和节点之间的联系的图示,它可以表示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构。

A. 组件图B. 协作图C. 状态图D. 配置图41.在用UML进行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 A )就是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使用用例图、类图、顺序图、活动图等建立业务模型。

A.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B 业务Use Case模型设计C.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D. 物理实现设计42.使用UML进行关系数据库的(B )时,需要设计出表达持久数据的实体类及其联系,并把它们映射成为关系数据库表(Table)、视图(View)等。

A. 业务Use Case模型设计B. 逻辑数据模型设计C. 物理数据模型设计D. 物理实现设计43.U ML的动态建模表示包含(B )种图。

(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合作图用例图)A. 9B. 5C. 4D. 244.在UML提供的图中,( A )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

A. 用例图B. 类图C. 对象图D. 部署图45.在UML提供的图中,( D )用于按时间顺序描述对象间的交互。

A. 网络图B. 状态图C. 协作图D. 序列图46.绘制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 B )。

A. 数据关系图B. 数据流程图C. 数据结构图D. 功能结构图47.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 C )。

A. 系统规划的依据B. 系统实施的依据C. 系统设计的依据D. 系统评价的依据48.在决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首先要做好系统开发的( A )。

A. 可行性研究B. 系统化分析C. 总体预算D. 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49.判断表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A )。

A. 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B. 决策问题、决策规则、判断方法C. 环境描述、判断方法、判断规则D. 方案序号、判断规则50.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面向( B )的需求分析方法。

A. 对象B. 数据结构C. 数据流D. 控制流51.结构化方法最为常用的图形工具是数据流图。

在数据流图中,名字及方向的成分是( C )。

A. 控制流B. 信息流C. 数据流D. 信号流52.进行需求分析时可以使用多种工具,但( D )是不适用的。

A. DFD图B. 判断表C.PAD图D. 数据字典53.在用户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A )。

A. 要让软件做什么B. 要给软件提供哪些信息C. 要求软件工作效率怎样D. 要让软件具有何种结构54.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不能作为( D )。

A. 软件设计的依据B. 用户和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C. 软件验收的依据D. 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55.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过程,适用于( A )系统。

A. 需求不确定性高的B. 需求确定的C. 管理信息D. 决策支持56.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过程,它从用户界面的开发入手,首先形成( C )。

A. 用户界面使用手册B. 用户界面需求分析说明书C. 系统界面原型D.完善的用户界面57.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过程,它从用户界面的开发入手,首先形成系统界面原型,用户(D )并提出意见。

A. 改进用户界面的设计B. 阅读文档资料C. 模拟用户界面的运行D. 运行用户界面原型58.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进行的一种交互过程,它从用户界面的开发入手,首先形成系统界面原型,用户运用界面原型并就( A )提出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