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水灾防治措施及处理预案

矿井水灾防治措施及处理预案

矿井水灾防治措施及处理预案一、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情况(一)以往水文地质工作1957年---1967年辽煤地质局104队、155队、107队从平庄煤田普查到古山一、三井精查,先后作了大量的水文地质工作,抽水实验质量达到乙级标准。

1978年平庄矿务局地质勘察队在本区进行精查勘探时,在补77-5孔时对辉绿岩作了专门的抽水实验,质量达到乙级标准。

(二)含水层;本区主要含水层:第四系坡积亚粘土、侏罗系上部砾岩、含煤段砂粒岩、侵入辉禄岩含水层。

1、第四系坡积亚粘土潜水含水层该层普遍发育,最大厚度46.3米,最小厚度2.0米,平均25.0米,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为紫红色亚粘土夹玄武岩碎屑,含钙质结核。

由于地貌条件所限,山坡多为透水且不含水,含水性弱,k=0.168m/d,q=0.0587L/s.m,水位标高+498m左右,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钙鎂水。

2、煤系地层上部砾岩段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位于煤系上部,由于受辉绿岩侵入切割,厚度变化很大,局部被辉绿岩代替,最大厚度247.8m,平均7.86 m,该层多赋存于井田北部,钻孔消耗量最大0.3m3/h。

水位标高+488-+544m,k=0.0202-0.0383m/d,平均0.0293m/d, q=0.007-0.00819L/s.m,平均0.0076L/s.m,水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钾钠水3.含煤段砂砾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含煤段以煤层、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砂砾岩,受辉绿岩侵入影响,裂隙发育,钻孔施工过程中普遍漏水,最大消耗量9m3/h,一般0.01m3/ h。

水位标高+485—520m,透水系数K=0.0013—0.0075m/d,平均0.00377m/d,单位用水量q=0.01478—0.00705L/s.m.平均0.00384L/s.m,化学类型属重碳酸钾纳水。

4、辉绿岩裂隙含水层本区岩浆岩发育不均,据钻探工程实见,岩层成不规则间断性破碎,根据本井田附近钻孔抽水实验,水位标高+499m—540m,渗透系数k=0.10—0.398m/d,平均0.219m/d,单位用水量q=0.058—0.406L/s.m,平均0.173L/s.m,水化学类型为重炭酸钙镁水。

二、矿井防止水措施(一)水灾防治及抢险救灾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总指挥:于国峰副总指挥:姚宝元何忠祥成员:邢子军王金宝马向东刘国平张杰高显章张志会马金明救灾指挥部设在调度室,姚宝元负责指挥部专门记录。

原始记录对总指挥负责,作为事故调查、处理重要依据。

2、抢险救灾应急组织:(1)水泵启动组:组长:马全龙成员:崔永刚陈宝玉任向达邵云钊预备成员:(2)井下协调组:组长:邢子军成员:陈俊清马玉辉(3)地面应急组:组长:王金宝成员:刘彩芹刘海东(5)人数清点组:组长:邢子军成员:王占宏陈俊清(6)抢救、治安组:组长:马全龙成员:王振发陈肖陈井军张庆春(7)抢险组组长:迟杰成员:张志会马金明张杰高显章3、通讯及联络:详见平庄镇向阳一矿通讯录(附一)。

(二)防治水原则为确保矿井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水患特征,采取以“疏排为主、堵水为辅”的原则,对矿井水患进行综合治理。

(三)采取“探、防、堵、截、排”综合措施。

1、探水措施(1)在及相邻煤矿的边界,为加大安全系数,矿决定留50米,严禁任意变更。

(2)在《作业规程》中做明确规定,凡向有相邻煤矿施工的巷道必须实行“先探后掘”。

(3)为避免人为误差及失误,掘进的巷道,每掘进100米进行一次平面位置测量。

2、防突水措施(1)任何时间、地点、任何人突见异常涌水增大,必须立即报告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分析、处理。

(2)强化内、外水情观测组的管理,定期进行内、外水情综合分析。

(3)坚持定期对周边联测,不出现越界开采。

(4)井底硐室处储备一定数量防水沙袋及防水设施。

(5)制定“救灾救护”特殊信号,确保通讯畅通,安全出口标志醒目,使灾变时井下员工能准确,迅速按避灾路线安全撤出地面。

(6)特别警戒期(5月1日~9月30日)内,组织一次水灾演习,以提高员工抗灾自救能力。

(7)保证排水设备台台完好,设施齐全,满足涌水能力。

3、堵水措施(1)定期检查所有防、堵水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截水措施(1)杜绝地表水、河流水直接流入井田,督促加强封堵工作。

(2)疏通矿区内所有防洪沟,确保地表水不流入井下。

5、排水措施保证有效的排水能力,设备、设施齐全完好。

(四)水情观察及测定1、矿井内水情观察及测定(1)任何时间、任何人在任何地点突见涌水异常增大,必须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通知技术科,技术科负责进行分析,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全矿所有入井管理人员,凡入井都必须到规定地点观察水情,并有观察详细记录,出井后,向调度室汇报。

(3)5月1日至9月30日为水患治理特别警戒期,井下实行24小时专人观察水情。

(4)除警戒期外,井下运输工必须随时观察水情,(5)井底各车场处设水灾报警电话,作报告水灾专用。

(6)每日对涌水量测定一次,每周汇总上报矿领导,每旬汇总进行分析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7)水泵性能测试,每月进行一次,测试结果报相关领导和部门。

2、矿井外水情观测(1)技术科(特别警戒期间每旬一次,特别警戒期处每月一次)组织,矿领导参加,对井田地表水及矿井水进行定期巡查,搞好联测和监测工作,巡查情况及时整理上报有关领导及部门。

(2)对每次暴雨后,重点水患源地进行重点观察。

3、水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水情管理工作由技术科派专人负责,安全监察科监督检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由技术科全面负责。

三、水灾事故处理预案(一)井下撤人规定信号第一套信号:停电、停风、送风。

第二套信号:电话通知、长时敲击水管、溜槽或乱击电铃3分钟以上。

(二)值班管理1、矿实行24小时(矿领导、科队部门负责人)挂牌值班制。

2、特别警戒期内领导小组成员原则上不离开(矿区范围)。

各应急、救援、抢险小组成员必须保持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

凡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报到。

3、特别警戒期请假规定:领导小组及成员请假,必须经总经理批准,特殊情况经值班矿长批准,各小组成员请假,经组长批准。

4、特别警戒期间,矿对各小组人员进行适当补贴。

(三)应急救灾1、水灾事故发生后,在矿的最高职位领导为救灾总指挥,并由总指挥任命一名副总指挥。

2、总指挥负责下达救灾各种命令,副总指挥根据命令具体指挥救灾工作。

在救灾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由副总指挥请示总指挥,由总指挥召集领导小组集体决定,当意见不统一时,以总指挥意见为准。

3、值班调度员接到水灾事故报告后,首先通知值班矿长,根据值班矿长指令,迅速向井下发送“水灾撤人信号”,同时通知各应急组组长。

4、总指挥通知矿其他领导,应急小组长通知应急小组成员。

5、矿所辖车间、部门负责人由调度室指定人员通知。

6、通知人员时,询问清楚对方姓名、所在地点,并认真记录。

7、通知井下撤人的规范用语为:“水灾来了,通知你负责该区域立即撤人”;通知应急组长时为:“水灾来了,你及你的小组所有人员立即到调度室报到”。

8、各应急小组组长到调度室后,应立即向总指挥报告本小组人员到位情况,并在规定地点等待命令。

9、生产调度室电话为应急救灾总指挥电话,井下中央水泵房为战备电话。

救灾期间,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此电话。

10、各作业区域(点)24小时专人守护电话,若该区域无人工作时,由瓦检员守护。

11、若遇特殊情况停电、停风,该区域人员应立即报告调度室,询问清原因。

12、水灾事故发生后(含水灾演习),入井人员必须持指挥部签发的“特别入井证”入井。

13、水灾事故发生后,地面警戒区域范围:半坡守护点、配电房、锅炉房。

上述区域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四)救灾指挥步骤第一步骤:1、值班调度室接到水灾报告后,立即通知(报告)矿值班矿长,然后根据值班矿长指示通知各单位负责人及值班人员,接到通知的人员规定10分钟到指定地点报到。

2、值班矿长接到水灾报告后,首先指挥救出灾区人员,尽力控制水势,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灾区范围扩大,立即组织、指挥各应急小组按规定程序进行救灾。

3、值班调度员根据值班矿长指令迅速向井下发布撤人命令,电话通知井下中央配电所切断除井底照明、排水泵以外的所有电源,待停电3分钟后,再电话通知地面主扇司机停主扇风机,主扇停风8分钟后又恢复井下正常通风。

4、井下各区域人员接到第一撤人信号后,迅速撤离工作点,按安全路线到各自电话处等待下一步命令。

第二步骤:1、值班调度员按照总指挥命令再电话通知井下各作业区域撤人,各作业区域接电话人接到撤人通知电话后,必须迅速向当班值班长传达指令,值班长立即组织撤人。

2、各区域撤人程序(1)掘进区域:接电话人通知附近人员,连续敲打水管或乱按电铃3分钟以上。

碛头人员在发现停电、停风后或听到连续不断的水管、乱铃、敲击声音后,迅速沿安全路线撤离。

(2)采煤区域:接电话人立即通知班组长落实停止作业,工作面内人员全部沿安全路线撤离。

(3)其它区域(不含井底水泵工、信号工、把钩工):接到通知后沿安全路线迅速撤离。

3、区域人数的清点:各采煤区域值班长应在工作区域靠近井底的正、副大巷联络巷处指定专人清点人数,各掘进区域应在该头局扇处指定专人清点人数。

采掘区域人数清点无误后出井,出井后值班长向指挥部汇报撤离人员情况,并将所辖区域人员带到规定(指定)地点,人数清点组核实撤出人员数目。

其它区域人员撤至井底后,报告井下协调组,听井下协调组指挥。

(五)撤人规定1、由值班长将人员从副井撤离,员工在前值班长最后。

2、主井出井时,安全监科派安监员现场监督,井下协调组指挥。

对不听指挥者,可采取强制性措施扭送出地面,并按规定予以处。

3、当人员撤完后,人数清点组报告总指挥,总指挥根据当时人员分布情况及突水地点、水源、涌水量、排水能力等决定井下水泵工、信号工、把钩工由总指挥决定撤出时间,当井下涌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总指挥下令向下山放水。

(六)地面组织1、矿值班矿长接到灾情报告后,按相关规定,立即进入抢险救灾工作状态。

2、领导小组按总指挥部署,检查督促各小组工作到位情况,并按时负责地向上一级领导机关汇报,情况特殊时,向上一级救援。

3、总指挥命令各小组按程序进入工作状态,按规定程序操作:(1)水泵启动组下井待令,听从总指挥命令;(2)井下协调组按总指挥命令,在井底待令,负责协调和报告灾变及救援情况。

(3)人员抢救组准备好各种设备、设施药品待令,作好急救准备。

(4)井下抢险组组织好各种设施、材料井口待令,处于急战状态。

抢险组由救护队组织,队长负责、队员按规定人数参加。

(5)人数清点组必须准确无误地报告清点情况,总指挥决定井下全部人员撤离及善后工作。

四、其它1、每个班组出、入井人员数实行挂牌管理,执行“三对口”(矿灯房、井口检身室、调度室),安监科抽查,随时准确掌握井下实际人员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