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有感于《浮士德》精神与读《浮士德》有感合集有感于《浮士德》精神《浮士德》所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前途问题。
浮士德是作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出现,要探求、解决人类生活的终极意义。
从渊博的学问中,特别是书本的死知识,他找不到满足。
在魔鬼靡菲斯特帮助下,他追求私欲的享乐,害了别人,反而使他受了良心严厉的责备,更无从说到满意了。
在这两个过程中,浮士德只活动在所谓“小宇宙”——即指狭隘的环境内;第二部写浮士德在所谓“大宇宙”——即指广大的社会里的活动。
浮士德出现在一个宫廷里,虽然名利双收,但是替没落的封建统治者服务,他仍然感到失落。
于是,浮士德便走向古典文化艺术的研究,可是,所谓古典美的生活遗留下来的只能是躯壳、只能是形式,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最后一个阶段,浮士德由于替那个国家平息了内乱,在海边获得了一块封地,他在这里实现他填海开荒的伟大理想。
当时浮士德已经百岁、双目失明,仍然操劳不息地指挥工作。
在为人而不为己的改造自然的宏伟事业中,他方始感到人类生活的真实意义。
浮士德内心怀着无限的愉快和满足死去,灵魂被赶来的天使送入了天堂。
从浮士德一生的五个奋斗阶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浮士德的意义蕴含在他对自我的否定中:凭着他那不安的激情,他从经院书斋中走出,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
他先是否定了死气沉沉的书本知识,意识到人生意义在书斋之外、在自由的求索中;接着他便在品尝爱情的醇美中酿出苦酒;他有政治抱负,却为腐朽的封建王朝服务;他狂热地追求古典美,结出的硕果却早早夭折;他要建立赫赫功勋,却把对自然的征服建立在非人道的基础上。
浮士德一生五次奋斗都以悲剧告终,但是他的不断否定与不断进取,表现的正是人的追求与发展的必然过程。
浮士德的经历表明:人类总是给自己提出难以企及的高尚目标,而每向这目标靠近一步,人类都要以自己的错误甚至牺牲为代价;这种庄严的悲剧性,决定了人类进步的道路曲折而又漫长,决定了人类必须一刻不停地努力向上。
浮士德虽然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但是他的理想却始终没有幻灭;虽然他的理想超出他的实践能力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但是在他的悲剧里面却充满着鲜明的乐观主义色彩;他对自我的一次次否定成为追求新目标的起点,他的追求和努力最终使他的灵魂获得了拯救。
浮士德惊心动魄的一生并不旨在表明生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循环,而是要宣告生命应在超越中获得升华;不旨在表明生命的行为是外在力量压迫下的无赖的选择,而是要宣告内在的灵与肉的需求才是生命之水奔涌向前的原动力。
近代人失去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协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但该怎么去生活,生活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没有人能够告诉他们,社会也不行。
因此,他们需要有人去探求,去思考,去找寻他们缺失的信仰和人生的真正意义。
人类由于拥有理性而永远不会像动物一样满足于现实,一方面人类的追求永无止境,一切都不过是有始无终,未来总是一种幻想和不可言说之境,因此追求之人必然感到孤独和忧伤;另一方面人类既渴望向善飞升又永远受物质世界牵引,因此每一次追求又总与自身内部的“恶魔”相伴,每一次超越都不过是唤起更高的追求浮士德对现实永不满足、对理想和真理永远不断地追求,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发展,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辨明进取的方向,并不断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拯救。
人类的命运既是因果的又是宿命的,既是自主的又是他主的,既是乐观的又是悲观的,最终还是乐观的。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的那些喜怒哀乐似乎是注定的。
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无法定性。
只要你想去追求,只要你有梦想并且为之而奋斗,那么就算最后死去了,你的死也会得到大众的认可。
就像浮士德,最后虽然满足了,失去了生命。
但他是为大众而感到欣喜,因此,他的灵魂被天使送入了天堂。
【一】苦难:人活在这个世上,会遇到数不尽的苦难。
刀刀说:“在某一天快乐,在某一天忧伤。
”张爱玲说:“人生那么短,苦难那么长。
”可见,世上没有人可以脱离苦难困难而存在。
各家有各家的愁,各家有各家的难题。
作为“恶”的代表,魔鬼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中我们谁也不愿有他存在,但他又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世上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他与上帝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在肯定与否定、至善与至恶的矛盾运动中,又推动着浮士德一生不断前进。
靡菲斯特则嘲笑一切,否定人生价值,而浮士德执着地追求真理,肯定实践的意义。
苦难既然存在,自然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人生而为人,都渴望自己愿望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平安快乐一些。
但是光想是不够的,要付诸行动,而在这条路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阻碍。
运动员想取得佳绩,就要经历自己的不断锻炼与拼搏。
要想上个理想的大学,也得要经历一番寒窗之苦。
要想毕业后找个好的工作,并且以后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得在大学好好锻炼自己,好好学习知识。
总之,我们在做一些事,实现一些愿望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碍,会经历失败和挫折,苦难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不会缺少的元素,但我们不能被这些苦难吓到,而应该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去克服它们,进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磨难:苦难无人不依,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它,解决它呢?托尔斯泰说:“当苦难来访时,有些人跟着一飞冲天,也有些人因之倒地不起。
”你是要做个一飞冲天,寻求真理的勇敢者,还是愿成个在困难前畏畏缩缩,自甘堕落的人呢?伏尔泰说:“不经历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浮士德精神也启示我们:在困难面前,要不抛弃不放弃自己的信念,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争取成功。
记得有首歌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彩虹。
遇到苦难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它,勇敢地接受苦难的磨练,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伟业,就算不成功,那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你会问心无愧地说,这一遭,没有白来过,我曾真正地活过,奋斗过。
歌德说过:“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
”我国圣贤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无数的国内外先贤都告诫我们苦难于我们人生的重要作用,启示我们要勇敢接受生活抑或梦想给我们的磨难。
磨难之后,必是幸福。
只有经历了磨难,我们才会真正长大,才会真正去理解人生的意义,也才会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道路探索的漫长曲折的道路,对自然、社会、人生都体现着斗争的智慧。
试想如果我们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对于当前的现状很是满意,不思进取,那么我们的生命都将平淡无奇,难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甚至于,对于现状的满意可能会使我们堕落下去,最后失去生命,失去梦想,失去真实的自己。
因此,去迎接苦难,去挑战苦难,勇敢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特别欣赏书中浮士德所说的一句话:“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奔波,我要纵身跳进时代的车轮;苦痛、欢乐、失败、成功,我都不问,男儿的事业原本要昼夜不停。
”虽然浮士德是一个悲剧,但他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
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积极的进取、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三】成功之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且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使自己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靡菲斯特答,你的想法很好,不过你过于浪漫。
是呀,梦想太美好,可现实太残酷。
有时候我就有类似的困惑,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知道,做一个饱学诗书,无所不知的人。
结果忙忙碌碌,最后啥都做不好。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学东西做事情,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
不要把一切想得过于美好与浪漫,应该客观评价自己,正视自己。
在学好学生阶段要求学习的科学知识外,其他的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学习,不能好高骛远,否则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遇到难题与疑惑时,我们就要学浮士德一样,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虚心向智者学习,这才是理性的学习方式,也才会拥有充实快乐的人生。
经过一番磨难,一番生活的历练,不管成功与否,天堂幸福之门就会向你开启。
闲时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那些充满人生智慧的散文吧,去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人生更有诗意,更有意义。
学学司马迁、张爱玲、海伦.凯勒、史铁生、安意如等在逆境中求生的精神,正因为它们永不放弃,一直再向前走,成功幸福之门才会向他们敞开!只要你能够做到,你也一样,成功幸福终会眷顾你的。
想起一首歌,歌名为【在路上】,感觉很好。
是啊,在路上表明你不会有失败;在路上意味这你还有机会;在路上就说明你还有奇迹可遇。
因此,勇敢面对生活吧,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在路上,在路上,希望你我一直都在路上,这样我们才能遇到奇迹。
只要你去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那样当生命走到结尾时,我们可以面带笑容的离去了。
读《浮士德》有感合上书,起身,站在窗前,生命与追求——读《浮士德》有感。
一直觉得有一种思绪缠绕在心。
我们的生命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不知道。
以前总觉得读书、看书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儿。
现在才发现,原来看书也很累,它触动我们去思考,思考我们的人生,思考它的意义、它的价值以及我们的追求。
《浮土德》触动了我。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
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
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
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形象。
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总结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
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
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
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会见了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人,见到了圣母。
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读后感《生命与追求——读《浮士德》有感》。
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
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