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任安书》教案讲解

《报任安书》教案讲解

乎?
贵:尊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⑸故述往事,思来者
思:使来者思动词使动用法
⑹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固陋:鄙陋想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生3:古今异义词
⑴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古:推荐人才今:科举时代考取殿试的人
⑵素所自树立使然
古:立身、从事今:建立
⑶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
古:监狱今:尘土
生1:通假字
诎体诎同“屈”关木索关同“贯”套上
头枪地枪同“抢”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大底底同“抵”放失旧闻失同“佚”
前辱之责责同“债”
生2:词类活用
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轻:轻视,看不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⑵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死:为……死为动用法
⑶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衣: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师:大家知道郭沫若的这首诗是写谁的吗?
生:司马迁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司马迁的文章吗?
生齐:——《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
师:非常好。
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司马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史记》,让我们一起走进《报任安书》(板书)。我们先来展示一下我们预习的成果:
(PPT)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曩者()阙然()卜祝()倡优()
⑷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妻子
⑸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古:地位卑微今:无耻,卑鄙
生4:一词多义

①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隐退
②不能引决自裁下决心,指自杀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拖,拉
④引兵欲攻燕率领,引领

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实行
②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通晓
榜箠()圜墙()强颜()系狱()
槛阱()贪生恶死()缧绁( )倜傥()愠色()剌谬()
2.司马迁,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部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滕州二中高二一部王晓波
课题
报任安书
课型
文言文新授课
课时
第1、2、3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相关的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本文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的行文特点。
教育点
1.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b.刑不上大夫:大夫身份尊贵,对犯罪的大夫施刑就会破坏他们的人格节操,所以要慎重;而士大夫也要自我珍重,犯了罪之后要主动的自杀,避免受刑以保全自己的节操。司马迁受了大辱也没自杀,所以人格节操都没有了。
2.受奇耻大辱,却能忍辱不死,司马迁对死亡做出过何种考虑?
(1)假令仆伏法受诛……卒就死耳。
死,固然一了百了,但罪名不当,身份不显,且会被认为罪有应得,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积累知识,走进文本,触摸语言,把握情感)
提示自读要求:跟着录音划出重要句子的停顿,一些重要字词的读音,注意文章情感色彩的把握。
三、自主阅读,总结积累
1、借助文章旁批,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总结归纳重要文言知识现象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成果)
4、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③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四通八达
④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抒发
第二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初读,梳理文意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翻译
(2)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半部分都是在写“在粪土之中,隐忍苟活”,后半部分都是在写为什么要使“文采表于后世”。
二、再读,辨析论难
“隐忍苟活”,是司马迁的选择,为什么选择隐忍苟活,在生死荣辱面前,司马迁做出过什么样的艰难思考和选择?
阅读第二三段,思考:
1.司马迁是如何描写他的屈辱难当的?
a.宫刑是残酷性仅次于大辟的一种肉刑,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人们认为生殖器的价值仅次于头颅。中国传统中有身之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刑余之人已属不孝,不能传宗接代更属不孝之大者。一旦与此事沾边,可以说就是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其本人而且其祖先及后人都会因此而蒙羞。这种认识,即便在今天也是如此。(五种刑罚:墨、劓、刖、宫、大辟)
(2)今仆不幸……况仆之不得已乎?
阉割是十种凌辱中最不能忍受者,碰到这种情况,即使是非常惜命的寻常奴仆都会自行了断,以避免凌辱。
受极辱,应当死,不怕死,却不能死。这种心情是何其的曲折矛盾!
齐读二、三段。
三、品读,披文入情
司马迁为何如此的珍重生命,看重死亡?这里有一个问题不能不说,自有人类意识以来,人们就知道,有生就有死,人们在知道必死的前提下,强烈地追求着永生。肉体是不可能永生的,什么能永生呢?精神能永生。精神的永生叫不朽。那么怎么才能算不朽呢?古人给出了三个标准:立德、立功、立言。最高层次是树立德业,第二层次是建立功勋,第三层次是著书立说,只要实现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实现不朽。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英才俊彦都为实现不朽而孜孜以求,奋斗不息。司马迁就是想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来实现不朽。
2.学习司马迁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重难点
1.理解作者隐忍苟活原因,把握作者的价值观。
2.把握作者人生观,树立正确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归纳与积累)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PPT)
龙门有灵秀,锺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