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消除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

如何消除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


团队中搭便车者的类型:
搭便车者有三种类型: 有能力而无作为型 认为自己无能力而无作为型 无能力无作为型
成因:
正确工作伦理的缺失是出现搭便车现象的根 本原因。这种缺失与团队环境密切相关。而团队 管理的失误,则是出现搭便车现象的直接原因。 孔圣人过了七十岁才敢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所 以对普通人,更需常警示自己老老实实地定好规 矩,按规矩办事。
回顾:
搭便车者产生于病态的外在价值环境和团队管 理漏洞。 • 在工作伦理重整方面,我认为人不是需求驱动 的,而是意义驱动的。要想一个人放弃搭便车 的想法,他就必须做到先集体后个人。 • 在改善团队管理方面,我认为要杜绝搭便车现 象,在团队管理方面,要有健康的组织文化、 适度的规模、恰当的结构、有效的奖惩制度。
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
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涉及投入和收益两大要素。 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若R1/I1<R2/I2,就会产 生不公平,其中R1、I1分别表示特定个体的收 益和投入。R2、I2分别表示该个体所认定的标 准收益和标准投入。假定公平感是可以量化比较 的。当某些个体处于I1<R1状态时,即I1≤I2且 R1>R2,或I1< I2且R1=R2,便出现了所谓 的搭便车现象。
• 规模适度 ——伊万· 维滕贝格的领导力研究表 明,6人团队的规模是最适宜的。理查德· 哈克 曼教授在哈佛大学的教学经验也表明,参加一 个项目的学生数不能超过6人,将不必要的劳 动资源降到最少。 • 奖惩制度公正严明——奖惩制度是组织文化传 承和归正最有效的保证。没有客观、统一、公 正的奖惩,组织文化的软控制就会变得似有若 无。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
•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的,在合作 学习过程中,如果更多地强调搭便车效 应“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 需求,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 担风险,自己坐享其成,这会抑制小组 成员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而且 “搭便车”心理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 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
•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 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 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 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 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在图书市场上同样存在搭便车的例 子:比如,前几年有一本《谁动了我的 奶酪》畅销,市面上立即出现了《我该 动谁的奶酪》、《谁也不能动我的奶酪》 等一系列跟风书;又如《绝对隐私》一 书,跟风的“隐私”一片,脱得光光追 着让你看,哪有“隐私”可言。书倒都 畅销了,手法却耐人寻味。
• 病态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所传递出的团队价 值观会告诉团队成员,什么是受欢迎的,什么 是不受欢迎的。
• 低效的团队设计。问题可能出在团队目标、团 队结构、团队规模这三个方面。
• 失灵的奖惩系统。问题可能出在奖惩制度及制 度实施。在探讨奖惩制度时除关心公正外,还 须关注奖励目的、奖励内容及方式。
• 如何解决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
队员们的工作伦理发面:
• 重整团队的工作伦理,将需求驱动变为 意义驱动,鼓励成员回到从“我为何而 活”到“我怎样活”的思路上来。当每 位成员都用最质朴的行动承担责任、支 持团队行动时,这种超越个体的团队价 值观便得到强化,而健康的团队价值观 又将引发更积极的行为。
团队的管理层面
• 文化先行———是指团队组建前要明了 自己的组织文化,用一种鲜明的文化个 性表明自己的态度:搭便车者勿入。 • 结构多样———团队成员结构必须多样 化,即知识、技能、能力、气质、性格 要有互补性,相近类型的也各有能服务 于团队目标的个人专长,也就是说,每 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谢谢大家!
• 什么是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
• 是指在某个合作团体内,某个成员为了 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 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 这个成员个人承担,其他成员坐享其成 果,这就是团队中的搭便车效应。
一则寓言
• 有一个国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决定在自己 生日那天让全部子民同一时刻高呼:“陛下万 岁”。他把时间定在了正午时刻。子民们也十 分期望这一刻的到来,因为他们就能听到世界 最大的声音。有一位智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自己也呼喊的话,听到别人声音的效果将 大打折扣。于是他决定在呼喊的时候保持沉默, 只是静静的听别人呼喊。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 自己最亲密的人,想让他也能享受到此种乐趣。 结果,不到半天时间,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国 家。正午时刻到了,大家翘首盼望着最大声音 的到来,但是回应的却是比平时更安静的沉 默。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一 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 来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 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把它也 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
寓言解读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力气的简单相加,而要微 妙和复杂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 人的能量都为1,那么10个人的能量可能比10 大得多,也可能甚至比1还小。因为人的合作 不是静止的,它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互相推 动时自然事倍功半,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因此希望大家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发挥自己 的最大优点,最精彩的完成团队设定的目标!
工作伦理出现了问题:
团队工作伦理是个人行为 和团队价值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以个人需求为 中心的团队价值环境,易内化成扭曲的团队工作 伦理,而这种工作伦理就是搭便车心理滋生的土 壤。搭便车行为在短期内带来的好处可能会吸引 另外一些人加入这个行列,而这又会使这个团队 的“不良现象”升级恶化。
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
• 比如一个人在院子里点烟花给自己欣赏, 但放烟花的同时不但给他带来了快乐也 给他周围在看烟花的人带来了快乐,而 周围的这些人却不需要为此付出成本, 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又叫搭便车,即 周围的人搭了这个人放烟花的”便车”, 这叫作正外部性。
• 再比如说某工厂为生产产品而排放了污 水,这就污染了河流从而影响到周围人 的身体健康,而周围人与这个工厂没有 经济上的来往,同时这个工厂又不给周 围人经济赔偿,这种情况就叫做负外部 性.
如何消除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
• • • • • 什么是搭便车 生活中的搭便车现象 什么是团队中的搭便车 团队中出现搭便车现象的原因 如何消除团队中的搭便车现象
• 什么是搭便车?
• 指一些人需要某种公共财产,但事先宣 称自己并无需要,在别人付出代价去取 得后,他们就可不劳而获的享受成果。 基本特点是自己不付出成本而坐享他人 之利。
启示:
• 善于投机的企业总是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性坐收 渔翁之利。 • 同时也正是由于便车的便利性的存在,行业的 先导者在大张旗鼓地进入某个领域的时候,也 应该尽量减少投机者利用自己的宣传声势所形 成的便车的机会。 • “搭便车”与“反搭便车”的斗争就像一场猫 与老鼠的战争,其中的妙义就在于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谁的手法更为天衣无缝,巧夺天工。
原因何在:
• 故事中的臣民是一个利益的整体,只有 他们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 声音。但是许多人同时怀有了这样的思 想:这么多的人不缺我一个啊,我不呼 喊其他人呼喊声音仍然很大。大家就怀 有了这样的想法,最终就导致了一片沉 默。
扩展延伸:华盛顿合作规律
团队中搭便车效应和华盛顿合作规律 是一个 意思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 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事成之日。 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