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17分)与芦苇相遇四平①与芦苇多次相遇,我总感受到一种无法遏止的精神大美。
芦苇是生命的一部分。
②与芦苇再次相遇,是5月在新疆阿尔泰山腹地的鸭泽湖。
鸭泽湖里的芦苇,在纯净的阳光中快速拔节,生长出一片明润的嫩绿,在高天大地之间展露出悦目的生命表情。
清明的晨光中,飘逸的晨雾里,这片清静无忧的芦苇,不仅呈现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象,也使人觉得它们就是山水间那一往情深的“伊人”了。
③芦苇实在是平凡的禾草植物,它们既可以扎根在沼泽、滩涂、湿地,又能够丛生于野塘、湖泊、河沟,无论水色清浊,不管水味酸咸,都可以平静适应而蓬勃向上。
④与芦苇初次相遇,是三年前一个春天,洪泽湖畔。
清嫩的芦苇摇曳在晨风里,摇醒了苇丛中水鸟的梦。
从睡梦中醒来的水鸟们,用欢快的呼叫声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那些茂盛的芦苇,白天是水鸟们表演的幕布和道具,夜晚就成了它们的纱帐与梦床。
到了恋爱、成家或生儿育女的时候,芦苇丛便是它们的浪漫花园、温馨婚房或舒适的产房。
无数水鸟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就在芦苇的庇护和见证下,一代代地延续着。
⑤在漫长的岁月里,芦苇营造出一片片生命的家园。
⑥陪着湿地专家来到黑龙江扎龙湿地保护区,与芦苇第三次相遇。
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
每当游人散去,喧闹过后,丹顶鹤便会在黄昏之际,尽兴地在安谧的家园戏耍欢歌,享受着一天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
在它们的生命深处,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
⑦生长在草海岸边的一些芦苇,竟然可以长到五六米高,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劲。
这些芦苇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释放出难以遏制的活力,也在高原冷峭的风里,抖擞着一身的豪气,不断舒展着坚韧、持久的生命旗帜。
⑧在很多地方,因为有了芦苇的存在,让人们收获到如同他乡遇故知一般的踏实和喜悦。
西北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居延海,同样自然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大概因为有了它们,这个大漠深处才有了一个安顿心灵的所在。
⑨与芦苇最近一次相遇,是在一个傍晚,来到颐和园,走到昆明湖东南角,落日时分,西边的太阳正向绵延的群山滑落,夕阳落在湖面上,一湖碧水变得像一片融金,随着微风的不停吹拂,闪耀出无数金针般明灭变幻的光线。
突然瞥见靠近湖岸的一丛丛芦苇,还有一束束蓬松的芦花。
置身于古典建筑之间、原本就充满了沧桑感的它们,在被夕阳勾勒出形态有致的轮廓的同时,又被湖面泛动的光影所晕染..,悄然营造出一片温暖而质朴的意境。
这些芦苇,在这个布局精巧、匠心独具的人文空间里,无声无息地散发着超脱尘俗、宁静自甘的气息,为这座古老的园林带来了旷逸、淡远的韵致,释放出笔墨难尽的意味。
芦苇,不经意间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⑩有芦苇生长的地方,总会洋溢着暖意和温情。
芦苇是我们生命的形象代言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C三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3分)2.请发挥想象,在第④段横线处补一段话,将水鸟们活动的场景生动地描写出来。
(50字左右)(4分)【答案】(4分)示例:那些生性活泼、喜欢扎堆的水鸟,热衷在湖面上、苇丛间,欢快地追逐、打闹;有的水鸟依傍着苇丛,静静仰望天空的流云,露出一副满怀心事的憨态。
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3分)每当游人散去,喧闹过后,丹顶鹤便会在黄昏之际,尽兴地在安谧的家园戏耍欢歌,享受着一天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
【答案】(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丹顶鹤拟作人,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
【解析】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尽兴地在安谧的家园戏耍欢歌,享受着一天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是拟人的手法,“尽兴”“戏耍欢歌”“最安逸、最温情的时光”赋予丹顶鹤人的情态,然后结合句子“在它们的生命深处,芦苇不仅仅是嬉戏的乐园、安宁的梦乡,更是生存的依靠”可以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
4.结合文意,解释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置身于古典建筑之间、原本就充满了沧桑感的它们,在被夕阳勾勒出形态有致的轮廓的同时,又被湖面泛动的光影所晕染..,悄然营造出一片温暖而质朴的意境。
晕染:【答案】(3分)指湖面反射的夕阳光影把芦苇映成了金色,别具风韵。
5.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
(4分)【链接材料】【材料一】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选自帕斯卡尔《思想录》)【材料二】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选自余亚飞《咏芦苇》)【材料三】芦苇易生易长,天气乍暖,芦苇就满眼青翠。
及至盛夏,芦苇绿意盎然,繁茂丛生,生命绚烂地绽放。
而到入冬,就成了一地残迹。
翌年,春风吹过,它们复又生长,一片片,如蓬勃的林海,无际无涯。
那种旺盛,比它的昔日犹过之而无不及。
(选自安谅《芦苇》)【答案】(4分)人如芦苇一样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又不同于芦苇,不甘脆弱,会思想,敢思想。
人生应该像芦苇一样坚韧顽强,朴实无华,永远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解析】解答此题,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芦苇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们既可以扎根在沼泽、滩涂、湿地……不管水味酸咸,都可以平静适应而蓬勃向上”“像竹子一样挺拔、坚劲”等,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可以体会芦苇的质朴、生命力强,材料一告诉我们人与芦苇的异同,最后把这些结论进行概括提炼。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17分)我与那一片树林①儿时,家的前院儿是一片树林。
②我常常在这片树林中玩耍。
春天,看杨絮飘飞若白云,看杨树爆青,折枝吹笛儿;夏天,看蚂蚁穿梭其间,看树下丛丛雨后小伞,用竹棍小心地敲下枝干上的金蝉壳;秋天,飘落的巨大树叶不仅可以弄出爽脆的声响,还可以用来跟小伙伴玩拉绳儿游戏;冬天,偶有鸟儿、猫狗的足迹,我便循着它们在林中打圈儿……③渐渐地,我长大了。
我在书中看到作者们因自然景物而发出引人深思的感慨。
林清玄从西双版纳的舞草中看到了植物比人类有着更高深的智慧,联想到“人或许有能力主宰万物,但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破坏万物”;由开放在海峡两岸的银合欢抒发了对乡愁的慨叹:“是此岸的种子落到彼岸还是彼岸的种子被吹到此岸呢?”余秋雨看到苗寨人种下的一棵棵象征生命的树,明白了“人即是树,树即是人”的道理;游览西湖,领悟了大美之处不宜安家的人与美的蹊跷关系……我心生羡慕,这些平凡的景物在作家眼中蕴含着无数对人生、社会的反思与哲理,我也想写出那样的话来!于是,对着林子“格物致知”成了我十二三岁时的一大乐趣。
④然而,我坐在地上拼命地想,这里也终是春天树绿、秋天树黄的一片普通树林而已。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我心生疑惑:这片树林给了“我”什么?仅仅是玩耍的快乐吗?在伤心与失望中,我的“致知”之路结束了。
⑤这些难过马上被地黄的开放驱散了。
我悄悄地摸着那绒毛,不时摘一朵吸出蜜汁,心中就充满了快乐。
在这片树林中,我认识了头上能立起三根羽毛的戴胜鸟;认识了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蜂鸟的咖啡透翅天蛾,那绿色的身体倒还真的像是一只鸟;认识了看起来“萌萌哒”、身上自带两只大眼睛的夹竹桃天蛾幼虫,一受到威胁,它会放出一股涩味,有时还伸出黄色的“舌头”;用了一个下午见证了一只蝉努力挣脱束缚着它的旧衣;对蝈蝈的学名感到好奇,“优雅蝈螽”让我曾经一想到就会笑出声音来;看被人扔在林边的甘菊开成重瓣、弯曲,产生奇奇怪怪的变种……就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动植物。
⑥树顶儿上的喜鹊窝年年都有新的,树下的我,也在一年又一年中慢慢成长。
而“老师”也开始教授给我新的知识。
这片树林在我眼中,不再是仅仅有观察、玩耍的乐趣了,“老师”是充满智慧的。
地上的蚂蚁,有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但是却能很好地运作起来——发现食物,就多一些搬运工,少一些清洁工;巢被破坏了,就多一些维修工,少一些守卫者。
蚂蚁在工作的时候,总是那么认真细致,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能自觉自律,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做事。
可是,“敬业” 却是当今社会中缺失的美好品质。
看一只蚂蚁从这一棵草爬到另一棵上,这两棵草即便不同科,也并未见它们会介意挨在一起生长。
而人类呢?因为肤色、民族、地域等等的差别,总有歧视穿插其间。
自称为“智慧..”的人类却不明白一株草都知道的道理,真是惭愧!⑦在树林中这一只虫与那一朵花,这一只鸟与那一棵草,各得其所,静静地、静静地生长着,即便是难缠的菟丝子,也少有夺光了树的营养的。
无比激烈的生长与掠夺,在树林中,也化为了静谧的分享,一切是那么和平。
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人类在自然面前,有时是渺小又很愚蠢的,他们曾经妄想征服自然,却抵不过自然无声的反抗。
自然严密又合理的秩序,是容不得人来破坏的。
人能做的,就是尊重自然,从自然的法则中汲取到养分,来建设更好的人类社会…… 这些有关于树林的智慧,自然的智慧,便是这位“老师”默默告诉我的。
⑧那一片树林,让我爱上了自然,有了自己的快乐;使我结识了我终生的老师,让我能得到智慧的滋养。
我始终感谢自己走进了它,了解了它,也感谢那片树林接受了我的心愿,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自然。
(有改动)1.选文以“我与那一片树林”为题有何作用?(3分)【答案】(3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请根据选文内容,把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
(4分)那一片树林给了我玩耍的快乐————【答案】(4分)那一片树林给了我很多动植物知识那一片树林给了我自然的智慧3.选文第③段中的“智慧”与第⑥段中的“智慧”含义一样吗?为什么?(3分)【答案】(3分)不一样。
第③段中的“智慧”意思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第⑥段中的“智慧”则是讽刺人类不尊重自然、妄想征服自然,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4.选文第⑥段写到“我”在树林里看蚂蚁,发挥你的想象,描绘蚂蚁搬运食物的场面。
(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100字左右)(4分)【答案】(4分)示例:成群结队的蚂蚁从洞里走了出来,一个大蚂蚁在指挥队伍,一只中等蚂蚁在队伍中间,它不时转过头向后望去,好像在叫后面的蚂蚁跟上来,可壮观了!它们在我撒下的米粒前,六只一组搬运。
不一会儿,就把米都搬进洞里了。
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你获得的启示。
(3分)【链接材料】蚕说,用一生的情丝,结一枚浑圆的茧吧;树说,为荒凉的岁月撑起一片绿荫吧;煤说,在变成灰烬之前尽量燃烧自己;野花说,让你的生命开一朵美丽的花……(节选自李汉荣《我们活着做什么》)【答案】(3分)示例: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要懂得感恩,努力创造,以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回报大自然的恩泽,以加倍的创造去回报同胞们的创造。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7分)拜访安石榴①他越来越不耐黄昏了。
每天,这个时刻一到,他低烧,肉皮痛,心热,简直就是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