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语文高一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专题测试

苏教版语文高一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专题测试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专题测试苏教版必修2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逸.事(yì)便.宜(pián)机杼.(zhù)撮.合(chuō)B.瞑.目(míng)般.配(bān)闺.女(guī)相.亲(xiāng)C.筐系.(xì)抛掷.(zhī)不讳.(wéi)屡.次(lǚ)D.散.会(sàn)横.批(hèng)横.祸(héng)粜.米(tià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幽僻惦记着没精打彩娇生惯养B.寒暄不更事沸反盈天宽鸿大量C.厮打醉醺醺安分守己走投无路D.绊倒催化剂致敬尽礼如愿以尝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很,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②“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③晚饭摆出来了,四叔的陪着。

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讳仍然极多。

④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淡然俨然坦然悚然B.悚然淡然俨然坦然C.坦然悚然淡然俨然D.俨然坦然悚然淡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边城》中的翠翠在成熟,她的胡思乱想还不能为这些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所理解。

B.我最喜欢《围城》,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有妙趣横生的语言以及出奇制胜....的形象比喻。

C.沈从文的《边城》,其淳朴自然是优美健全人性的最高表现,田园牧歌的情调真是值得人人心驰神往....的生活佳境?D.赛船过后,城中的长官,便把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于是长潭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都有上下其手....追赶鸭子的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金先生对我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B.余光中的散文开拓了现代新散文的境界,在《听听那冷雨》中,作者借助通感的手法,将不同的感官联接在一起,使形象在奇妙的联想中得到凸现。

C.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D.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四婶有时当面警告她:“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你。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丕堪,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B.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C.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D.“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

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1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

隆庆二年进士。

授永康知县。

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

淳至,日夜阅案牍。

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渐减。

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

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

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寝不行。

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

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

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

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

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

永人贫,生女多不举。

淳劝诫备至。

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

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旨慑服。

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

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

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

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

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

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

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从之,事遂定。

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注】①两造:诉讼的双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以属.淳属:归属,归于B.生女多不举.举:抚养C.盗服辜.辜:罪行D.以理卜.卜:推断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呼为“张一包”因.击沛公于坐B.闻淳言以.告十八敛赀财以.送其行C.盗正濯足于.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何神之.有句读之.不知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淳定案“敏断”的一组是①日夜阅案牍②片晷分析无留滞③及报御史,仅两月耳④下令劫夺者死⑤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⑥从之,事遂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淳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孚众望,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B.张淳精心定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夫妇一并关押,从而诱捕了大盗。

C.张淳特意用死囚替代抢米的人,并处以死刑,有效制止了大旱之年公然抢掠的现象。

D.张淳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⑵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

三、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的?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

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王禹偁在黄冈,破开如椽的大竹为屋瓦。

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

这样岂不像住在竹和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

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

……握着雨伞。

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

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

索性把湿湿的灰雨冻成干干爽爽的白雨,六角形的结晶体在无风的空中回回旋旋地降下来。

等须眉和肩头白尽时,伸手一拂就落了。

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前尘隔海。

古屋不再。

听听那冷雨。

12.文章结尾处说“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记忆”前加“青苔深深”,对表现“记忆”有什么好处?13.从文章一、三、四段中看,作者是从几个角度(侧面)来写雨的,简要概括并举例说明(举例要简要,能说明问题即可)。

14.“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等句子,被评论家称为诗化之笔,请说说这些句子的诗味在哪里。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听听那冷雨”中的“冷”,一是为了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的外在感受,一是表现因“发上下一点白霜”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

B.第二自然节中作者由“雨”展开联想,由雨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

C.“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一句,以典型的经过提炼了的细节传达出了作者的离怨乡愁。

D.本文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的意境,意象众多,“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E.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写雨,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雨态表现得更形象。

四、综合运用(22分)16.余光中的散文具有诗意美,其实只要稍微改换一下原文的句子就是美妙的诗,请依照下面的例子改首诗。

(4分)示例:课文第一段可以改成这样一首小诗潮湿了梦境潮湿了人生二十五年长二十五宽的空地上雨势长得茁壮母亲啊您听到了吗那雨儿拔节的声响请您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诗。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

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

王禹的黄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