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种暠字景伯,人,仲山甫之后也。

父为定令,有财三千万。

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

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

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

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

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

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

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

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

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

冀因此陷之。

传逮暠、承。

太尉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

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

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

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

”乃许之。

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千里不得乘车。

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迁使匈奴中郎将。

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

坐事免归。

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

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

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

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等皆来顺服。

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入为大司农。

延熹四年,迁司徒。

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

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

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注】①举种:举众,全体。

②生:生口(俘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交通:交际、往来B.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C.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诏报,太子乃.得去②暠至,乃.复举种向化B.①惶惑不知所为.②并、凉边人咸为.发哀C.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②暠、承以.首举大奸D.①乔退而.叹息②而.二府畏懦3.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分)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③暠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4.下列对文中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

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5.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⑵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3分)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3分)(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向杲字初旦,人,与庶兄晟友于①最敦。

晟狎波斯②,有割臂之盟③,其母取直奢,晟竭资聘波斯以归。

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棰④笞之,垂毙乃去。

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

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

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山径之莽。

久之,机渐泄。

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

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

杲无计可施,然犹日伺之。

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

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复觉。

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

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焉。

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授之,曰:“姑易此。

”杲易衣,忍冻蹲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

道士已失所在。

心中惊恨,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

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

越日,庄始经此,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龁其首,咽之。

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毙。

杲在错楚中,恍若梦醒;又经宵,始能行步,厌厌以归。

家人以其连夕不返,方共骇疑,见之,喜相慰问。

杲但卧,蹇涩不能语。

少间,闻庄信,争即床头庆告之。

杲乃自言:“虎即我也。

”遂述其异,由此传播。

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

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注】①友于:兄弟之情。

②波斯,人名,晟与庄争聘的女子。

③割臂之盟:男女秘订婚约。

④折棰:折断策马的杖,意谓短棍,泛指棍棒。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母取直.奢直,通“值”,钱财B.具.造赴郡具,通“俱”,都C.惟思要.路刺杀庄要,通“腰”,要路,半道上D.寒战.颇苦战,通“颤”,发抖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多金聘为卫家人以.其连夕不返B.遂嗾从人折棰笞之.久之.,机渐泄C.遂述其.异使其.理不得伸D.伏于.山径之莽犹恐葬于.乌鸢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向杲化虎复仇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①与庶兄晟友于最敦②不胜哀愤,具造赴郡③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④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⑤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⑥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晟为娶波斯不惜倾其所有,是因为对波斯一往情深;庄公子怒夺所好,便致人于死地,实在是恶霸行径。

B.向杲听说哥哥被活活打死,悲痛万分,先告官府,官府不能伸正义,向杲这才铤而走险,一心要刺杀仇人。

C.道士感激乐善好施的向杲,拿出布袍让浑身湿透的向杲换上,不料竟把向杲变成猛虎,使向杲得以完成复仇的心愿。

D.作者通过向杲复仇“志酬”而“生返”的神奇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下层人民以暴抗暴的强烈愿望。

10.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分)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⑵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

②庄子痛父之死甚惨,闻而恶之,因讼杲。

官以其诞而无据,置不理焉。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郡数以礼请,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

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②,待诏公车,拜中牟令。

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

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

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

”欲解印绶去。

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

于是吏人信服。

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③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

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

”还府,具以状白安。

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

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

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

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三年,以老病策罢。

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注:①赙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

②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

③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尉憙慕.其志慕:仰慕B.郡数以礼请,不肯应:推辞C.雉方将雏.雏:幼鸟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望:责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②亲瞿然而.起B.①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②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C.①还府,具以.状白安②故不以.刚直为称。

D.①郡中赙曾无所受,乃.归服丧②掾史涕泣共留之,享长乃.惭悔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3分)()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④不以刚直为称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

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

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