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nventor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标准

Inventor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标准

《Inventor》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Inventor
适用专业:机械类、计算机软件等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Inventor》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是为了使新时期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引导和培养学生把数字三维技术新理念和方法应用于所学专业之中,对创建三维数字模型到转换工程图、虚拟装配、生成动画等方法,以及由此变革而带来的产品设计新的表达形式和相关国内国际标准的认识,从而提高设计创新能力而设置。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为依据,遵循适用、实用、会用、通用的原则,这里培养学生适用《Inventor》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建议总学时为60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理解《Inventor》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其使用的基本命令、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提高设计应用与开发能力。

(2)课程注重集产品造型、创意设计、工程图绘制、实用性、艺术性、前沿性于一体,注重学与练结合,注重前瞻技术文献、资料查阅、整理、提炼,在对实际运用实例的研究分析中开阔视野,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本专业应用实践中实现创新。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教材要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需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基础,说明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要生动形象。

(3)所设置的教学项目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

(4)教材要着重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设
备、新标准融入教材。

4.2教学建议
(1)本课程是机械类、软件类等专业一门重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课,因此在教学中中应理论生产实际,突出应用,讲清原理,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

(2)教学中结合专业、工种的特点,组织现场参观,充分利用实物、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避免抽象的作理论指导。

4.3教学评价
(1)本课程是实操性很强的课程,需突出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加重此项考核的分数比重。

(2)要突出强调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形成的具体能力的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上机操作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分采取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二者各占成绩的50% 。

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进行考试,以上机考试为主。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性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2)、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摄像、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3)、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网络平台,校内实训与校外工程实践相结合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赵卫东主编.《Inventor2011基础教程与项目指导》同济大学出版社
2、《Inventor 2012基础培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2、工业产品设计Inventor进阶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