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题4
体积为 400cm3 的实心物体 A 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厚度不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 2N
B.此时烧杯对台秤表面的压力为 12N
C.剪断细线物体静止后,与细线未剪断相比,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了 100Pa D.剪断细线物体静止后,与细线未剪断相比,烧杯对台秤的表面的压力不变
初二下物理期末复习题四
一、选择题(1-18 为单选题,19、20 题为多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3 粒芝麻压成粉末,均匀分布在 1cm2 的面积上所产生的的压强约为 1Pa
B.人从一楼走上三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约 1000 w
C.物理课本质量约为 30g D.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撑起 10m 高的水银柱
球漂浮,且有 1/3 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 40g 的液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球的质量为 20g
B.小球的体积为 20cm3
C.ρ1 与ρ2 之比为 1:3
D.ρ1 与ρ2 之比为 8:15
16、甲、乙、丙三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p 甲<p 乙
<p 丙。若在三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
水中,如图 6 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牙膏袋的质量 m 甲和 m 乙的大小关系是 m 甲<m 乙
B.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 甲和 V 乙的大小关系是 V 甲>V 乙
C.两次所受的浮力 F 甲和 F 乙的大小关系是 F 甲<F 乙 图6
D.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p 甲和 p 乙的大小关系是 p 甲>p 乙
(填写
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 U 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 U 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出的结论是
。
(4)比较
两图,可以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5)如图戊所示,悦悦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气密性良好。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
乙容器内密度为ρ1 和ρ2 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 形管中的液面位置
C.水塔的供水系统 D.帕斯卡裂桶实验
6、如图 2,下列工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钓鱼竿
图2 B. 羊角锤
C. 食品夹
第 1页 共 8 页
D. 天平
7、下列物理知识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往上提水瓶,液面会下降
B.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时,向两纸中间吹气,纸会向外展开
第 3页 共 8 页
18、如图 11 所示,完全相同的○1 、○2 、○3 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A、
B、C 三个相同的长方体分别被细线拴在容器底部、在乙液体中悬浮,被外力 F 提着完全浸 没在丙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密度ρ甲=ρ乙=ρ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 F 浮 A=F 浮 B=F 浮 C
B.这三个力都逐渐变小
C.F1、F2 逐渐变大、F3 大小不变 图8
D.F2、F3 逐渐变大、F1 大小不变
14、某物理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工具只有水杯和定滑轮。他们设
计了如图 9 所示的实验装置,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
当加入 250mL 的水时,瓶子在如图 9 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向瓶中再加入 50 mL
速向左运动,若拉力的大小为 250N,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物体重力的 0.2 倍,
则 A 点的拉力 F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6、如图 16 所示,足够大圆柱形空容器 A,容器底面积是 200cm2,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
在容器 A 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原长为 10cm;弹簧上端连有底面积为 100cm2、高为 10cm
20
A.拉力 F2 的大小为 N
3
B.v1 大于 v2
C.乙滑轮组更加省力,所以 F1 做的功大于 F2 做的功
图7
D. 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等于 66.7%
第 2页 共 8 页
13、如图 8,分别用 F1、F2 和 F3 作用在杠杆上(始终竖直的力 F1、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F2、 始终水平的力 F3),将杠杆缓慢地由实线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个力都逐渐变大
)
A.p 甲=p 乙=p 丙
B.p 甲>p 乙=p 丙
C.p 甲=p 乙<p 丙 D.p 甲>p 乙>p 丙
A
B
图3
图4
图5
10、在图 5 中,不计容器本身的重,容器底面积相等,倒入等高的不同种液体时,容器对
桌面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11、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
压强关系是 p′甲=p′乙=p′丙.则三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及切割前高度大小关系正确的
是( )
A.ρ甲>ρ乙>ρ丙;h 甲>h 乙>h 丙
B.ρ甲>ρ乙>ρ丙;h 甲=h 乙=h 丙
C.ρ丙>ρ乙>ρ甲;h 甲>h 乙>h 丙
D.ρ丙>ρ乙>ρ甲;h 丙>h 乙>h 甲
图 10
17、如上图 10 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 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
与其长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弹簧每形变 1cm,弹力变化 2N;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
向伸缩,且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图 15
图 16
27、(1)如图 17 所示,是羊角锤拔钉示意图,请在图上画出力 F1 的力臂。
(2)如图 18 所示,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绕法。
图 17
C.在冬天,接了热水的保温壶放置一段时间后,木塞难以拔出,说明大气存在压强
D.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底部开一小孔,水银柱将向上喷出
8、如图 3 所示,A、B 两个同样材料制成的正方体,边长之比为 1:2,将 A 叠放在 B 上后再
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则 A 对 B 的压强与 B 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1:4
9、如图 4 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最高,乙、丙等高,
底面积的大小关系为 S 甲<S 乙<S 丙。已知甲是铝制的,乙、丙是铁制的,ρ铝<ρ铁,且 m 甲
=m 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 甲、 p 乙、p 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 9 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虑鹅卵石带出的水,忽略矿泉水瓶子
的质量。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2.5 N B.鹅卵石的体积为 250cm3
C.鹅卵石的密度为质量为 50g
图9
D.鹅卵石的密度为 6g/cm3
15、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1 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ρ2 的液体。将密度为ρ的小球轻 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沉底,甲溢水杯溢出 20g 的液体。将该小球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
;
(4)结合该实验,同学们联想到交通事故中的“超载”,为探究“超载”隐患,应选择
两
图进行比较。
29.如图 20 是悦悦同学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U 形管压强计
图 20
戊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悦悦发现 U 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通过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1 >F○2 >F○3 D.剪断细线或者撤掉外力 F,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不变
图 11
19、(多选)如图 12 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质量 200g,杯的
高度为 10cm,杯的底面积为 100cm2,烧杯内原来水的深度为 8cm,现将一个质量为 300g,
图 18
三、实验探究题(28 题 6 分,29 题 6 分,30 题 11 分,共 23 分)
28.香香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质量不同的两个 钢球 m 和 M(M 的质量大于 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 h 和 H(H>h)静止开始放下,观察
纸盒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 19 所示(s2<s1<s3)。
;甲、乙二人爬杆的
功率之比是
。
24、如图 14,一轮船从深海驶入江河,吃水线将变
;到达岸边
后,将船上以锚索连接的船锚抛入水中沉至岸底,轮船吃水线将变
(选填“变浅”、“不变”或“变深”)。
第 4页 共 8 页
图 14
25、如图 15 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200kg 的物体以 1m/s 的速度匀
图 12
20、(多选)如图 13 甲所示,圆柱形平底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底面积为 500cm2.在容
器内放入一个底面积为 200cm2、高为 20cm 的圆柱形物块,物块底部的
中心通过一段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直至将
其注满,如图 13 乙所示.已知在注入液体的过程中细线对物块的拉力 F
的小圆柱形容器 B,制成容器 B 的材料密度为 2g/cm3,容器 B 竖直压在弹簧上且不与 A 容器
壁接触,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8cm,现往空容器 A 中缓慢加水,当弹簧的伸长量达到最大时,
加水体积为
cm3;若继续向容器 A 中加水,直至弹簧的变化量不再改变时,弹簧应处
于
状态。(选填“伸长”、“压缩”、“保持原长”)已知:弹簧所受弹力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