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船停车后的停船距离(冲程)是指:船舶在直航中停止主机
至船舶对水停止移动的滑行距离
2、船舶倒车停止性能或最短停船距离是指船在前进三中开后退
三,从从发令开始至船对水停止时船舶所前进的距离。
3、船舶从静止状态起动主机前进直至达到常速,满载船的航进
距离约为船长的:20倍,轻载时约为满载时的1/2~2/3
4、、螺旋试验的根本目的在于: 判断船舶航向稳定性的优劣
5、、通过Z形试验可判断: 船舶旋回性能和航向稳定性的优劣
6、IMO船舶操纵性能基准指标包括旋回性能、初始回转性能、
偏转抑制性能、保向性能性能
7、螺旋桨吸入流的特点是:流速较慢,范围较广,水流流线几
乎相互平行
8、螺旋桨排出流的特点是:流速较快,范围较小,水流旋转剧
烈
9、对于给定的船舶,当螺旋桨转速一定时,螺旋浆推力的大小
与船速关系是:船速越高推力越小
10、航行中的船舶一般都通过操舵来控制航向,船舶在自动舵条
件下实现的是:方向稳定性
11、螺旋浆的滑失越小,则: 推力越小、舵效越差
12、伴流对推进器和舵效的影响是: 提高推进器效率,降低舵效
13、一般情况下,万吨以下重载船拖锚制动时: 出链长度应控在
2.5倍水深左右
14、在10m水深的港内水域中操纵用锚时: 出链长度一般应为
1.0节落水
15、靠10m水深的泊位时,用于制速拖锚的出链长度一般为1 节
左右。
16、船舶系泊时,首缆或头缆的作用是: 防止船舶后移、防止船
首向外舷移动
17、船舶系泊时,尾缆的作用是: 防止船舶前移、防止船尾向外
舷移动
18、船舶系泊时,前倒缆或首倒缆的作用是: 防止船舶前移、防
止船首向外舷移动
19、为使被拖船具有最大的转船力矩,单拖船的作用点远离被拖
船的船中,拖力方向与被拖船的首尾面垂直
20、拖轮以垂直方向顶推大船船首时,大船的转心位于船舶重心
之后。
21、协助前进中的船舶回转,当单拖船在大船右舷首部吊拖时,
对大船运动的影响是:使大船向右前方斜航;产生的水动力矩与回转方向相反
22、空船横风靠码头比满载横风靠码头: 风致漂移较大,余速应
提高
23、船舶靠泊时,确定靠拢角度大小的总原则是:重载船顶流较
强时,靠拢角度宜小,并降低入泊速度;空船、流缓、吹开风时,靠拢角度宜大,以降低风致漂移
24、单锚泊中的船舶在大风中发生周期性偏荡运动主要是由于风
力、水动力和锚链拉力造成的。
25、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受波浪的作用,使其围绕着通过重心的x、y、z轴作线运动和回转运动,对z轴的运动称为:垂荡和首摇
26、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受波浪的作用,使其围绕着通过重心的x、y、z轴作线运动和回转运动,对y轴的运动称为:横荡和纵摇
27、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受波浪的作用,使其围绕着通过重心的x、y、z轴作线运动和回转运动,对x轴的运动称为:纵荡和横摇
28、海上拖带,为缓解拖缆的冲击张力和被拖船的偏荡,拖缆长
度一般应为拖船与被拖船船长之和的: 1.5~2.0倍
29、海上拖带中,拖带距离较短,海面平静时,拖缆的安全系数
取为:4
30、海上拖带中,拖带距离较长,海面有风浪时,拖缆的安全系
数取为: 6~8
31、《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的船舶是指:在公海以及连接公
海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一切船舶
3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于与公海相连的,并可供海船航
行的一切港口,江河,湖泊或内陆水域,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受到地方规则的限制
33、《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不妨碍各国政府为军舰及护航下的船
舶或结队从事捕鱼的渔船制定额外的队形灯、信号灯或号型。
34、号灯和号型可用来表示:船舶的大小、船舶的种类、船舶的动态、船舶的工作性质
35、号灯的显示时间应包括:晨光昏影、从日没到日出、其它认为有必要的情况
36、有关号灯和号型的规定,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均应遵守.
37、从事拖网作业的渔船应显示的号型是:二个尖端对接的圆锥
体
38、限于吃水的船舶在航时显示:同长度机动船规定的号灯,另
可显示垂直环照红灯三盏
39、失去控制的船夜间在航不对水移动时,应显示的号灯是:二
盏垂直环照红灯外,不应再显示其他号灯
40、互见中在航机动船按规则要求向右转向时应鸣放一短声,这里指的机动船是指:任何用机器推进的船舶
41、当两船在能见度不良的水域中相互看见时,应:继续鸣放雾
号的同时,如采取避让行动,则应正确地鸣放“互见中的行动声号”
42、可使用招引他船注意的信号的是:本船走锚、本船有人落水、本船发现不明漂浮物
43、一船的速度是否为安全航速,主要考虑:能否采取适当而有效的行动、能否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44、在决定安全航速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能见度情况、风、浪和流的情况以及靠近航海危险物的情况、通航密度
45、对装有可使用雷达的船舶在决定安全航速时应考虑:雷达设备的局限性、所选用的雷达距离标尺、天气对雷达精度的影响Ⅳ、雷达的生产商
46、船舶沿狭水道或航道行驶时,只要安全可行,应尽量靠近本
船右舷的该水道或航道的外缘行驶.
47、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10条“分道通航制”规则中所
指的分道通航制水域是指:IMO所采纳的任何分道通航制水域
48、在IMO采纳的分道通航水域,不使用分道通航制区域的船舶
应:尽可能远离分道通航制区域
49、右舷受风的帆船A看到位于其上风位置的另一帆船B驶近致有构成碰撞危险(不在追越中),则:A船应保速保向
50、在北风天气航向090°的帆船甲看到右舷角30°乙船显示红、绿垂直两盏号灯和红舷灯,且有碰撞危险,按国际避碰规则:无论乙船哪舷受风,甲船都应给乙船让路。
51、互见中,两条帆船对驶,且构成碰撞危险,应:左舷受风船
给右舷受风船让路
52、让路船的行动是:应尽可能及早采取大幅度行动,宽裕地让
清他船
53、适用“船舶间责任条款”的船舶应具备的条件是:符合第三
条定义的规定并显示规定的号灯、号型
54、船舶之间的责任条款规定的船舶之间的责任是:不同种类船
舶之间的责任
55、《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各条不免除船舶所有人、船长、船员的疏忽所产生的各种后果的责任。
56、在避让中采用自动舵进行避让,这样的做法是属于:对海员
通常做法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
57、某驾驶员对另一船为避免紧迫危险而背离规则的行动缺乏思
想准备,这属于:对当时特殊情况可能要求的任何戒备上的疏忽
58、背离《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条件是:危险确实存在、危险必须是紧迫的、背离是合理的
59、“背离规则”采取行动的目的是:避免紧迫危险
60、为避免紧迫危险,船舶可以背离:规则有关避碰行动的规定
的各条
二、简答题及问答题
1、船舶制动方法有哪几种?
2、旋回圈的要素。
3、K、T的物理意义。
4、螺旋桨的致偏效应。
5、影响舵效的因素。
6、锚抓力的影响因素。
7、系缆作业的过程。
8、船舶在静止中、前进中、后退中的拖船效应。
9、船舶在静止中、前进中、后退中的受风偏规律。
10、浅水对船舶操纵性的影响。
11、靠泊操纵要点。
12、单锚泊操纵方法。
13、什么是正规瞭望?
14、瞭望的目的。
15、碰撞危险的判断方法。
16、追越、对遇、交叉相遇局面的构成及避让责任。
17、直航船行动的理解。
18、雾航应注意的事情。
19、安全值班的目的。